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凯恩斯是20世纪前半期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思想的束缚,反对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建立了一套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经济学思想体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谱写了新的一页。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宏观经济学著作中,凯恩斯从学术的角度论证了古典西方经济学所暗含的假设条件很少或者从来没有得到满足,在现实社会中不适用,深入挖掘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各种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策略以及危机的救治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人们发现现实的经济社会并没有经济学家预想的那样平稳,在以自由竞争为主流的发展中,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地破坏着通向繁荣的道路。从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密西西比股票泡沫到英国的南海公司、美国经济大萧条,一个个惨痛的教训让人反思起资本主义本身。传统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是外部原因导致。而凯恩斯则从外因论转向了内因论,从而发展了一项重大突破。他创建了自己的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从经济运行内部找出不稳定的原因,解释“繁荣内部何以蕴含着使其自身趋向毁灭的种子”。
首先,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中的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需求”只在极少数情况,即政府执行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投资等于充分就业下的储蓄时才能成立。所以传统贸易理论“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以及价格论“价格变动,价格机制可以自动使供求平衡的理论”就无法立足。针对这一点,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他指出有效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非自愿性失业,失业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只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对危机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与马克思的资本的积累过剩理论类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生产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不同的是,马克思又深入剖析,提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关于危机引起的失业问题,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又绝对增加,其结果势必形成相对人口剩余,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而凯恩斯则是站在内部审视资本主义现实。他注意到经济社会的显著弊端,一是它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二是它以无原则、不公平的方式对财富和收入加以分配。为了反驳古典学派的理论,他提出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外,还存在一种被迫的失业,即一部分人想找工作却无工可做。他进一步说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由有效需求决定,后者又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而引起危机的有效需求不足归可以因为三大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因此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此外,凯恩斯通过对收入、储蓄、投资、消费、利息、工资等因素的探究,用经济周期理论具体诠释了危机周期性发生的原因。他把经济周期分为高涨、恐慌、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周期的时间过程和时间长短的规律性,主要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不仅取决于现有资本品数量的多寡和生产它现在所需要的成本,而且也取决于对资本品将来收益的现行的预期。由于预期的依据捉摸不定,因此会发生突然的剧烈变动。凯恩斯认为,危机的典型的、往往也是决定性的解释是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当经济发展到了高涨期(也就是繁荣阶段)的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将来收益的乐观预期过分强大,这种盲目的预期足以补偿资本品数量的日益充沛、它们的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可能出现的利息率的上升。但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有价证券交易所和其他类似的市场)中,购买者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所购买的东西认识的本不是很清楚,而专业的投机者则更加关注预期下次市场心理的变动,而不是对资本资产的将来收益作出合理估计。在这种影响之下,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下,当过度乐观和过度购买的幻想破灭是,市场
价格会以突然和灾难性的巨大力量下降。
正如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事件,当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机构,许多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盲目地一味追逐利润,没有对投资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再加之美联储货币利率政策的变更以及美国负债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背景,次贷危机席卷金融市场,众多大型投行纷纷破产,最终灾难波及全世界。
此外,伴随着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人们对将来的惶恐和不肯定性促使流动性偏好急剧增长——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可以看到,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利息率的上升这一事实会促使投资量严重下降。特别是对于促成一次繁荣阶段的新投资重点的那些资本品而言,它们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作用更大。除了受到交易量增加和投机动机的增长的影响而增加的部分以外,流动性偏好会保持不变,一直到资本边际效率崩溃以后才开始过大。另外,资本边际效率的严重下降也趋于对消费倾向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种下降会直接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下降。对于关注股票交易投资,特别是对那些利用借款来从事经营的人们而言,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下降自然会产生非常消沉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恐慌期。
很快萧条便会到来,到那时社会上普遍商品销售萎缩,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业竞相削价抛售商品,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大企业也不得不缩减生产甚至倒闭,失业工人急剧增加。而资本家对未来信心不足,不愿进行投资,资本边际效率难以恢复。由此将引发一系列社会动荡问题,严重浪费社会财富,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论》在危机的解决方法上也作了深刻的剖析。从宏观上看,国名收入系由消费和投资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前者数值的高低取决于后面两个部分的数值的高低。而消费的数值取决于消费倾向;投资的数量则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在这里,资本边际效率又取决于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而利息率则由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决定。因此,必须设法调整消费倾向、预期收益、流动性偏好、供给价格、货币数量这五个关键性因素来掌握经济命脉。由于前四
者较难很好的加以控制,只有货币数量能由国家的货币政策所直接掌控,所以,凯恩斯认为必须加强“有形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力度。另外,他更是凯恩斯提出了投资社会化的主张,即国家必须直接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储蓄量。因此,在他的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客服经济危机,国家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政策。一方面是实行国家举债的财政政策,他认为“消费式的举债支出在得失相抵之后还是可以增加社会的财富”。并且政府通过增减税收和增减预算支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经济既不发生萧条,又不会发生过度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加强监管力度。这一点完全打破了旧思想自由放任、完全市场导向的束缚,提出了垄断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认为垄断统治的加强,将使市场机制受到限制,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从而缓解社会上对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实现“可调节的资本主义”。
在这一点上亦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有一定的交集。马克思认为,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从全社会的角度合理地安排生产和流通活动,有计划地协调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再生产能够进行,以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和严重的比例失调。可以看出,他们两者都意识到了市场调节的不稳定性,认为必须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调节经济。
从个人经济行为的角度,凯恩斯认为财富的增长不取决于富人的节欲,并且受富人节欲的阻碍。他摒弃传统理论的节约原则,鼓励人们扩大消费甚至是奢侈地消费,他曾引用孟迪维尔的“蜜蜂寓言”来说明奢侈对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一在当时新颖的观点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人如今的提前消费模式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一思想。
然而,事实证明,凯恩斯的“扩大有效需求”的方针不能根治经济危机,危机情况虽有所缓解,但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频发。有学者称凯恩斯的理论是建立在短期分析基础上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这句话也只在短期情况下成立,在长期内决定经济增长的方案是有效率、有理性的经济组织,而这种经济组织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因而他的方案并未涉及本因。
经济学一直在永不停息地前进,有关资本主义危机的探索依然在继续着。但毫无疑问,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因《通论》而焕然一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通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财政12-1 魏泽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前半叶世界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最近,读了老师介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从阅读的情况来看,我怕很赞同此书的翻译者在译者导读中所说的“此书很难读懂”的观点。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