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简评_中国大历史黄仁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10: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简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大历史黄仁宇”。

中国历史与文化刘云鹤 1090800114 生命科学学院

1《中国大历史》简评

选择《中国大历史》这本书纯属机缘的巧合,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说是大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中,就有《大历史》这本书;也不知怎的单单就记得这一本。后来寒假里为打发无聊,书店里看见了,就买下了。

初看这本书,就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看来,有以下两点:

篇幅短小,以点论面

这本书连目录都算上,也就350页,每一个标题下的内容也只有1-3页的叙述。这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有点儿历史基础,平时没有大块时间读书,又渴望有一些标新立异思想的大学生们。

白话文体,通俗易懂

现代史上,最权威的通史学者应当属钱穆老先生了,他的《国史大纲》堪称经典。曾下决心拜读一二,但望竖排版式和老式白话文而却步。但黄仁宇老先生2早年曾任国军的下级军士,是一个从阶级底层走出来的历史学者,在不失史家之严谨的基础上,同时更加平民化,使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只是几个历史学家的“斋中之物”;而且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他即在美国,攻读历史,思想更接近西方人;此书写于20世纪九十年代,白话文体已经发展完善。所以,读起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再读下去,就能发现其真正精髓的东西了。

这本书是一本简要的历史概论,与以往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教科书不同。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时间发展为轴,从政治意义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对后世的影响,条目清晰有力整齐,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1律。然后我们学生就死记硬背,只记得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没有质疑,没有独立思考。这哪里是在学历史,这样死记硬背却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的一种兴衰荣辱,学历史又有什么意义?有如鸦片战争为例,我们所了解的鸦片战争,只看到了英国人火器如何先进,战船如何高大,战胜了以后,如何与我们签订不平等条约。完全看不到中国人在对待此事时的敷衍了事,以次充好,欺上瞒下。爱国主义重要,但是一个只知道帝国主义罪恶而不知反省自己的民族,又如何立足。黄仁宇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宏观理论。他在此书的中文版自序中写道:

我年轻时从军十年,解甲退伍之后,负笈于海外,可谓“学书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有了这样一段颠簸之经验,自己尚在憧憬于近身所见闻的事迹之真意义,而一旦授有学位,作为人师,在美国学子之前讲解中国历史,深觉得不能照教科书朗诵,尤其每次复习与考试之后,不免扪心自问:他们或她们须要理解井田制度到何程度?与他们日后立身处世有何用场?难道他们或她们必须知道与Han Fei TZu(韩非子)同受业者有Li Ssu(李斯)其人,他曾鼓励Shih-huang-ti(秦始皇)焚书,后又为宦官Chao Kao(赵高)所构杀?1《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北京:三联书店,2007,350页,ISBN 978-7-108-01036-0黄仁宇在抗战期间及战后,担任国军下级军官十年。

Empre Wu(女皇武则天)的一生事迹仅是“秽乱春宫”?对我的学生讲,除了用她与沙俄的Catherine the Great(凯瑟琳二世)比较,或与清朝的Empre Dowager(慈禧太后)比较,这段知识尚有何实用之处?

或许正是应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黄仁宇在中国生长,后又去西方接受教育,又是军人出身,自然就少了一些很多中国文人身上的酸腐之气。可以注意到的是黄先生的文笔,是带着一些中国人的文化气息,一些传统文人的犀利,又夹杂着一些西方人的随性。他提出macro-history(大历史)的说法——3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这种“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大历史所讲究的那种融会贯通,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或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是由无数的偶然条件构成的必然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由于诸多原因的积累,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毕竟,成王败寇,在中国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史书杂记,在别人看来并不代表着真实。他是用一种“大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种种问题,剖析的很全面很彻底,让人不再蒙蔽。也正是这种比较,能使我们看清中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能看到中国的“盛”,却看不到中国的“衰”。方舟子这样评述:

4黄先生的史学成就,不在于对具体史实的考订,也不在于他所倡导的“大历史观”有多大的效力,而在于他对中国史实、甚至是司空见惯的史实所做的深刻、新颖的剖析和解释。黄先生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之才。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做的独到思考,已经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许多中国学人。

这就是黄老先生为我们带来的东西,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种看历史的角度。其所研究的中国大历史大都是从一种西方的眼光来看,其中亦有不少西方的例子与中国作对比。其中的很多说法是中国学者所看不到的,正是这种“另一端”是他的文章令人新奇,整本书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客观且不失真,正所谓“换一个角度看历史”。

有人把黄仁宇和余秋雨、易中天、于丹等这些成名于公众的人物作比较,认为他们有一些相同点,也有人认为黄仁宇的历史观只不过是“下里巴人”,甚至缺少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但我觉得他是独立于这些人的。首先,譬如《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是一本历史著作,不是文学作品;其次,此书中的内容皆有考,没有信口评说,是一本严谨的历史著作;第三,本书语言清雅俊秀,没有任何粗俗语言。

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黄仁宇先生是很钦慕钱穆先生的。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前言中说过:

5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3出自《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悼念黄仁宇先生》,方舟子,《新语丝》月刊2000年第2期《国史大纲》(上册),钱穆,引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他用通俗之言演绎深刻之理,见微知著。其欲树国民之历史性格,又何止只是有功之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书籍摘要(原创)

书籍提要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5月北京第1版本书是改革开放以后传入国内的关于中国通史的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本。作者着眼于中国的整体......

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实......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鉴于......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第一, 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有所提升。一般传统历史家将中国史看做帝王之家史,以为皇帝君王者,号令天下,无所不从。然则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在一种......

中国大历史 读书笔记

国史概要马兆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读书笔记书籍信息书名:《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作者:黄仁宇出版发行:三联书店 2007年北京第2版关于“大历史”的一些思考“大历史”......

下载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简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简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