佛教中“居士”的定义,及居士在佛教中的价值与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佛教中“居士”的定义,及居士在佛教中的价值与作用
居士:梵文Grha-pati,本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
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
今天中国佛教社会,已普称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了。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位名符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么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在我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如首楞严经义疏注卷
一、法华经演义卷七之
一、祖庭事苑卷三等所载。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居士在佛教中的价值与作用
体恒法师
文
在家的居士跟出家的僧众相比,由于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身份的不同,在佛法的弘扬与利生的形式上,具有很多出家僧众所不具备的优势。哪一些优势呢?大约如下:
1、居士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佛教护法的贡献上
在佛教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从印度到中国,发生过无数次的毁佛、灭佛的事件,如果没有在家居士的护持,恐怕很难有今天佛教兴盛的景象。每当遇到排佛的时候,出家僧众是首先被打击的对象,此时出家的身份很难直接做出护教的事情,于是护持佛法的任务大多落在居士身上,居士们可以利用社会关系,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为维护佛法做出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史书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唐代时,禅宗有一个灵祜禅师,他在湖南沩山创建了很大的一座寺院,五百多位僧众、数千位居士跟他在那里修学禅法。后来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的时候,各地的寺院眨眼之间被毁,出家人遇难不计其数,但他和五百多位弟子却全部幸免遇难。为什么呢?这就与居士的护法有关。
当时沩山这个地方的最高地方官叫裴休,他是个居士,当皇帝的灭佛令下达到那里的时候,他故作未到,延期实行灭佛的命令,让下属人员去通知灵祐禅师他们马上到山里躲起来;还把佛像、法器、法物藏的藏,收的收。结果他的那地方的出家人全部得以逃生,法像、法物、经书等全部得以保存。当唐宣宗登基要恢复佛教,别的地方都在为没有僧人住持寺院发愁的时候,一经裴休邀请,沩山灵祜禅师和他的弟子们一夜之间就都回来了,僧团马上恢复,道场片刻重振。这就是居士所发挥的了不起的作用。如果说出家僧众的主要职责是在于承传佛法,那么在家居士的重要职责就是护持佛法。护法既是佛子对佛教一个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为自己培植福报的一种很好途径。
2、居士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寺院建设的贡献上
居士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对寺院建设的贡献上,这一点大家应有深刻的体会,你到各个寺院走一走就会发现,哪一个寺院的修建功德碑上不是满满的居士名字呢?
可以说,没有佛陀在家弟子的奉献,就没有当时僧团安定的修学生活;没有当时居士们的护法精神,佛教就不会在印度那艰苦的环境下扎根、生长、壮大,并传播向全世界。佛陀和出家弟子们修学所居住的五大精舍,都是由在家居士们单独或者共同捐献而来。
精舍就是今天寺院的前身。今天大家修学佛法的地方叫寺,在古代印度就叫精舍。印度最初的佛教僧团不是固定的生活,就像候鸟不断迁移、变化,所以修学的地方非常简陋,仅仅是用一些树干、树枝、树叶所搭起来的棚子而已,这些简单的修学场所当时称为精舍。精舍的功能到中国后逐渐由寺院取代,但称呼一直流传下来。现在有些个别的法师单独构筑或者所买的房子,由一两个人来修学生活的地方,叫作某某精舍,就是来源于印度的称呼。
五大精舍当中第一个叫竹林精舍。它是由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和迦兰陀长老共同修建的。频婆娑罗王是佛陀在印度的大护法之一,对僧团十分护持,对佛法的传播起到过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国王的护持,佛法才得以迅速地发展、传播。迦兰陀长老是一个大富长者、在家学佛的居士。他家境富裕,拥有大片的良田美宅,为了佛陀和他的弟子们能有一个讲经弘法的场所,捐献出自己家竹林的土地,由频婆娑罗王出资修建,共同构筑了竹林精舍。竹林精舍是摩揭陀国国都王舍城最早的精舍,也是印度佛教史上最早的寺院,又称为迦兰陀竹园或竹园伽蓝,世尊在世的时候,经常在这里讲经说法。
提到频婆娑罗王,多讲几句关于他的故事,因为他在印度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说他是佛陀著名的护法居士确实不为过,他执政的时期大力地拥护佛法,全力地支持僧团,不但施出大量的财物,而且劝化民众师从佛陀。频婆娑罗王和佛陀有着甚深的因缘,释迦佛刚出家还没有成正觉的时候,频婆娑罗王就听说了他的奇特事迹,非常地敬重崇拜。释迦佛路过他的国境,频婆娑罗王亲自前去拜访并劝告佛陀:“你为什么要出家呢?在世间做国王岂不更好?如果你觉得抱负没办法伸展,那么我请你来做摩揭陀国的国王,怎么样?”佛陀没有答应频婆娑罗王的请求,而是坚毅地追求出世的大道。国王倍加感动,觉得他志向高远,人格高尚,于是向佛陀顶礼膜拜,请他修行成就时早些来度自己,佛陀应允。于是,佛陀成道后,就去摩揭陀国践行他的诺言。而且在去摩揭陀国的路途中,顺便度化了三个非常难化的迦叶三兄弟。频婆娑罗王更加震动,即刻皈依佛陀,从此之后虔诚向佛。
竹林精舍后来成为中印度著名的弘法中心,佛法由这里流向四方,僧团由这里向外扩展,逐渐波及五印大地,对此,兰陀长者和频婆娑罗王功德不可思议。
第二个精舍叫祗园精舍。九华山有一个叫祗园寺,此祗园即彼祗园,同样两个字。祗园精舍也就是祗树给(“给”读为“jǐ”)孤独园,由波斯匿国的太子逝多和须达长者共同建造。须达长者的名字叫给孤独,是波斯匿王的一位大臣,家富饶财,地位尊贵。祗园精舍的地方原来是波斯匿王太子逝多的私人园林,给孤独长者向他提出购买园林献给佛陀的时候,逝多太子无法拒绝须达长者的要求,就找了个借口来刁难长者,说如果你能够用黄金把我的园林铺满,园林就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就把自己家的黄金运来,终于铺满整个林地。逝多太子看到这个情形就说:既然你铺满了黄金,地面就买给你,但所有的花草树木算我一份,来供献给佛陀。为了纪念长者和太子,园林以二人的名字共同命名,于是就叫祗树给孤独园。
祗树给孤独园在中印度懦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今尼泊尔王国的南部。舍卫城传说有九亿人口,经过佛陀在这里25年弘法,最后有三亿成为虔诚的佛弟子。这个传说说明当时佛教非常强大,是主要信仰。这个精舍也为佛教的弘法利生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当时不少的经典在这里宣讲。以后大家再读经的时候,看到“祗树给孤独园”就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祗园精舍还创造了佛教的两个“第一”。释迦佛从这里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波斯匿王等弟子对他思念非常,就仿造他的形象造了一尊像寄托自己的思念,这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尊佛像。安置佛像的房间,形成了佛教的第一座殿堂。
第三个是由鹿母毗舍怯出嫁时施舍九亿嫁衣钱而建造的鹿子母讲堂,它又叫鹿母讲堂,这个讲堂也是中印度当时著名的精舍之一。这个讲堂在建造的时候,由佛陀大弟子之一的目键连亲自监工,经过九个月施工才完成。讲堂有上下两层,500间房子,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著名的《阿含经》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讲出来的。说到鹿子母讲堂,给大家穿插一个小知识。这个毗舍怯,称她为鹿母,有人可能奇怪,为什么叫鹿母呢?她又不是一只鹿,她的儿子也不是一只鹿。这是由一种特殊现象造成的,古代人对自然当中的很多事物有崇拜,这种现象叫图腾,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就是因为中原民族的早期先祖崇拜龙,以龙为图腾的对象。那么鹿母也就是说这个民族或部落的崇拜对象是鹿,所以称她为鹿母。佛陀入灭五百年后,印度出现了一个龙树菩萨,传记说他曾经入龙宫取得大乘的经典,有学者认为,他所去的龙宫实际上就是当时印度南方的一个对龙图腾崇拜的一个大部落,因为他们有势力,房子筑得非常好,所以称它为龙宫。图腾的现象古今中外都有,去过潭柘寺的居士可能会注意到,潭柘寺有几棵大的银杏树,下面总是被人们缠上一些红绳子,放很多香,在那里拜来拜去。这就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中国南方有很多参天大树,大树下面总会有香炉贡品出现,也是来源于古代对自然的崇拜。
第四个精舍名字叫耆婆园,由阿阇世王的御用医生耆婆所捐建。这个耆婆不但官大,还是一位名医,像中国的华佗一样精通医道,受人敬重,两代国王请他做御医。他皈依佛法后为僧团做了很多重要事情。除为比丘们治病,为僧团做护卫之外,还捐献精舍。大乘五部经典之一的《涅槃经》中就提到了耆婆,出现在佛陀度化阿阇世王的故事当中。
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但是他的儿子却总跟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放荡不羁,一天到晚老想着怎么提前把父王的位子夺过来。后来终于在他们的挑拨下,把频婆娑罗王软禁了起来。不仅软禁,连送饭也不让,最后致使国王饥饿而死。他由于这个恶报得了热疮,就是浑身溃烂。中国人说谁特别坏就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阿阇世王当时真就这个样子,痛苦不堪。病急乱投医,一家、两家……请来了很多,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见效。他非常地郁闷、悔恨。这种情况下,他父亲的御医耆婆就告诉他这是杀害父王的业障病,一般医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病只有大圣世尊才能医治。于是在耆婆的带领下去朝见世尊,佛陀就为他说法,最后把病治好了,他也开始忏悔并皈依佛法。从此像他的父亲一样拥护佛法。所以,耆婆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居士,能引导一个暴戾的国王来学佛,很不容易。
居士不必刻意地向别人传播佛法,但是如果有机缘引导别人由痛苦走向快乐,由嚣闹走向清凉,由浮躁走向自在,那就尽力做一些,是培福报的好事,也是修学佛道的资粮。第五个就是《维摩诘经》中佛陀和弟子们居住、修学、弘法的地方——庵摩罗园,由一个叫庵摩罗女的优婆夷所捐赠。这个地方也是佛陀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而且《维摩诘经》就在这里形成。庵摩罗女也是当时佛陀的大护法之一,非常的虔诚,非常的聪慧。
居士对寺院建设的贡献,可以说是举不胜举,这里仅以印度五大精舍的建立来谈居士在整个寺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居士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佛法传播和佛教学术研究的贡献上
下面,再从另一点来说明居士在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历史上,很多居士曾经参与过佛典的翻译、注解工作,还有很多居士单独撰写阐释佛法的书籍,著述弘扬佛法的著作。
比如《在家学佛居士要典》这本书流通很广,里面汇集了许多在家居士学佛所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它就是民国时期一个叫陈海量的大居士编撰的。还有一本小册子叫《保富法》,针对在家学佛者讲怎样拥有财富,怎么合理应用世间资财,这本书内容虽然不多,但非常好,整个内容就是佛学思想的反映,作者叫聂云台,是清代中兴名臣、封疆大吏曾国藩的外孙女。曾国藩很了不起,太平军就是他平定的,他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子女们没有贪wu、腐bai、犯事的,大多很成器,聂云台是其中之一。《曾国藩家书》现在还好多地方出版,影响很大。
再举个在家居士在佛法传播和佛学研究上重要贡献的例子,清未有个大居士文会杨仁山先生,也非常了不起!
他的家境非常富有,可是自己生活非常简朴,却花大量金钱搜罗佛经、翻刻佛典,恢复僧团。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乱与西方列强入侵的清朝末年,佛教的经典散落殆尽。当时想找一本像《法华经》、《楞严经》、《涅槃经》这样大部头的经典都很难,很多佛教徒连佛、法、僧这些基本概念的意思都弄不懂,有些出家人连一封家书都不会写。寺院里每天就是抽签、算卦、求神问卜,做一些与佛法不相应的事情。佛法一落千丈,佛教被人看不起,出家人被别人家贬低。明清小说把佛教写得一塌糊涂,当时那个社会状况下确实是一蹶不振,杨仁山痛恨此象,为了把散失的佛典找回来,远涉重洋到日本、朝鲜去寻找佛经,非常不容易。他后来所成立的南京金陵刻经处,到现在还在为广大的佛教徒源源不断地提供书籍、法宝。他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办佛学院的人。现在中国大陆、台湾的佛学院都源于杨仁山居士开办的佛学院,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就是在杨仁山所办的佛学院里培养出来的,他读书出来后,又开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一系列的佛学院,然后才有了今天中国教育的模式。知名学者吕澂、汤用彤、熊十力、欧阳竟无也都是杨仁山的学生。欧阳竟无居士著作等身,很多人对他崇敬有加。杨仁山之后,欧阳竟无又培养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如王恩洋、姚伯年、梁启超、梁漱溟,还有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陈铭枢大居士,都在支那内学院听过课。可以说佛教教育现代化是从杨仁山居士开始的。印顺法师曾经赞叹杨仁山居士说:“为佛教人才而兴学,且有世界眼光者,以杨氏为第一人。”就是说第一个具有世界性眼光为佛教兴学办教育的人是杨仁山。
除了这些近代的大居士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呀。比如说,像南北朝时期的庞居士、傅大士,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大德。傅大士一家人学佛,到后来个个能够预知时至,往生净土。而且往生的形式还特别有情趣,有趣到什么程度,有人坐着往生,有站着往生。所以,在家学佛应生起信心来。
4、居士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佛教中国本土化的贡献上 外来的宗教、思想如果没有本土化,就不能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等融合为一体,不能融合就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像草没有根,水一冲就流走了。正是因为它与中国人血肉灵魂融结为一体了,所以任凭怎么风吹雨打、雪霜交加的摧残,总是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佛教本土化的功劳居士可以说占很大的一部分。何以见得呢?居士在寺院里学到佛法,渐渐影响了自己的家人,再由家人向外扩展,影响到亲朋好友,再由亲朋好友向外扩散,影响了一片社会。你影响了一小片社会,他影响了一小片社会,我再影响一小片社会,越来越多,片片联结,整体影响就越来越大。正是因为两千多年来居士们的不断努力,才形成了中国佛教今天在中国五大宗教实际上占第一位的局面,才形成了无论怎么摧残也不会垮掉的强大生命力。
以上从“居士对佛教护法的贡献,对寺院建设的贡献,对佛法传播和佛教学术研究的贡献,对佛教中国本土化的贡献”四个方面,略述了居士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巨大作用。期望大家由此生起信心,知道居士的位置是多么重要,知道居士的身份多么可贵,不要轻视居士,更不能妄自菲薄。要充满信心,相信在家学佛也可以得到智慧解脱,也可以为佛教、为社会贡献巨大的力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佛教居士春节对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佛教居士春节对联大全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对联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名词解释: 简解: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三途:火途、刀途、血途。 四谛:苦、集、灭、道。四大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
1.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2.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3.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4. 身安......
中国茶文化在佛教中的运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装饰设计/动画设计 姓名:李小玲 周敏 学号:120121465/120121508 指导老师:杜湖湘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佛教的兴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