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李梅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李梅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重知识轻技能
历史课程的设置向以知识为本位,学科为中心,以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为主。因此,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提出了具体而详备的要求,作为历史课程重要载体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了迎合历史课程对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只好在讲透、说透知识的来龙去脉上下功夫。导致中学历史课本“繁、难、偏、旧”,内容极度艰深(艰深的理论、艰深的概念俯拾即是)、滞后(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缺乏时代气息),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多,已成了学生的“学习之累”。
2.教学过程重教材轻学生
当前,你推开每一所学校课堂的大门,映入你眼帘的仍然会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
3.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强调的是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功能,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把考试与测验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形式,必须会导致一叶障目,影响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要手段,评价结果自然是以分数为表现形式,因此在运用分数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把分数的作用夸大,使评价的教育作用降低甚至丧失。同时,由于这种分数常常作为对学生分等鉴定的工具,使许多学生产生焦虑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并成为学生养成诸如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在学校中流传的“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成了这种消极影响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多年教学总结如下: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二者相互依存,无论哪一方受到削弱,另一方也不会得到加强,我们切不可因为在过去过分强调教师教的方式,轻视学生学的方式,而在当前的改革中,反过来又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方式,而轻视教师教的方式。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揭示教与学方式之间的科学关系,特别是教的方式如何作用于学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方式改革能否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
其次,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整个样式的改变,其中当然涉及到方法、手段。但有不少历史教师将教学方式的变革仅仅理解为是在教学中变换一些方法、手段而已,从而满足于在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样式前提下,使用一些新的手段或方法。应该看到,当前所进行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指改变过去那种灌输给予和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这其中包括了手段、方法的改进。最后,历史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样式,其改变是需要师生的共同创造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教师
唱独角戏,是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方式变革的。
第三、构建灵活开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历史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体验历史学习过程。这样,中学历史课的面貌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历史教学的质量就会有显著提高。
第四,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让学生从声、形、色、图等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理解历史,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改革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
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能一张考卷定成绩,不应以分数作为惟一的指数,更不应利用分数排队,给学生施加压力。在评价学生的学时,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把学生参与历史学习过程的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可采用提问、作业、口试、笔试等形式,方法可采用办故事会、做文摘卡、绘制历史题材的图画、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或板报、编演历史剧、设计历史题材的软件、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或小论文等。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
第六、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历史教师就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结合的能力,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通过学习和提高,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其教学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这是历史老师帮助和知道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老师顺利进入历史新课程的重要条件。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历史课堂灿烂起来,使学生爱学历史,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
悦,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在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主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实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初中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的课程目标。 初中化学对于初三......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幼?阂衾纸逃?是指将音乐艺术同幼儿的教育相结合,通过音乐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认真审......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使学生能读其音,辨其形,知其义,帮助学生使用科学便捷的方法来......
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综述一、合作学习“人是有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合作学习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学生在教育教学中......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引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受到发展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等原因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