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巾帼志愿者队伍名称”。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近年来,我们把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开展社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举措,重心前移,落脚基层,充分发掘蕴藏在广大妇女中的志愿服务潜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一、举措及成效
1、依托组织网络,初步形成四级管理体系。2005年市妇联成立巾帼志愿者总队,并以各辖市(区)妇联、各团体会员为单位成立分队,街道妇联承上启下,社区妇联深入家庭,根据居民的性别、行业、技能特点分类造册,开展巾帼志愿者社会化招募、登记工作。目前,我市已有各类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1870支,总人数5万余人,占全市社区志愿者的61.7%。其中,227个社区制定巾帼志愿者队伍相关管理办法;1/5的社区对巾帼志愿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特长、服务时间、服务项目等登记造册,实行科学管理,初步形成了市、区(辖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网络的志愿者管理体系。
2、紧扣发展大局,重点打造特色服务队伍。把巾帼志愿服务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和谐创建、依法维权等各个方面,在社区成立了社会治安、文艺宣传、敬老托幼、科技培训、爱心帮扶等多支队伍,并依托 “妇女〃环境〃家园”主题活动、家庭文化健身节、社区邻里节、“十佳母亲”、社区家庭美德讲堂等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各小区不同,因地制宜、突出所长:如城市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意识强烈,发挥女性带头人作用,扶持建立了凤娟工作站、夏戈工作室等一批高质量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城市新建小区年轻人多、文化素质高,则发挥现代网络功能,通过QQ群、论坛等载体为志愿者交流沟通建立网上绿色通道。
3、拓宽招募视野,逐步优化队伍结构。在依托社区阵地,动员退休人员、家庭妇女、社区女党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主动吸纳各界社会人士,充实骨干成员力量:一是性别构成由单一女性向女性为主、同时吸收热心男性的方向发展。二是依托时间银行、道德积分卡等形式,实现社区巾帼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接受志愿服务的弱势群众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三是凝聚了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志愿者,通过百名女律师牵手基层巾帼维权站,家教专家结对社区等形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巾帼志愿行动的服务水平。
4、实践联动理念,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一是依托全覆盖的“妇女儿童之家”,推动志愿者队伍咨询进社区、活动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如2010年,以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高校老师为主体力量,组织12支各具特色和专业的巾帼品牌志愿服务队高质量服务社区居民;二是牵线各“巾帼文明岗”、各党政机关妇委会与社区结对共建,使各条线、各行业的专业服务力量渗透到最基层;三是主动联系高校社会工作专家,邀请她们加入到调查、研讨队伍中来,为形成“妇工+社工+巾帼志愿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进、协同配合、深度互动的工作格局提供理论支撑。
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一支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她们是邻里和睦的“润滑剂”、民主自治的“助推器”、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成果体现。
二、困难与不足
一是人员结构不平衡。60岁以上的退休女性占60%以上,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在职人员占30%左右,岗下的多,岗上的少;参加过志愿服务相关培训的占12%,年龄、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有局限。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社区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活动形式单一,巾帼志愿者队伍及志愿者数量偏少。
三是管理体制不完善。从全市来看,尚未形成统一互通、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一些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管理仍显松散。
四是活动经费短缺。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区支持和志愿者自筹,而街道、社区财政支持少,无法满足经费需求,志愿活动常常捉襟见肘。
三、下一步做法
1、建章立制,规范化管理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在制定《常州市巾帼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动细则,对社区巾帼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社会定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学习培训、考核激励等作出明确界定,建立健全活动台帐,并推广全国统一的巾帼志愿服务标识。把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和“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规范管理,使“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凝聚社区巾帼志愿者和服务队、规范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为的阵地,成为社区巾帼志愿者学习与培训、分享与互助的家园,使社区巾帼志愿者成为“家”建设的活跃元素。
2、创新形式,多样化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一是根据“需求+可能”原则,推动各社区创建、完善巾帼科技培训服务队、文化宣传队、空巢老人陪护队等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推行一社区一品牌。二是案例推广。试点建立巾帼服务自助超市(志愿者“予我所能”、居民“取我所需”)、时间储蓄卡、互利换工等适应现代居民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的自我运转、自我管理。三是主题引领。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妇联重点工作,开展“单亲母亲一对一帮扶”、“贫困儿童结对帮扶”、孤老困残人员陪护疏导、群众文体展演等主题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3、分类培训,立体化培育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人力。按照“妇工+社工+巾帼志愿者”格局,对社区妇联干部,加大指导、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其具备担当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能力。对社区巾帼志愿者,通过以会代训、骨干培训、学习分享交流小组及网络、电视、社区橱窗、报刊宣传等形式普及巾帼志愿服务要求、服务技能、风险及安全等知识。对社会工作者,借助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成立“女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合作平台与推广模式”,让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参与社区工作实务,传播专业社工知识。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每年拨付一定经费,支持她们参加专业社工学习。
4、宣传引导,社会化营造志愿服务参与氛围。一是舆论引导。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媒体宣传,创作感人的文艺作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二是典型激励。建立优秀巾帼志愿者素材库,评选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推动优秀巾帼志愿者走上“社区道德讲堂”带动群众。三是活动倡导。抓住“三八”妇女节、国际志愿者日、创建文明城市等契机,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激发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
5、广聚资源,多元化建立志愿服务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一方面把巾帼志愿服务融入“数字社区”建设,建立以社区公益实践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巾帼志愿者管理系统、巾帼志愿者指挥协调系统、巾帼志愿者沟通互动平台等为主体的综合信息支持平台。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努力形成“财政拨款+基金资助+社会赞助”的可持续保障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将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纳入本级经费预算,联系各种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鼓励各“巾帼文明岗”、党政机关妇委会等利用行业优势开展活动,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
社区巾帼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感只有扎根基层,紧紧围绕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稳步推进并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常州本土特色的服务品牌,才能在社区建设中找到妇联的服务空间,才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近年来,我们把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开展社区工作的重 要切入点,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举措,重心前 移,落脚基层,充分发掘蕴藏在广大妇......
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妇女群众自觉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创造和实践活动。它来自于基层,扎根于群众之中,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立足于社会关注、......
关于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东营市妇联结合形势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妇联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服务妇女、扩大妇女工作面的有效......
戴上统一的徽章,扛起一样的大旗,她们活跃在大街小巷、邻里乡间;是“妈妈”、是“女儿”、是“知心大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
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理论研讨二、规范青年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使志愿者组织“正规化”,志愿活动“项目化”;(一)对学生志愿者组织进行重新核准登记建立健全各级青年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