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生)浅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共存.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浅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共存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刘寄生
[摘要]: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曾在本校做过些许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鹤山一中作为一所以农村生源为主的中学,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大众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播放的大多是古典、高雅的音乐,不好听。95%以上学生喜欢通俗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例如贝多芬,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过这个名字,具体就不知道了。肖邦只有50℅的同学听过,还有的学生闹出笑话“肖邦他姓肖名邦自然是中国人啊!”,而对通俗歌手及其作品如数家珍。一节音乐课,一边是老师要根据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一边是学生想上音乐课但不想听老师放的音乐。据此情况,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关系究竟如何?能否在音乐课堂上有机共存?
关键词:高雅音乐通俗音乐雅俗共赏有机共存
一、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概念梳理与形态认识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字面上。认为“高雅音乐”就是雅致、雅观的音乐,能登大雅之堂的音乐,;通俗音乐就是土俗、俗套、随便哼唱的音乐,即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音乐。而对两者的认识,我们更应该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深层次上来认识。
1、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严肃”、“经典”这三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凶险、刺激、滑稽,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明快、温柔、甜蜜、清新,还包括“严肃”、“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不能让它“高”到可望而不可及的阳春白雪的位置。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不是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的本质差异。两类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大小及其恒久性不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失败的,并且是很快即被遗忘的。用伟大的经典音乐作品与随时涌现的通俗音乐新作品进行审美价值的比较,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2、通俗音乐从形态结构上看:它往往形态较为简单,音域不宽,且多在人类最容易听的音区范围内;音乐的发展变化较少,特别是缺少频繁快速的离调;节奏相对单纯,大量的作品存在着循环重复的机械性节奏型,未经训练的一般听者,也能够很清晰地分辨出来旋律与伴奏的层次。这样的音乐往往具备听觉的感官美的特征,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与注意力的专注程度要求很低。由于不要求听者有较高的听知觉把握能力,因此它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听觉经验不是很多的人。由于听觉经验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多地喜欢这样的音乐;反之,这个群体也就往往不喜欢对他们的听觉来说太复杂的作品——“高雅音乐”中比较复杂的作品。如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则是采用山东民歌《王大娘顶缸》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很好的诠释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故事,也给观众以听觉上的较大冲击,久听不厌。
所以,笔者认为:首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人教版)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一些适当的修改,增加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通俗音乐作品,把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有机的连接起来,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视线只局限在片面的“高雅”上,课堂上课适当的导入“高雅”的流行音乐。
二、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使两者成为师生之间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接受通俗音乐并进课堂并不难,相信很多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也是很喜欢通俗音乐的。即使还有不喜欢的,只要我们老师曲品味经典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之处,慢慢就会接受。关键的是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这就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
首先,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突变和生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行成的合力,使中学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与之相反,主观上就会觉得课本上节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就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
其次,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努力寻找一些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相关联的因素和桥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如我在上课时就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一次期末考试,其中一环要求每人唱一首歌曲以展示自己,有一女学生唱起了:“我不想不想长大,„„”当时我也才听过这首由流行组合S·H·E演唱的一首《不想长大》,其旋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旋律引用了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主题音3ⅰ我当时就问他学生,知不知道“我不想不想长大,„„”这一句旋律的原创是谁?她毫不犹豫的答出:S·H·E,我问班上没有一个同学知道,正确答案,都说是S·H·E的。开始有些学生还说我老套:这么流行的音乐都没听过。第二天我就把那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碟放给他们听以纠正他们的观点。这样学生才信服。所以,寻找高雅与通俗的交汇点作为导入,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
类似这种有相同音乐元素的有很多很多,如曾经广为流传的姚明、阎肃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就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在介绍我国国粹京剧时就可以以《唱脸谱》导入;“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中国功夫》、《男儿党自强》选择了京剧曲拍《将军令》的旋律,田震演唱的《未了情》也有京剧的韵味。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大中国》A段时间东北秧歌调写成,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冯晓泉创作的《中华民谣》是将说唱音乐融入歌曲中等
三、引导学生如何去筛选积极向上、有审美价值的流行音乐欣赏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也是师生增进互信、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内心的感情世界是很丰富的。你在教他们如何去聆听流行音乐的同时,无形的也拉近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就会觉得,你至少不排斥他们的一些兴趣和爱好,甚至还喜欢他们的喜好,他们也就会对你的课堂产生一种好奇心,进而专心听你的课到喜欢你的课。很多通俗音乐有它积极向上的一面,如李宗盛作曲、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旋律充满着朝气,歌词催人奋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就告诉同学们,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要用汗水作为代价的,你播种多少种子就收获多少希望,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激励他们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类似的还有江涛的《愚公移山》、北大老校长许智宏带着学生演唱《隐形的翅膀》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另外,如周杰伦的《青花瓷》是流行音乐中少有的佳作,它虽然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是,它不像有些歌曲一样哭着、喊着“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死了也要爱”、“爱你一万年”等等,喊的最凶,也也最肤浅,苍白无力。而《青花瓷》它把中国古典艺术的含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表面看他是以古代陶瓷青花瓷作为描写对象,其实是借青花瓷描写了一幅烟雨朦胧、若隐若现的美好画面。给人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冲击都是非常大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类似这种意境的如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描写了古典、淡雅的画面、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借助著名的唐诗《枫桥夜泊》而又把这首诗向前延伸等等这些,都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同学,在平时欣赏流行音乐时,更应该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优秀,有价值的作品自己有选择的欣赏,不应该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而应该要有自己的思想。
欣赏高雅音乐与欣赏流行音乐就好比喝白酒与喝可乐一样,白酒就相当于高雅音乐,可乐就相当于流行音乐,成年人都喜欢喝白酒而不大喝可乐,未成年人则喜欢喝可乐而不大喜欢喝白酒。从喝可乐到喝白酒他都得有一个过程要走,没有哪个人一生下来就要求他喝白酒,等他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的会放下手中的可乐瓶,也不会有哪个成年人整天拿着可乐当白酒喝。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感受“可乐”带来的清凉,又要让学生感受“白酒”带来的醇香。更应以专业的眼光,对流行音乐进行有选择地合理利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音乐知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课本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真正享受音乐的无限乐趣和美感。让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音乐课堂上有机共存,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精选5篇)由网友“猛男落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昌吉州木垒县东城镇中心小学 刘伟丽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是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通俗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通俗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一、通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选择健康、世界观正确的通俗音乐。通俗音乐的种类很多但也是参差不齐的。因为通俗音乐具有一定的......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提问艺术湖南省明德中学 秦秋玲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谈话法,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