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2_精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39: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精忠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精忠”。

一、精 忠

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在面临危难的时刻也不忘记国家,这就是忠。

2、‚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译文):只要是事关国家利益的需要,知道了就勇往直前,敢于担当,这就是忠。

3、‚为天下者不顾家‛。司马迁 《史记》(译文):为了国家利益的人,不顾及自己的小家。

4、‚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汉〃马融《忠终〃天地神明章》(译文):中:公平。把心放在了公平的位臵,就是大公无私。

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

(译文):人人都为公,天下就太平;人人都为私,天下就大乱。

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传》(译文):精:完美,最好。意思是以赤诚的忠心报效国家。

7、‚国尔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译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忘记家庭的利益,为了公家的利益

而忘记私人的利益,不追求私利,不躲避危难,只有具有深明大义的人才能做到。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译文):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译文):匹夫:普通人,老百姓。天下:国家。意思是指国家 的兴亡与衰败,每个老百姓都有责任。

1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地位卑下,不敢忘记忧虑国家的大事。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鞠躬:谦虚谨慎。瘁:劳累。意思是指谦虚谨慎,竭尽心力劳累,为报效国家直到死也不顾及自己。

12、‚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

(译文):仰面对天无愧,俯身对人无愧,扪心自问对心无愧。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在天下人忧虑之前而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而快乐。

二、孝 悌

1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译文):弟:同悌(ti),指敬爱兄长。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是仁爱的根本呀!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译文):少年子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做

事谨慎小心,说话讲究信用,要广泛爱护大众而亲近仁德的人。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

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外出,必须有一定去处。

1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译文):做父亲的不仁慈,那么他的儿子也不会孝顺。哥哥 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

1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稚蓼莪》(译文):父母生我养育我,抚育我长大成人,心想报答父母劬

劳之恩,父母却逝世了,这是无限悲痛的事。

2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译文):孝顺重在实质,而不在于表面形式。

21、‚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元〃许明奎《劝忍百箴〃孝》

(译文):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一样广大;为人子女服侍父母时,要怀着孝敬之心。对父母说话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晚上要将父母安臵好,早上要向他们请安。

2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译文):一个家,一定先有自招毁灭的原因,然后别人才会毁

灭他。

2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译文):现在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

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那供养父母和

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4、‚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

吗?‛ 《论语〃为政》(译文):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有事情儿子替父母 效劳;有酒食,让父母吃喝——难道这样做就算做孝吗?

25、‚孝行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卷三》

(译文):子女孝顺父母分三等:能诚心孝顺是上等;行为不给父母丢脸,是中等;在生活上能养活父母是下等。

三、持 节

26、‚名节一亏,终身不复‛。元〃张养浩《牧民忠告》(译文):做人的大节一旦败坏,终生也无法恢复自身的洁白。

27、‚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译文):不为处境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为地位卑贱而改

变自己的志向。

28、‚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译文):在时局危难的时刻,一个人的节操便能显现出来。

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便一一能够名传青史。

29、‚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译文):一个人的节操重于泰山,个人私利、欲望轻于鸿毛。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使人荒淫,贫贱不能使人变节,威武不能使

人屈服。

31、‚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唐〃刘知己

(译文):宁愿作为清正珍贵的兰蕙碧玉被摧折,也不愿作为轻

贱卑劣的破瓦碎石长期存在。

32、‚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叶梦得

(译文):廉洁的操守和知耻辱之心事大,人的生死事小。

3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译文):人生在世上就要做人中豪杰,即便死去也要做鬼中

英雄。

3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译文):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侮辱自己的人格。

43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穷困时搞好自身的品德修养,得志时便使天下百姓都能各得其所。

3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赐萧瑀》(译文):迅疾猛烈的狂风才能知道哪棵草最有力量,*的年代才能识别出谁是国家的忠臣。

3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3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人活在世上自古以来都会有死,但要把自己对国家一

片忠心名留青史。

四、重 义

39、‚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译文):‚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做为自己分内的事‛。40、‚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宋〃欧阳修〃《纵因论》(译文):宁可坚持正义而献出生命,也不苟且侥幸求得生存‛。

4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译文):君子所追求的,是在义上探明道理;小人所追求的,是在利上探明来路。

42、‚义者不毁人以自尊‛。汉〃刘向《新序〃杂事三》(译文):行为正直坚守道义的人,绝不做伤害别人而自得利

益的事。

43、‚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明〃吕新吾《闺范》

(译文):坚守仁德的人,不会因为权势的盛衰改变节操;坚

守道义的人,不会因为面临生死动摇意志。44:‚见利思义‛。《论语〃宪向》(译文):见到利益要先想到道义,即这个利益获得是否符合道义。

4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译文):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而后得到的利益是正当的,为了追求利益而把道义放在脑后是耻辱的。

46、‚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译文):高尚的人以道义为做人的根本。得到道义则被人看重,失去道义则被人轻视,以坚持道义为荣耀,背弃道义为羞耻。

4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译文):不是自己所有的东西却去拿来,这是不道义的。

4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坏事做的多了,自己必定会走上死路。

五、勤 俭

49、‚勤俭乃治家之本‛。清〃陈确《新补妇谱〃勤俭》(译文):勤能创造财富,俭能积累财富。因此说,勤俭是治家之本。

50、‚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译文):高尚的人,以自己简朴的美德,可以避开很多祸患。

51、‚人生在勤‛。宋〃胡宏《胡子知言〃义理》(译文):一个人生在世上,要想成就事业关键在于勤奋。有勤奋就有创造,有勤奋就有成功。

52、‚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清〃张伯行《因学录集粹》

(译文):只有凭着勤苦,才可以弥补自己天资的不聪明;只有 靠着简朴,才可以保持自己廉洁的节操。

5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译文):邦:古时国家称邦。指对国对家,都能坚持勤奋厉行

节俭。

54、‚人必须节俭,然后可以立品‛。

清〃赵遵陆《榆巢杂品》卷下

(译文):人必须节约简朴,然后才能确立端正的品格。

55、‚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元〃许名奎《劝忍百箴〃俭》

(译文):用节俭来修身养性,就不会有太大的忧虑;用节俭的原则来治理家务,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

56、‚俭,德知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共:通‚洪‛,宏大。节俭是德行中最大的;奢侈,是

恶行中最大的。指节俭是美德,是崇高的;奢侈是罪恶,是不 可饶恕的。

57、‚俭节则昌,淫逸则亡‛。《墨子〃辞过》(译文):俭朴节约是美德,美德成风大业就昌盛;荒淫逸乐是

恶德,恶德成风大业就衰亡。

58、‚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宋〃芮国瑞(译文):以勤奋的态度给公家做事,以简朴的品德要求自己。

59、‚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隋〃王通《中说〃关朗篇》(译文):勤与俭,是创业与守城的根本;不勤不俭,不能成创

业与守城的人杰。

60、‚节约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瑄《读书录》卷七

(译文):节约朴素,不仅仅是节约问题,而是人类高尚的美德;

奢侈华丽,不仅仅是浪费问题,而是品质的败坏,行为的大 恶。

61、‚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译文):人懒惰和奢侈就会贫穷;勤奋和俭朴就会富裕。6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译文):精通学业在于勤奋,荒废学业在于玩耍、不务正业;

事业的成功在于周密计划思考,事业的失败在于随波逐流。6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译文):吃的一粒饭,穿的半缕丝,都应想到它来之不易,永

远要记住这些东西得来是很艰难的。

6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译文):纵观先贤们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凡成功兴盛的都

由于勤劳节俭;凡后来衰落败亡的,都由于奢侈荒淫。

六、厚 仁

6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译文):‚仁‛,这个字的意思,便是做人的根本,而亲爱父母,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事。

《孟子〃离娄下》

(译文):仁爱的人慈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慈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慈爱他,尊解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67、‚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荀子〃议兵篇》(译文):仁义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而言之,仁是泛爱众人,义

是循从正理。

68、‚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6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想成为恩泽万民的圣人)没有其他诀窍,只不过是把人的这种天生的亲亲,敬长的仁义之心推广到天下罢了。

69、‚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孔子家语〃王言解》(译文):仁的范围是广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爱人;智的表现是

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方面是知贤。

70、‚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戴《正蒙〃中正》(译文):以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这就达到了仁的境界。71、‚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译文):刚强、果断、质朴、言语谨慎,有这种品德的人接近

于仁。

72、‚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译文):只有充满爱心,品德高尚的人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7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明智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喜欢静。明智的人乐观,仁德的人长寿。

7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吗?一个人没有仁爱之

心还能讲乐吗?

7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译文):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

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 别人事事行得通。

77、‚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译文):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在家态度恭敬,办

事严肃认真,对人忠心诚实。即使到夷狄地区,这三种品德也

不能背弃‛。

7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

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

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很好地使唤人‛。

七、贵 和

7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文):原指礼的作用,以中和、恰当为可贵;后指待人处事 以和平、和气为可贵。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天时不如地利重要,地利不如人和重要。

81、‚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也‛。林逋《省心录》

(译文):以和平、和气的态度与多数人和睦相处,以宽厚的心

态对待下属,以将心比心的心态对待别人,这就是高尚的人。82、‚夫妻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译文):夫妻和睦而后家道才能兴旺。

8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译文):高尚的人最优秀的品德就是对人行善。8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译文):对人讲善言,即讲好的方面鼓励表扬,使人心里暖,胜过多加衣被;用言语伤人心,比刀枪深深刺人还厉害。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译文):高尚的人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

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86、‚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译文):高尚的人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从随波逐流。8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译文):高尚的人成就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88、‚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录训》

(译文):一千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得到一千人的力量;一万人离 心离德,那就没有一个人能用的上。

八、尊 礼

89、‚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义也‛。《礼记〃冠义》(译文):一个人在世上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懂的礼节和

道义。

90、‚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译文):礼节、道义问题,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首要大事。91、‚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表现天地和谐的,礼节是规范人间秩序的。92、‚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情‛。《礼记〃礼运》(译文):礼节,是先王承接上天的道义,用来约束人间‘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之七情的。

9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也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节崇尚有来有往,别人去尊敬你,你不回敬别人,这是没有礼节的;你去尊敬别人,别人不回敬你,这也是没有

礼节的。

94、‚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记〃曲礼上》

(译文):一个人有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就安宁,没有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就有危难。所以说,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是不可以不

学习的。

95、‚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国 策》

(译文):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德,是应该忘记的。

《孟子〃离娄上》

(译文):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之后别人才会侮辱他;家庭一定是自己先出现了不合礼义的事,然后别人才会诋毁它。9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自己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

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9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译文):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人如果能对自己不知羞耻的行为有所觉悟,有所悔悟,那就会改过从善,终身再不会被羞耻所困累了。

99、‚行己有耻‛。《论语〃子路》(译文):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00、‚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 经》96、‚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礼节,不如快点死去!

九、明 智

101、‚是是非非谓之智,非是是非谓之愚‛。《荀 子》(译文):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能把正确的辨别为正确,不正

确的辨别为不正确,称之为谓智慧;把不正确的辨别为正确,把正确的辨别为不正确,称之为愚蠢。

10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译文):知道别人优缺点的人称智慧,自己知道自己优点缺点的人叫聪明。

103、‚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富有远见,问题尚未出现,便能预见到形成的态势;有智慧的人多谋深算,在危难还没有到来,便能早防

范,避开祸患。

10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译文):用铜作镜,可借以端正衣冠;用史作镜,可借以懂得 国家兴亡的原理;用人作镜,可借以看清自身行为的得失。105、‚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知道错,这是不明智的表现,知道过错而不能改错,这是缺乏勇气的表现。106、‚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清〃陈确《瞽言〃近言集》

(译文):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虚心,决不以有大智慧自居;越

是愚蠢到顶的人越狂傲,他决不会感到自己已愚蠢到顶。10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10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魏征(译文):正反两方的意见都能听到,就会明白是非;偏听偏信

一方面的意见,就会做出错事。

109、‚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篇》(译文):公正无私,做事自然明了;徇私偏袒,判断必定糊涂。

110、举世非之,而心不惑者,谓之明;群疑未亡,而计先定者,谓之智。唐〃元稹《贺裴相公破淮西君》(译文):普天下都在反对,而能对自己的主张坚信不移、毫不

动摇的,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多数人的疑虑尚未开解,而自

己取胜的方略早已成竹在胸,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111、‚智者不备时而侥幸,明者不迂道而于非‛。

唐〃卢照邻《对蜀中父母问》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放弃有利时机而希图侥幸成功,聪明 的人也不会违背正道去参与非理行动。

1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细密地探究事物的原

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辨清是非,当获得了真

理之后,就要坚决地去实践它。

1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译文)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11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译文):事事只贪图求快,那就事事不顺利;如果贪求小利,那就不能成就大事。

1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不是孤立现象,它们是相倚相伏的。祸紧连着

福,福中又有祸隐伏着。

11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

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十、诚 信

117、‚言,心声也‛。汉〃杨雄(译文):说话,是心动的声音。

118、‚言行者,立身之基,言出行随‛。《北 史》(译文):言语和行动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说出的话,行动上

要做到。

11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译文):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120、‚言必行,行必果‛。(果:果断,坚决)《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要讲诚信,行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121、‚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译文):失去诚信,就不能立身。

122、‚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译文):不经过慎重考虑,轻易就满口应诺,这承诺必定很少

可靠。

12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译文):与朋友交往,说话办事要讲信用。

1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论语〃学而》(译文):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为人家谋事没有尽心尽力吗? 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用心复习吗? 1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一个人待人处事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做人。126、‚信为万事本‛。《新唐书〃诸遂良传》(译文):诚信是万事的根本,如果不讲诚信,一切事物都将混

乱不堪。

127、‚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成‛。《新唐书〃陆贽传》(译文):一个人能取得别人相助,在于守信;守信的根本在于

诚实。

128、‚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篇》(译文):养心没有比厉行诚信更有效的了。

129、‚诚无悔,恕不怨‛。宋〃张鎡《仕学规范〃行记》(译文):诚心处事,过后无悔;宽恕待人,没有怨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译文)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处,而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只有彻底地了解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精忠2

一、精 忠1、‚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译文):在面临危难的时刻也不忘记国家,这就是忠。2、‚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译文):只要是事关国......

精忠岳飞观后感

精忠岳飞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忠岳飞观后感,希望能......

精忠岳飞观后感

《精忠岳飞》观后感近期,我坚持观看电视剧《精忠岳飞》,直至昨天看到了大结局。电视机关闭后,我静坐好久,心中实在难受,难受极了,有好多话想说,有好多语想道,不说实在不痛快,不言实在......

《精忠岳飞》观后感

《精忠岳飞》观后感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忠岳飞》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忠岳飞观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精忠岳飞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精忠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忠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精忠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