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_九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17: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九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导语: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枯燥无味等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颀长(qí)踉跄(1àng)精神矍铄(jué)踌躇(zhù)

B.龟裂(guī)星宿(sù)丢三落四(1à)和面(huò)

C.嗤笑(chī)伛偻(1ǚ)锐不可当(dāng)恻隐(cè)

D.淑女(shū)痉挛(jīmg)步履蹒跚(pán)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滥竽充数随波而逝明察秋毫宫阙B.余音绕梁俯首贴耳秋风箫瑟精采

C.抑扬顿挫声色俱厉关关雎鸠嶙峋D.腐草为萤锲而不舍静影沉璧珠帘

3.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2分)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B.委而去之(委:委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D.王之蔽甚矣(蔽:隐藏。)

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阅读(2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8-11题。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

……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8.这几段文字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等方面。

A.语言、动作、神情 B.语言、动作、心理C.语言、动作、外貌D.外貌、心理、动作

9.“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与前面文章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神情的语句“拧起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有什么表现作用。()

A.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不仅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到无耻的地步,更可以看出他“变色龙”的本质。

B.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作为警官很为难

C.说明奥楚蔑洛夫跟将军的哥哥很熟

D.说明奥楚蔑洛夫因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10.文中奥楚蔑洛夫两次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表现了他()

A.故作惊讶,向上级讨好、献媚。

B.听到将军哥哥的到来,感到惊奇。

C.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D.自责自己粗心,不知道将奥楚蔑洛夫军哥哥的到来。

11.奥楚蔑洛夫夸赞小狗及与狗说的一番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他()

A.对小狗的喜爱。B.对上阿谀奉迎的卑劣无耻的丑态。

C.变色龙的本质。D.媚上欺下以及变色龙的本质。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2-15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4.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5.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8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B.② ④ ⑤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8.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三、填空

19.请根据本学期的课本填出下列诗文原句。(7分)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④,弗敢加也,必以信。

⑤求之不得。

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⑦,谁言天地宽。

⑧《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0.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枣儿》,回答21-25题。(14分)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

老 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 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 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 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 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 孩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 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

老 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 人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 孩 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 人 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 人 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 人 嘿嘿嘿。

男 孩 笑啥?

老 人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 孩 呀,脏死了。

老 人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 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 人 喂,过来!

男 孩 我要尿尿。

老 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 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

老 人 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 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 孩 快讲。

老 人 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 孩 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 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 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 人 不知道。

男 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

老 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 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 人 怎么了?

男 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 人 噢?

男 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 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 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 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 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 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 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 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 人 那,咱们喊喊?

男 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山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21.本文的老人总共几次回忆起自己的儿子枣儿?(2分)

答:。

22.老人对男孩是一种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

23.《枣儿》一文中的老人和男孩是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24.本文的“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答:。

2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你努力了吗?”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的座右铭。他正是靠着母亲送给他的这句话,绝处逢生,走出人生低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

试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 2.B 3.D 4.C 5.A 6.A 7.C 8.A 9.A 10.A 11.D 12.D 13.B 14.A 15.A

16.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

17.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8.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填空:19.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牺牲玉帛⑤寤寐思服⑥道阻且跻⑦无限山河泪 ⑧一鼓作气

20.略

四、现代文阅读

21.人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

22.是对男孩是非常关爱的,这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对于儿子的亲情。

23.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激情,富有爱心,关爱青年人。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4.它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25.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处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是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这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蓬蒿(gāo)踉跄(1àng)精神矍铄(jué)踌躇(zhù) B.龟裂(guī)星宿(sù)......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是()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2、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是()①法国②奥匈帝国③意大利④德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ã) 踌躇(zhù) ...B.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推荐]

【备课大师网】-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蘸.水zhàn 奄.奄一息ān 名讳.huì......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导语智慧长,所有难题被扫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欢迎大家参考!一、积累·运用1.请为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