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污染现状与治理分析(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析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武汉南湖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因位于武昌之南而得名,是因河流淤塞形成的淡水湖。古时南湖水域辽阔,与长江连通。明代以后因为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原因逐渐缩小。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湖的水质逐渐变坏,因为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南湖由城外湖变为城内湖,加上周围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周边主要排污口主要有25个,来自周边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居民,每天总排放污水约14.5万吨),而南湖本身又是一个封闭型的湖泊,自身净化能力非常有限,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湖水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80年代初,磷是南湖限制性元素,南湖的氮磷比远高于生物最适比值(10~15),为717.39,1991年猛降至51.72,至1994年又降为10.21,给藻类生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南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南湖呈椭圆形,四周封闭,南湖的水近乎死水,其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大气的降雨,也没有一条可靠的排水渠道,以实现与其他江湖的水流循环。同时,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气候条件能为南湖带来充足的雨水补给。由于武汉一年的雨季集中在夏季,春冬季节降雨量少,由于其不能很好的实现与其他江湖的水流循环,故其湖水的更新换代的周期长。由于其湖水更新换代的周期长,因此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弱,即就是面临对生态环境遭受破灭的免疫力弱。以上自然条件就会使得一旦南湖遭到污染,其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和治理难度更大。
其次,大量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排入南湖,加剧了南湖的污染。南湖周围有大量的企业,因这一带毗邻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一些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很多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南湖排放。光谷广场是武汉的三大商业圈之一,这里的人流量大,居住的人口众多,然而这一带的生活用水都是经地下水道直接向南湖排放,这样一来加剧了湖水的污染。
第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加之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对南湖周围的企业的监管不力,从而使得部分企业置法律于不顾而大量向南湖排放污水。如部分官员为了追求自己的政绩,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的违法排放行为持放任态度,使得企业有恃无恐,甚至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
第四,人们的可持续有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淡薄,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南湖污染如此严重的原因。上到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南湖的重要意义。如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放任态度,企业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而不顾南湖的生态,百姓对于污染南湖的行为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南湖的治理措施:
2006年,投入4000万元。堵截24个主要排污口污水入湖;2007年雨季前,建成、完善龙王嘴、黄家湖、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处理周边污水;2008年以前,完善配套项目,使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截污工程正式启动,将实现清水入湖的概念。
2012年,投入25.2亿元。清除450万立方米淤泥
由于多年污染物沉积,南湖底泥成为湖泊污染的来源。目前南湖湖底淤泥厚度在0.65米至1.25米之间,平均深度为0.95米。按照整治规划,将清除表层污染底泥,平均清淤厚度0.56米,清淤总量高达450万立方米。其中一期清淤量100万立方米,将用15个月时间完成,主要清除南湖北部湖底。此次清淤邀请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长江航道工程局操刀,采用水下环保疏浚方式,淤泥经排泥管输送到岸边临时堆场,并利用脱水固结方式处理,泥饼直接外运。该工艺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所有的污染物全部清除干净,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彻底斩断排污源头
此次南湖治理,将彻底斩断排污源头,近期将完成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及管网升级改造,全面截断排污口,改造完成后将确保生活污水不入湖。此外,按规划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将从新建管网通道直接排江,避免尾水回排影响南湖水质。
同时,完善污水厂干管、支管,实施小区及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季混流污水入湖。
近期完成渔业退养
清淤、截污只是遏制南湖水质进一步恶化,真正提档还需要生态修复。
据了解,南湖将对现状非生态岸线进行生态改良,有用地条件的改造为草坡护岸,没有用地条件的抛石改良,改良后生态岸线比例达93.4%。同时在近岸约100米水域内进行水生植被人工修复,水生植物覆盖区占比不小于30%。在湖水流动性相对较差的东部湖区和南部湖湾建人工浮岛,强化该水域的生态修复能力。
按照规划,将取消南湖的生产性养殖功能,保留必要的生态性养殖功能。近期完成岸线改良和部分人工浮岛的建设,完成渔业退养。环湖将建22公里绿道建12景打造南湖公园
湖内生态修复,湖岸也将建立绿色“城墙”。按照规划,南湖环湖将建起总长21.8公里,宽4至6米的绿道,包括地面道路和栈桥。近期将完成3.6公里栈桥和13.1公里地面道路,实现环湖绿道全线贯通。
南湖“有水无景”的尴尬局面也将结束。根据规划,南湖将形成“一环三轴十二景”,景点建设将让市民更好地亲水、游览,同时将在三个主要的入口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分别用于文化休闲、水上运动和科普教育,南湖也将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乐园。
分析 南湖水已经遭到了严重污染,并不是斩断排污源头,截断外源污染就能还原南湖水质的。因为南湖水的污染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排入南湖的污水(外源),一个是南湖内的沉积物(内源)。底泥会造成污染物的沉积和二次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彻底改善南湖水质,必须进行底泥疏浚。从09年开始,投资25亿的治理方案是非常可行的。
第一步,带水疏浚。南湖的水域面积达到763公顷,干湖疏浚不适用。疏浚过程中,对底泥的扰动会使表层沉积物再悬浮,间隙水中高浓度的磷释放出来。为了防止二次污染,挖掘装置,刀头要有环保设计。底泥堆放场余水中含有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地下水、地面水形成二次污染,不宜长期堆放,脱水固结要及时。据研究表明,南湖底泥仅受锌的轻度污染,其有机质、全磷含量均很高,底泥农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因此,将南湖底泥疏浚后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南湖富营养化状况,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疏浚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外源污染,否则疏浚收效不大。
第二步,斩断排污源头,雨污分流。疏浚的持续效果需要其他措施来保持,要防止新污泥层的形成和尽快回复沉积物表层的良性生态系统。因为南湖是相对封闭的浅水型湖泊,生活污水和污水厂尾需要进行控制。重点放在控制湖泊流域内各种污染源上,从而达到减少湖内污染负荷的目的。
第三步,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恢复沿岸水生植被是重点。水生植被具有有抑制风浪、促进沉淀、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等功效,对藻类因竞争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有望改善局部水体的生态功能。治理南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南湖的治理是持久性的。现阶段的重点要放在生活污染源控制上,宜尽快建立突出脱磷、脱氮的工艺参数要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设施,污水达到二级处理深度,污泥无害化或化为农用。同时,广泛宣传并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的磷负荷。
其次,南湖需要定期维护的班组,监测南湖水质情况,及时发现污染,预防富营养化现象大规模发生。
再次,政府应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只有让民众对这些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配合政府做好相关工作。近期南湖疏浚清淤工作正在开展。每天经脱水固结处理后的上千方泥饼找不到适合的堆场,项目正面临全面停产的困境。为何堆场难觅?项目经理兰华杰说:“不少人误将处理过的泥饼当污泥,认为会造成臭气、重金属等二次污染,避之不及。”环保工作不被公众理解,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发生了。尽管现在大家熟知PM2.5等名词,但是对它们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是对人体有害上。
参考文献
邱炳文 华中农业大学报 2000年4期 武汉市南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刘昊 楚天都市报 武汉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工 将建成市级公园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编辑整理: http:///文章来源:新浪摘 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编辑整理: http://www.daodoc.com/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
我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全市人口507万,其中农业人口390万。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万亩,常年复种面积为780万亩左右。主要种植粮、棉、油、菜等农作物。2005年粮食、棉......
河水污染与治理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
系别:化学系学号:2007135121姓名:吴荣华科目:环境工程原理练江水污染现状的调研粤东地区干流之一、曾被原潮阳市和普宁市人民引以为豪的母亲河——练江,目前因河道淤塞、堤围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