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1、2、与可能退步。
3、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应、1岁~2岁:自发、本能地“创作”并歌唱、2岁~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地唱出来、3岁~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表演,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4岁~5岁:能辨别高音、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岁~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的声音与柔和的声音,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型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岁~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的堆砌好听。
4、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包括形式、再现、表现。5、6、7、8、9、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类型有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稳动式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
1011、的关键经验。
12、学前儿童的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节奏、音乐、力度、旋律、结构、速度、肢体、风格。13、14、标、幼儿园音乐课程单元目标、幼儿园音乐课程具体活动目标。
16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以幼儿社会生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
18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1920、西方发达国家的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方法有等级量表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
21、能、即兴音乐技能。22、23、24、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铺垫方式包括围绕目的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觉进行铺垫。
25、旋律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方式、指向力与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经验、指向结构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方式。
2627、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进行动作意象的原则有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动作和音乐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相吻合的原则、动作简单的原则。
28、作品愿意进入右耳能够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知觉系统
1、感受系统
2、制作系统
3、形式性作品
4、再现性作品
5、表现性作品
6、文化指应用各种方法的各种探究领域
7、动作表演它是幼儿感知与表达音乐核心手段,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包括舞蹈、律动、身体打击等。
8、演唱
10、演奏
11、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个音
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12、音乐创作
对幼儿来说,音乐创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即兴表演,所以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就是即兴。身体动作、身体打击乐、打击乐器演奏、唱歌、所有的表演活动都充满音乐即兴的契机。
13、长时记忆头脑中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
14、工作记忆终身保存的知识技能
1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把幼儿园艺术课程目标再继续分成音乐、美术、戏剧等的结果。
我们把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界定为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6、行为目标是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他指明教育过程结束后
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7、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他追求的是儿童的反应或结果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追求的是儿童解决问题或完成的任务。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精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是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9、音乐技能是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20、学前儿童音乐技能
21、原始经验是经过反省、提炼过的经验的来源,但经过反省、提炼过的经验显然是更有结构更有意义的经验。
22、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3、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
24、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加登纳提出的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
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行动是指向目的的,而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知觉系统的产
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识别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情绪、情感反应,如从微小到夸张的快乐、从舒展到紧张的状态等,但无论是怎样的情绪、情感反应,都是有注意参与的。
2、简述儿童歌曲学习的过程。
3、从儿童艺术发展三大系统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儿童音乐学习不能获得音乐经验的原
因。
4、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就是指幼儿园如何合理、有比例地选择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音乐。然而,在我们讨论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性选择时,其前提是所有音乐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抛开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来谈多元音乐文化是无效的。
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实用特征。
⑴教育性教育性是指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幼儿获得经验积累或成为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这显然是幼儿园音乐作品最大的实用性。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幼儿主题学习,获得成功愉悦感,从而使幼儿具有自信的人格特征。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尊重他人、彼此合作互动的过程,让幼儿意识到他人并乐意与他人相处,从而形成亲社会的人格特征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6、简述多元文化的内涵。
答: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公共的社会系统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存在。、这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但是,多元文化也有种评价感觉。它意味着一种社会理解,即在尊重与保留每种群体更加丰富的一种政策。
7、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类型。
8、简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他认为不仅音乐的旋律源自我们肢体的自然律动,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身体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所以只有掌握音乐的第一乐器——人的身体,把倾听音乐和身体反应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理解与表现音乐的巨大力量。
9、件数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才能获得音乐经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儿童都有的乐器,唱歌是每个儿童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所以唱歌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柯达伊所指的唱歌更确切地说是指合唱。由于合唱是群体参与的形式,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营造和谐之美,所以合唱能培养集体感与友谊,在忘我投入地合唱中能给人带来精神的升华,柯达伊认为合唱需要技术,但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精神的传达。
10、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⑴奥尔夫教学法的乐器类型:奥尔夫教学法中所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大概包括天然乐器、自制乐器、身体乐器与奥尔夫乐器。天然乐器是指所有自然物质所发出的声音以及生活中所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自制乐器是指由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并指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制作一些和现成乐器有所不同的乐器。奥尔夫乐器主要以木片和钢片材料为主,打击时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音色优美又简单易学。⑵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了乐器演奏外的其他培养节奏的方法:第一,身体打击一个幼儿通过手脚的配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形成声音织体,这种方式在全体幼儿的一起参与中更显示出它的“魔力”,它是身体声音的“合唱”。第二,韵律朗诵。幼儿是通过韵律朗诵来理解节奏的,换言之,有节奏的童谣、儿歌是幼儿理解音乐节
奏的中介。第三,集体舞。集体舞的音乐往往句式、曲式都很规整,句子与段落重复很多,这样的音乐特别容易让幼儿理解句子与段落。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形式经验类型。
答:⑴节奏:①拍子 ②节奏型⑵音色 ⑶力度 ⑷旋律 ⑸结构 ⑹速度 ⑺织体 ⑻风格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机制应用的注意事项。
答:⑴经验“挤压”或迁移具有多种境况。①用同一音乐作品但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表达。②用同一制作方式表达不同的音乐作品。⑵不是每一个作品都必须完成这三个环节。
13、简述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
答:行为目标制定准则时行为与内容的双纬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指定行为目标时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两个准则:一是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二是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14、简述表现性目标的制定标准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纬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1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表述内容。
答:⑴表述的角度 ⑵表述的性质 ⑶表述的准确
16、简述幼儿音乐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步骤。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人物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7、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出场方式。
答:第一,游戏方式。第二,探究方式。第三,角色表演或剧情表演方式。第四,圈舞、对舞方式。
18、简述幼儿园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
19、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目的。
20、简述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
答:第一,用语言简要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提出第一次倾听音乐、观看动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分段倾听与观看,在每次倾听与观看之前提出需要幼儿关注与完成的任务。如果有重复段出现,那么应努力通过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如果有而已经具有器乐曲学习方面的一定经验,那么重复段的动作可以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如果幼儿已经具有较多的器乐曲学习方面的经验,那么所有的动作可以有幼儿自己来完成。第三,幼儿完整地配合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21、简述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一般步骤。
答:第一阶段是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幼儿边做动作边配合音乐的尝试阶段;第三阶段是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
22、简述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在音乐活动中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并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是我们最重需要的,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是音乐教学之所以与其他教学的不同之处,是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之处。在张力结构中价值目标优先,但只要忽视了规限目标,价值目标的优先性也就不存在了。
23、简述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
答: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的问题上,主体性指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论述题
1、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2、论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特征。
3、论述儿童早期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4、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征。
5、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征与再现特征的挖掘。
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表现特征
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征。
8、论述多元音乐教育的内涵。
9、论述学前儿童动作表演涉及的内容
10、论述学前儿童演唱涉及的内容。
11、论述学前儿童演奏涉及的内容。
12、论述学前儿童身体动作即兴设计的内容。
13、论述学前儿童唱歌即兴涉及的内容。
14、论述学前儿童演奏即兴涉及的内容。
15、论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类型。
1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机制。
1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18、论述在幼儿音乐课程中档案夹评价的种类。
19、论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方式。
20、在幼儿园歌曲教学中如何根据音乐经验目标选择作品与教学方式。
21、论述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进行动作意象的原则与方式。
22、论述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则。
填空题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 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
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2014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
一、选择(20%)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P39-45:(1游戏性(内容中的游戏性、形式中的游戏性、方法中的游戏性)(2综合性(形式上的综合性、过程上的综合性、目的上的综合性)(3整体性(学习对......
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节:音乐与儿童一、儿童音乐(一)儿童音乐的特点: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4是充满着游......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无锡市新光幼儿园俞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許卓娅老师的著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