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议论文语体新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认识新事物议论文”。
议论文语体新认识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体分类较为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育界对“论述类文章”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过去,课标和高考要求学生会写议论文,现在则要求会写论述类文章。同时,语文教学中又存在论说文、议论性文章、论说类文章、论述类文本等提法,这些不同的提法不仅仅是名称的差异,更反映了我们对文体与思维关系的认识,反映了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和功能的变化与发展。
一、论述类文章: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要会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但一直缺乏权威的说明,让很多人对文体分类产生疑问,不明白什么是“论述类文章”,为什么要改变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习惯说法。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多年来从事教研工作的思考,我认为论述类文章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其写作目的,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谈认识,提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别人接受;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促使社会进步。简言之,为了阐释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
论述类文章的语体特征主要是阐释、议论和论辩。例如: ①在“讲述”这种语式中,作家不仅可以提供事件的背景,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而且可以对人物进行评说和判断。(格非《小说叙事研究》)
这种解释说明的语言比较客观,阐释事理条理清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学术写作中常用这种语言。
②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议论性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对社会现象或者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语言不仅常见于学术论文中,更多见于政论和时评中。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论辩语言与议论语言相似,只是议论时有更具体明确的对立面。如鲁迅与主张“送去”者针锋相对,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语言带着论辩的意味。
根据论述类文章的内涵和语体特征,论述类文章应该包括学术论文、政论文和时评等。从语体上说,学术论文有两种:一种以议论和论辩为主,另一种以阐释为主。以阐释为主的论述文,从内容上又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种。过去,教学中习惯把前者归入说明文,把后者归入议论文,因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所阐述的事理建立在科学实验与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其客观性更强;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其所阐述的事理,虽然也不乏事实和调查统计数据的支撑,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它需要社会的共同认可与规约。论述类文章理应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含在内,这样一来,其文体范围比议论文扩大了,同时意味着结合科学实验的结论和数理分析的结果,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进行阐释,也是完成一篇论述类文章的重要方法。
我们为什么会认可论述类文章这种提法呢?过去,语文教学中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是根据文章表达方式的特征来分类的。这种分类方式把握住了写作的主要方法,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文体的要求。比如议论文,生活中有这种文体吗?哪些文章属于议论文呢?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当然属于议论文,那么学术论文、文艺评论、政论文、时评等是不是议论文?当然也是。但它们的写法却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学术论文,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统一用一种议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教学,势必陷入僵化的形式主义枯井,导致学生的文章笔法单
一、套话连篇、内容空洞。
论文写作曾经形成过这样一种套路:开头一段提出观点,中间数段展开,用例证、引证等方法,从正面或反面展开论述之后,在结尾处联系生活作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议论结构,不管文体功能,凡是要求写议论文都用这种套路,应对高考更是如此。由于脱离写作实际,缺乏思想情怀,有人严肃批评这类文章是“新八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议论性文章”这个概念,也是为了防止把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作为固化的文体来教学。
为了改变“新八股”作文现象,高考出现了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放宽文体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之后“文体不限”流行了十多年,产生了新的套话作文,其弊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陈建新先生全面分析了这些弊端与危害,他在主持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时,花了很大功夫去阻止这些不良现象蔓延。文体的本质在于语言,语言即思维。语言没有体式,思维就会失去规范。我用四个字概括文体不限的弊端:思维失范。
写作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又不能回到传统的文体概念中去,于是便出现了论述类文章等种种提法。
二、目的与功能:论述类文章的教学分类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把文体分为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三种。论述类文章主要指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论文,其实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和论著也是实用性的文章,只不过是为了专业的发展和科研而写。如果说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就是实用类文章,那么所有文章就只能分为两类:实用类文章和非实用类文章(即文学类文章)。但是,这样的分类过于笼统,为了突出其中的学术类文章,语文教学界便把它独立出来,形成了现在的分法: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然而,实用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这三个概念并不是用同一个标准来划分的。实用类文章的概念是从文章的社会功能来确定的,如计划、活动方案、招聘启事、会议纪要、消息、报道、综述等,写作方法以说明(现在习称阐释)、叙述为主。论述类文章的概念是从表达方式来确定的,根据大学专业的写作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指学术论文,包括自然学科论文和社会学科论文,它以阐释和议论为主;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包括政论文、时评等。而文学类文章的概念,从写作方式来说,较多运用想象和虚构,在具体写法上则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但不能过多;从社会功能上说,则是非实用性的。可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这样三个概念的分类,没有严格按照逻辑学的同层次、同角度来划分,所以并不是十分科学。
为了便于高中作文教学与评价,我把带有论述性质的文章都归入论述类文章,包括了实用类文章中的新闻评论、时评等。根据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我将论述类文章分为以下三类:
①学术类:科学论文、文艺评论。
②社会类:政论文、社会评论、时评、新闻评论、演讲稿、杂文。
③个人生活类:学术随笔、读后感、观后感、议论性散文、随感。
这是按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来分类的。论述类文章这个概念属于表达方式范畴,在这个范畴里按照写作功能分类,从逻辑上分析会出现学理上的自洽性问题。然而,任何学理都不可能完全解释现实。教学实际情况是文体的功能分类和写法分类交织,不能单用。不能采用某一种学理逻辑分类。如果单纯以表达方式确定文体教学,就会坠入形式主义的陷阱,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实际上,感受、体验、理解、阐释、分析、评论、论辩,它们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我们无法把感受、体验从理解、阐释的语言中彻底分割开来,也很难把理解、分析从评论中分离出来。实际的写作往往交织着复杂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实际教学需要的角度考虑,按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分类比较科学。
学术类论述文以求真为目的,以学术语言为规范,讲究科学性,具有客观性。社会类论述文以求正确、适合为目的,以社会共同的道德、文化价值取向为规范,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个人生活类论述文贴近生活与个人的感受,主要是作者阐述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所见所闻。
需要注意的是,演讲稿和杂文的归属具有不确定性。演讲稿如果是学术性内容,那就要归入学术类论述文,在上文中,我把它放入社会类论述文,是因为多数演讲稿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关。杂文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文体,它属于文艺性议论文,写法却很个性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其内容多与社会政治有关,我因此将其归入社会类论述文。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杂文从内容和写作目的看,多数属于时评和政论文,但由于时代的关系,鲁迅采用了杂文的笔法。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在内容及写法上与学术类论述文和社会类论述文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我以下面的图标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属于非典型性论述文。虽然也谈学术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但写法上更加自由,没有学术写作的严格规约。如随笔、随感等,其内容可能与学术、专业有关,还可能是议论社会,却不需要像学术类文章和政论文那样规范、严肃,可以采用符合语言规范的个性化语言,带着情怀表达。但要有论述文的要素,防止感性的语言模糊了观点。
写作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语言思维、表达方式无法按照逻辑科学整饬。文体是在发展中的,完全按照逻辑的方法整饬它,就会僵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自由写作,进入古人所主张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这也是对思维的一种规约。认识论述类文章的不同功能,学会写不同类型的论述文,不能狭隘地只写议论性散文。
三、论述类文章写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写论述类文章的目的在于丰富人生感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科学地认知自然世界。从能力上来说,学习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能够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高思辨性表达的水平。学习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不能只在空洞的形式上下功夫,而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真实的写作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我们长期习惯于按照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教学,还不适应按照实际写作目的和文体功能的特点学习写作。我之所以按照社会功能对论述类文章进行分类,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帮助学生学习写作科学论文、政论文、社会评论与新闻评论、演讲稿、读后感及观后感等。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符合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今后高中写作教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一般来说,在写论述类文章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论述类文章写作要思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引用哪些完整全面而又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如何推论?推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对结论的产生有怎样的作用?
实际上,不同文体的论述类文章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下面仅就其中几种常见的论述文文体的写作要点进行说明:
写科学论文,要展现自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探索,要利用数据、实证资料、科学原理支持自己的结论,论证推理过程做到逻辑清晰、语言准确、表述严谨。阐述道理时要思考内容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充分。可从科学观点的历史发展、社会影响、时代价值等角度,分析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思考怎样科学地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
写文学评论,要运用语言、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深入研究作品,确立恰当的论题,能引用作品本身的材料,对作品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作比较深入的分析,力求视角独特、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写读后感可以写感受、想象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要告诉读者你读了什么作品,作品中的什么内容触动了你,让你生出怎样的想象、联想和思考,分析触动你的原因,也可以评论作品。
论述类文章包括说明事理的文章。前文已经谈到,由于阐释自然科学内容的文章相对客观,我们会把它当作传统的说明文,比如杨焕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和周晓枫的《斑纹》。而同样用阐释、说明的方法,写人文学科的内容,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写作时会感觉隐含着可以论辩的内容,甚至会生出假想的论敌,比如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因为它们都具有说理性,都属于阐释事理的文章,所以理应都归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因此,论述类文章也可采用以阐释为主的写作方法。我认为,应该把相同社会功能的文章放在同一个范畴中看待,给那些擅长客观阐释事理的学生写符合他思维特点的论述文的机会。至于说明事物的科普文章,还是归属于一般的实用类文章,不应纳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
我曾经在《文类、文体与作文评价》(《语文学习》2015年第7-8期合刊)中讨论过优秀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原则,这里略作修改,增加了一条关于语言的要求,是为六条:
1.要有明确的观点。观点之间不会留下漏洞,没有逻辑混乱。当然,优秀的论述类文章还得有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
2.论据确切、可信、有效。论据与观点之间有逻辑关联。论据要基于理论、事实、数据,个人的感受不能作为可靠依据。
3.要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等,这些基本方法也是思维的基本范式。
4.整体结构严谨有序。结构安排体现作者的论证思维,指向一致;段与段之间语义连贯,过渡清晰、有逻辑性。
5.论述能有效地将观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并引领、丰富读者的思想。表明观点或者结论的语句合理出现,符合逻辑推论。
6.语言要求准确、清晰。政论文、社会评论和时评类文章的语言要具有思辨力,能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
以上六条原则是从思想观点、组织结构、论据论证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规范的。至于是否要有精确的细节(具体的叙述、描写或者说明)支撑观点;文气、脉络是否能引领读者自如地读完全文;真诚地还是冷漠地陈述事实,要不要尝试走近并吸引读者,与读者成功地互动交流,等等,这些与写作的个性风格有关,可以根据个性自主确定。
网络新语体的传播——以“淘宝体”、“凡客体”为例摘要现代网络语言颇具声势,促使网络出现了形式各样的新语体,并且这些新语体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网络新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说勤议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说勤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②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
谈勤议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说勤议论文每一个人只要在学习上刻苦勤奋,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围观吧。说勤议论文【篇一】天才,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名词。古往今来,多少人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