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_大学生心理之人际关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37: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心理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再加上正处心理成长期心理不太稳定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量调查研究,大致有2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抑郁、孤独、冷漠、自卑和自负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意外死亡的首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格不健全是一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人格教育综合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国内外有关研究,大学生中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约占16~30%。原国家教委曾经对 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据上海高校的调查,在200多种令大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异性、对未来的担忧各占 20%。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的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严峻的事实警示我们,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中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而引起的。具体表现在:(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落差,使“主体我”与“客体我”发生矛盾冲突。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有时能客观评价自己,有时又高估自己;有时感到自己似乎很成熟,有时又似乎觉得自己很幼稚;有时自信,有时自卑……,因此产生一种内心痛苦和不安感。(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时而积极情绪占据主导,时而被消极情绪主宰。遇事不冷静,易冲动等。(3)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交际圈子窄,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自我心理设防。(4)学习动机与兴趣缺乏。学习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面对学习压力丧失信心,产生焦虑。(5)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表现为性冲动与性压抑的矛盾,性心理失常,有的酿成悲剧。(6)择业求职焦虑,表现为对前途的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一旦遇挫,易产生情绪波动。(7)社会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差,表现为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遇挫不知所措。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意志、适应能力、耐挫能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的强弱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弱。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中介和载体,也是人们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它关系到人们生命的质量、人生的成败。

二、人格教育综合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西方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人格的著名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内

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做一种动态的、生长着的系统。人格实际上还是指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个体独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称为人格。人格具有复杂性,它是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方面所有因素的合成。同时,人格又具有稳定性,反映出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的习惯性行为、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体系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动机与自我意识,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个体最大地发挥潜能,使受教育者将人类文化、科技、审美、劳动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素养,从而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认知教育。除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及思维方式的认知能力。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情感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能认识自身的情感变化特点,适当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防止过激情绪出现,使自己经常保持在快乐情绪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意识教育。应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环境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等现代意识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等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能了解社会,面向未来,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发展。

道德精神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不断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

人格教育所以能带给人一个健康心理,促进人内心的和谐发展,在于其包含以下三种功能:

1.动力功能。个体的动力系统包括兴趣、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等。动力功能是建立在个体动力系统上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利于个体发展的需要变为个体自身需要,引导个体活动的趋向和个体活动的选择;二是把个体内在需要激发,调动出来,引导和维持个体的活力,这种功能可使个体朝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方向运行,并能使人为了这一目的而去努力。2.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是由于人格具有整体性与可变性。整体性表现在人格诸成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可变性表现在人格具有一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格在社会中形成,同时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人格教育可调控形成与发展中的人格各成分,使个体保持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变不利于个体发展的人格特性,促使人格各成分协调发展,使个体动机与行为保持一致,利于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3.社会功能。人格具有一贯性与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生活在同一社会的成员会养成一种共同人格,并在社会生活中以一贯的思想、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人格教育可使社会成员具有符合社会利益和需要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对社会有共同认识、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模式,促使社会性人格的形成。这种人格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调和、推动作用。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国民精神教育、民族魂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社会功能的最高体现。

三、人格教育综合体系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多维的认知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刺激和反应的终结,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行为。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认知结构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认知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要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走出心理误区,克服认知的偏差,首先要更新德育教育观念。从行为的指导者转变为行为的塑造者。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充分认识和分析,根据其心理认识状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次是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本身表现为个人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及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自控能力、选择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重要方面,使其面临复杂因素时能做出主动的相应的抉择,形成正确

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从而形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人的个性形成和社会适应;消极的人际交往则导致心理冲突、人格变异。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真挚的友谊,树立高尚的友谊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现代大学生最集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影响重大。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有多种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人要成长和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在校大学生应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里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活一个重要方面。

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随着人的成长,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内容逐步深化,交往形式日趋多样。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促进起发展、成熟。

(二)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完成学业

大学生完成学业,完善自身,同样里不开交往。人际交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艺术,更是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阶梯,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大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一个人的个性除了首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时后天环境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人的个性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好坏也同样影响其个性的发展。

大学生一般是过集体生活,人际交往可以使大学生活的多样互补。首先是知识互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家庭和民族背景,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讨,可以相互充实各自的知识面。

其次是性格、心理互补。大学是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养成良好个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波折和烦恼,一个人能获得朋友、群体、组织的理解和支持,就能产生摆脱困境的力量。

(四)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都变大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一个大学生能否融入群体成为大学健康精神生活的主要标志。通过交往,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内心得到慰藉,提高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有助于降低挫折感和孤独感。如果人际交往的不到满足,会增加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产生孤独、惆怅、空虚有,也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郁闷。

从社会学范畴来看,交往是社会和个人之间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和普遍的条件,是社会成员、集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不仅是精神过程,而且也是物质的、社会的过程。

在大学里大学生不仅可以找到人生目标,还能找到自己。人际交往的质量如何,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整个大学都喊郁闷的今天,人际交往显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能互相激励、理解。还在郁闷中的大学生,请放开心情,去建造一份积极的人际关系,跟郁闷说再见,过好大学生活,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精选9篇)由网友“香波地岛扛把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摘要: 网络作为一个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同时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与......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一班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冲击。它扩大了人们之间......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使用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

环境与心理之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环境与心理之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敢问世间的生物能有几个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盛赞之声不绝于耳。真的是胡杨的本性吗?而我说,它也不想这样。如果从环......

下载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