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乙己解析”。
《孔乙己》教学反思
陆奕武
《孔乙己》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
我曾认真地研读过余映潮老师关于“教材的处理艺术”的系列讲座,对于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究竟应该怎样去处理,确实受益匪浅,只是源于个人的功底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实在有限,所以也只能得其表面,难以领其精髓。就如《 孔乙己》一文,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应该是极好的,从小处着眼,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技巧来进行教学,就足以把握整个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了。这篇小说包含的内容之多,是在一节课中难以完成的,怎样做到“长文短教”,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在备课时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对话”这个点上。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即了解孔乙己——认识孔乙己——剖析孔乙己,从课文中挖掘出五个对话场景,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外表到性格再到思想根源一层一层地去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按照这个设计,课堂上的“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各个不同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内心的真实想法,都是透过它们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比如“短衣帮”一见到孔乙己,就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句话既要声音洪亮又要不怀好意,再如掌柜的问话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对白。鲁迅真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都为我们解析20年代初期中国的病态社会提供了典型案例。
老实说我是一位不擅长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拙师,但是为了节约课堂大篇幅的板书时间,我还是作了一个课件,但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思维跟着课件走的问题,一个环节结束后过度到下一个环节时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了。我习惯于三尺讲台和一方黑板,游走于四十几个平面的空间里,我的思想是不受拘束的,我的语言是流畅的,我的板书是简约的,学生们也习惯了我的所为。特别是对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当你不拘泥于一个作品时,那些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则是显然易见的,比如孔乙己的迂腐与寒酸、阿Q的麻木与狡辩,还有《藤野先生》中的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都会在一瞬间构成一幅组图,来共同完成特定时代的社会缩影的制作。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多元的结论,有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是留有“空白”的。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孔乙己》一文,我把更多的东西留给了学生,比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孔乙己支付酒钱的动作描写、小伙计不愿接受孔乙己“教导”时的神态描写等,这些内容如果要在一节课中得到落实,即便是走马观花也未必能面面俱到,于是我干脆把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揣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新课程下对学生的一种认可。
语文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着诱惑,充满着挑战,充满着新奇。子曰:“君子不器。”对于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教师能做的就是处理好统筹与兼顾、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孔乙己》教学设计政和澄源中学 杨世宝【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心地善良,饱读诗书,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在当时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变得一无所能,潦倒贫困,连仅会的“之,乎,者,也”都成了人们的笑柄。穷得一无所有的他,偶尔也会偷东......
《孔乙己》讲课稿教学目标:⑴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2)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3)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孔乙己》教学片段设计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孔乙己》被李长之先生列为鲁迅小说“完整的艺术的”八篇小说之首,刘再复称它是“精细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个世界”。两千多字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