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_语句的含义与作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0:49: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句的含义与作用”。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新乡市第十中学 靳成会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中考复习课——《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从近几年河南省及其他地市的中招试题内容来看,这一类题型出现的频率很高,已成为必考题,因此我们应格外关注。

二、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师:请看大屏幕,先请一组同学按顺序读例题。其他同学根据例题总结题型。

(出示例题)

(生读)

师:好。由此可见,考查词语的常见题型有两类,请男生齐读。

(出示题型)

师:来看第二组例题(出示例题)

请这组同学按顺序读例题。其他同学根据例题总结题型。(另找一组同学读)

师:好,考查句子常见的题型也是两类,请女生齐读。

(出示题型)

师:我们总结了考查词语和句子的常见题型,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考卷中经常出现的表述形式是: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在表达上的好处。

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

1、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出示学习目标)

三、试题引领,总结方法

1、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老师选择了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并出示了答案,请看大屏幕。请你认真研究答案,并指出这些词语都是从哪些角度分析含义和作用的。

(出示问题和答案)

例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答案:这里的“聪明”其实是笨,愚蠢,这是形容词的褒词贬用,突出地表现出因未能真正理解父亲爱心的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师:“聪明”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或词语的感情色彩减弱。

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丰子恺《白鹅》)....

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师:“厉声呵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词语使用了某种修辞,常见的是比喻和拟人。

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鲁迅《孔乙己》).出九文大钱。

答案:“排”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

师:“排”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联系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和品质。

例4:这类地主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朱德《回忆我的母........

亲》)

答案:“看也不看”,写出地主对这类饭食的厌恶,“有滋有味”写出我们的喜爱,使用对比,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师:这两个词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联系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小结: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先解释词语的含义,答出本意和语境义,一般侧重语境义。然后可以从以上提供的四个角度入手,要注意的是有时不是单一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角度,但不管何种角度都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最后落脚在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上。

(出示答题思路)感情色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描写 + 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师:根据以上的答题思路和角度,我们来完成练习1《北京时间不到点》,并回答问题。(出示题目)练习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北京时间不到点》09年河南)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生答之后出示答案)

答案:“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

答案:“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师:这是写人类的文章,在分析含义和作用时,要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刚才同学们答的非常好,我们再接再厉,完成练习2.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并回答第一题。

(出示题目)

练习

2、阅读2010年河南中考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并回答第一题。

2010年河南中考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先请学生来答)

师:这道题目需要我们紧密结合中心,从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角度去思考。首先来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生答;批评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呼唤孩子们要怀有一颗关爱父母的心)“干净漂亮”是写孩子们的穿着,谁使孩子们的穿着如此干净漂亮?(生答:妈妈)所以,“干净漂亮”一词表现了什么内容?(生答:表现妈妈对孩子们照料得很好)运用的写法是什么?(生答:侧面描写)作用是什么?(生答: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反映了孩子一种怎样的心理?(生答:认为母亲的照顾理所应当,不必对他们关注。)而孩子们非常关注的是什么?(生答:明星和同学们的穿着),很明显两者形成了对比,这个词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生答:突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出示答案)

(出示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师:在去年的中考中,这道题失分很严重,主要是原因是没有找准角度,没有结合内容和写法。

小结: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阅读上下文,结合文意、中心和感情。大家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进行答题。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重点内容。

2、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我们经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下面我们就在把握词语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还是这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大家完成第二题。

(Ppt出示题目)

师:大家首先看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文章末尾,在文章结尾处的关键句一般都是揭示中心的主旨句。所以在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章中心。可能许多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我曾做了调查,发现

在学生中最常见的是这两类错误,(出示答案)这也是我们九年级学生做这类题的通病,请你先进行评价,再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交流。

学生答案:

1、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得到升华,更加能渲染气氛。

2、用心记住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在心里深深地记住他们的面容,他们对我的好。

师:讨论之后,有答案的同学举手示意。(生答:)

第一个例子没有从理解句子含义的角度答题,主要答的是作用,“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这句过于笼统,没有结合具体内容。第二个例子只答出了表层义,没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分析之后,请把你的答案写在学案上。

(出示答案)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师:以上我们选取的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句子—主旨句,那除了主旨句外,中考中还出现了哲理句。请看例题《一样的渺小》,找一位同学读文章概述,(2010安顺中考)文章概述:一个画家早年吃尽苦头,直到中年后才受到社会赞誉,作品被竞相购买。此时的他除作画外已没有任何追求,作画又不能给他突破的喜悦。他对弟子们说—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后去拜访一位老禅师,到了山腰时,只看见一个如墨迹蠕动的农夫身影,走近才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菜地,画家遍寻不着,打听之后才知农夫即是禅师。画家说: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画家顿悟,之后说道: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师:我们再看文章的参考答案,请结合答案分析理解主旨句的答题要点。

(出示问题和答案)问题:结合上下文,解读画线的两句话。

(1)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2)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生答)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理解这两类句子含义的答题思路大致相同。(出示)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先答出该句写了什么,再联系中心答出该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接着看下一道例题。阅读《梨一样的苹果》,并回答问题。

出示问题《梨一样的苹果》(08年河南)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学生回答之后,出示答案)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师:对于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我们也需要联系中心,指出该句通过何种手段(修辞或写法)表现了人、景、物的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辨析易混淆概念

师:另外,在中考题中,往往还出现语言赏析类的题型,请看例题。(出示例题)

1、诙谐幽默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请找出两处加以赏析。(2010内江《雅舍》)

2、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010盐城《去远方》)

3、文章第3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010连云港《母亲石》)

师:请一组同学来读。(生读)

需要强调的是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与语言赏析不同,前者侧重联系文章内容和中心,后者侧重品味语言外在形式。

通俗地来讲就是,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我们是否读懂了语句的含义和文章中心,而语言赏

析是考查我们是否发现语句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使用了某种修辞等。

四、综合练习 能力提升

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是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的分析还是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分析,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在做阅读题时,我们一定要有全文意识和语境意识,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和作用。

下面我们进行综合练习。请阅读《宝石项圈》(2005河南中考阅读),并回答问题。

(出示题目)阅读《宝石项圈》,(2005年河南省中考阅读)回答问题。

1、第⑾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

2、从第⑹段第⑺段画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答案:

1、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

④老人非常孤独、失望。

⑤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2、甲: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渴望向人炫耀自己子孙众多的心理(或: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达到预期目的时的高兴心情)。(答出比喻手法和生动形象,句子意 思理解正确即可)

乙: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宝石的晶莹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答出对比或衬托,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师:最后,请大家参照答案,根据自己答题情况梳理修正,加深印象。

五、结语

考试在即,希望你们能够掌握方法,灵活运用,认真备考,祝愿中考夺冠!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7-9年级新课程标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精)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

体味推敲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体味推敲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一、重要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包括中心句)。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③总结全......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一、课标法则: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

下载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