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努力打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_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31: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努力打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

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努力打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摘要: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是使学生顺利从小学适应中学学习的关键。数学教师应注重分析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与变化,帮助学生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学业负担

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我根据十七年来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这两个阶段密不可分。就数学而言,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好多知识都是为初中做铺垫;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和延伸,即从具体到抽象; 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但仅仅从理论上知道两者的关系,不去深入调查了解、分析,甚至将小学初中脱离开来,这将不利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甚至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业上的负担。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 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使学生顺利走进初中数学,减轻不必要的学业负担,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下面根据我十七年来从事中小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衔接上存在原因

(一)客观原因: 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校分设开课,中小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少,这势必造成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阶段。

(二)主观原因

以往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的确存在着一些脱节,但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材,内容编排上已体现知识的逻辑次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的完美关系,只不过教材中并没有注明什么内容将和中学的什么内容衔接,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瞻前顾后,只为完成本阶段的教学任务,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

1、从小学教师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甚至也不去想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事实上课程标准六年级教材内容,明显就是完成小学向初中过度。例如,六年级“位置”一单元是为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准备;下册出现了“负数”为初一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做准备;特别是“解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题目列算术式比列方程简单,有些列方程比列算术式简单,更何况两者的解题思路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因此,有些小学老师怕“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的方法越多越容易混淆,担心学生考不高分,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做重点要求,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一下,殊不知这正是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铺设的一步。

2.从中学教师方面来看,一是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例如,在学习分解因式内容时可联系小学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将公因数与公因式加以比较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学会。

3.从学生方面看,进入中学后,一方面,由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不能适应。这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学业上都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事实上,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因此,作为一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不管是担任初中数学还是小学数学都要对中小学数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负责。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现实数学、数学的探究性、数学的发展性。因此,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人做到心中有数。

(一)形式上的衔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状况,再到新课标下六年级数学内容上看,六年级都处在中小学的过度阶段,不妨将六年级作为初中的预备班,让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学习环境上都有一个思想准备,使之平稳过渡到初中阶段。大家知道,上海就将六年级纳入初中的预备班,作为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阶段。

(二)内容上的衔接

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有下五个方面的衔接:

1、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就引入了负数,目的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入中学后进一步学习负数搭建了一个斜坡,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领域,这就要求六年级的老师抓好这一过渡。如讲负数的概念时,先通过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负数的作用,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事物,然后再形象的去归纳负数的概念。

2、数到式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过,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

3、算术式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小学六年级里解决问题已经引入列方程来解决,但多数老师和学生还是喜欢利用算术法。进入中学后,要求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几何上的衔接

小学几何的学习是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测量这四个方面直观的学习,中学有三个方面跟小学是一致的,也是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到中学就明确提出图形与坐标。另外中学跟小学相比有一个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图形与证明。小学侧重于比较单一的图形的计算,对于图形的性质就是基于直观的认识,而中学则要求推理证明,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图形学生在小学到接触过,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实际出发,从旧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这样学生有兴趣也能接受新知识。

5、统计与概率上的衔接

统计与概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小学教材到中学教材每一册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从最简单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始,目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六年级已经会把收集到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如,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读取有关的信息。但到初中明显对该部分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只有将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三)数学思想与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中学,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中学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小学中的知识基本上都在老师引到下得到的,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巩固,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初中,教师教法发生了变化,此时必须做好教法和学法的衔接,既要耐心讲解引导,又要放手鼓励探究。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2.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学的第一堂课不要忙于讲新课,可从身边学生最感兴趣的与数学有关的话题讲起,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当然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得强化学习数学的热情。

3.能力上的衔接与训练: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就是逻辑推理的雏形。这些学生能够接受,长期坚持潜移默化,这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甚至比具体个别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4.学法上的衔接与改进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组织、引导, 独立学习的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不能操之过急, 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基础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如学生不会看书, 教师可从领读、教读开始;学生不愿复习, 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让他们去研讨;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改进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小学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中最大的区别, 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包括预习、复习),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增加一些自学的时间。

总之,打造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我们中小学教师要有一个高度认识,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努力熟悉中小学教材内容, 在教与学的方法上要做到既不与小学的脱节,又不完全相同, 逐渐带有中学教学的特点。做好以上几个衔接工作,学生就会感到听得懂、学得会,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就会高涨, 这样就能使学生顺利地、自然地完成这个过渡,驶入正常轨道,学好初中数学,不至于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高山.浅议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J]教学策略2006.8 p36页

(2)陈永辉.关于中小学数学衔接2009.10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自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自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注重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减负”工作仍然......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注重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减负”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总结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总结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

下载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努力打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努力打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