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题型与技巧[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生物大题解题技巧”。
生物题型与技巧
一、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十大上当心理
选择题是当今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如果选择题得分率高,高考就成功了一半。但是,不少学生考试完毕后一经议论,立即就哇哇大叫,连呼上当。下文就学生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作一探析。
1.因”一见钟情”上当
有些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不经逻辑推理,仅凭直觉经验或个人爱好,贸然作出判断而上当。
例1:给植物全部供给18O标记的水,则不久以后发现植物周围出现含18O的物质,则这些主要物质主要来自()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上当原因:就答案全面而言D形式最佳,且光作用中水的光解成生18O2,为呼吸作用利用生成C18O2,故有些学生对D“一见钟情”,从而未对其他选项仔细考虑,误选了D。
部析:此题条件隐蔽,未明确说明植物周围出现的物质为何物。但可以从题眼“主要来自”进行思考,“主要”即表明途径不止一条,因而着眼点不在于能否产生,而是在于量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A。
2.因前摄抑制上当
有些学生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对后来学习的知识往往起到严重的妨碍作用,即所谓的“前摄抑制”,表现为用预先肯定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异同不分而上当。
例2:下列细胞分裂图中一定是减数分裂的是()
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只考虑到二倍体的细胞分裂,头脑里早用肯定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不能将后学的单倍体、多倍体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误选C。
剖析:根据染色体行为,图①可确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②可能是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也可能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中期;图③为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后期或四倍体的减数二次分裂后期;图④为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后期或二倍体的第二次分裂后期。故正确答案为A。
3.因知识模糊上当
有些学生对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上当。
例3:对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评判正确的是()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D、只有一种说法错
上当原因:对于第①②两种说法,有些学生误认为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和实质未能理解透彻。对于第④种说法,一些学生也认为是对的,原因在于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相互混淆,故选D。
剖析:本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对有关概念要清楚掌握,在解题时必须对教材中的有些说法理解透彻。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之比为1:1,两种雌配子之比为1:1,但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要多得多;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④应为基因突变。故正确答案为B。
4.因记忆混淆上当
由于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不深而记忆模糊,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结果由于记忆混淆
而导致上当。
例4: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或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A、龙胆紫,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基因突变,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将生长素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混淆起来,对于秋水仙素的作用,不能综合加以分析,因记忆不全和相混而误选C。
剖析:秋水仙素不但可以引起基因突变,而且可以使生物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而生长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果实发育,形成无籽果实,但不能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正确答案为D。
5.因类比不妥上当
类比方法应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会限制类比的结论。有些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对差异性关注不够而导致上当。
例5: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螺菌与蓝藻一样,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C、红螺菌通常是以分裂生殖的方式
D、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分解者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在解题时,一看到红螺菌具有光合色素,就立即与蓝藻、绿色植物进行类比,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误选了D。
剖析:红螺菌是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是一种光能异养型细菌,常用于环保工作中净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故属于分解者。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所以其无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细菌通常以分裂生殖来增殖,又无染色体,故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确答案为B。
6.因急于求成上当
有些学生为了急于求成,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而上当。例6:给小白鼠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弱,以致休克。该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解题时并未对题目作全面分析,看到题目中的“反应迟钝,活动减弱”等字样,就马上肯定这是由于缺少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结果误选了A。
剖析:胰岛素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较大剂量注射后,使血糖浓度过低,导致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严重不足,结果出现上述症状。故正确答案为D。
7.因盲目乐观上当
对于某些组合选择题,不少学生往往选出一个或几个选项后便不再深究,有的学生却误认为包括其余选项的那一组合即为正确答案,盲目观乐,毫无根据,结果丢解或错选而上当。
例7:玉米间作与单作相比,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易染病抗倒伏玉米甲(aaBB)与抗病易倒伏玉米乙(AAbb)间作,甲株所结玉米胚、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
①AaBb②aaBB③Aabb④AaaBBb⑤aaaBBB ⑥AAAbbb
A、①④B、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在解此题时,因未对题目作全面分析和研究,只考虑甲和乙相交的一种情况,导致漏选上当,结果误选了A。
剖析:由题目可知,玉米甲为母本,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极核的基因型均为aB;玉米乙为父本,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在解题时,不但要考虑甲与乙相交情况,还要考虑甲本身自交的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C。
8.因信息干扰上当
有些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不能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和无关信息,结果由于信息干扰而导致上当。
例8:将酵母菌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是()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基本不变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根本未将酵母菌与植物区分看待,或认为酵母菌与植物一样也能在此营养液中生物繁殖,没有弄清酵母菌和植物的同化作用特点,不能排除题中无关信息的干扰,误选了C。
剖析:酵母菌是一种异养型生物,如果营养液中没有有机物养料,则酵母数量肯定越来越少,直至死亡。故正确答案为B。
9.因思维定势上当
有些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不加具体分析,不能挖掘题目中隐而不露的信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会死记硬北,结果因思维定势而导致上当。
例9: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染色体结构变异
A、①B、②C、③④D、①②③④
上当原因:因题目中的①~④都是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可能来源,故有些学生马上选择D,并未对肺炎双球菌作具体分析,越俎代疱,以偏盖全。
剖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以无性生殖(分裂生殖)方式繁殖,不可能出现②;细菌又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就可以排除③和④。故正确答案为A。
10.因情绪紧张上当
有些学生一进入考场,情绪过于紧张,思维活动受到严重抑制,若再加上题目稍难,则更加束手无策,结果盲目选择而上当。
例10:一个色盲女子和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下一个染色体为XXY的色觉正常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
A、精子、卵子、不确定B、精子、不确定、卵子
C、卵子、精子、不确定D、卵子、不确定、精子
上当原因:有些学生一看到此题后,认为该题难度较大,越想越怕,结果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不知如何分析求解。
剖析:第一问题是女性色盲(XbXb)和男性正常(XBY)婚配,生下一个色觉正常儿子,可知此儿子的基因型必是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中;第二个问题是父亲色盲(XbY),母亲正常(XBXB或XBXb),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儿子,其基因型可能为XBXBY或XBXbY,故染色体变异有可能发生在卵子中,也有可能发生在精子中。第三个问题是父亲正常(XBY),母亲色盲(XbXb),生下一个色盲儿子(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卵子中。正确答案为B。
二、高考生物学“诱答性”试题题型分析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能力培养,现行高考特别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诱答性试题的策略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备战生物学高考的必要措施。诱答性试题是指条件显示隐蔽、迷惑性较大的试题,包括通常所说的“陷阱题”、“拐弯题”,是高考难题的重要来源。隐蔽是提高题目灵活的重要方法。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的高考命题中大量采用。如何解“隐”揭“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支配心智,修正与调节内在思维,积极高效地解答诱答性试题,成为当前高考复习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对
这方面的试题作些归类和浅析。
1.增加限制性情境干扰题
通过增加限制性、迷惑性的内容,设置障碍和干扰因素,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解答这种题型,必须先将复杂情绪简洁化,通过重点勾画将题干进行“瘦身”处理,删去影响思考的枝节与修饰,突出问题与条件。例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双亲中都有一个半乳糖血症患者,一个由于忌乳制品而正常生活,一个食乳制品后痴呆。这种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预计他们是否会生育病孩?
先勾画出重点(如画线部分),审清新情境干扰的命题意图,避免外界环境对遗传性状表现影响的干扰,从而确定双亲中都有一个的基因型是aa,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轻松求出他们生病孩的几率是25%。例2:某器官炎症导致细胞内淀粉酶过多地进入血液,该器官是(C)
A、肝脏B、胃C、胰腺D、大肠
果断地排除干扰,弄清题目的真实意图,即“淀粉酶由以下哪个器官产生”,选项中只有C项能产生“淀粉酶”。联系“消化酶”知识点审题可知,淀粉酶原本是随胰液进入小肠的,只因“器官炎症”而导致淀粉酶“错把他乡当故乡”进错了地方。
例3:人体皮肤对炭疽病原菌的屏障作用属于(B)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自然免疫D、人工自动免疫
该题划线处为故意设置的迷惑性限制语,审题时将题意简化为:问皮肤屏障碍作用属于哪一类免疫。人体皮肤对各种病原菌都有屏障碍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不具专一性,因而皮肤的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故选B项。若对此把握不准,则很容易望文生义上“诱答性”的当而误入选项A、C、D的陷阱。
例4:某生物结构严整,存在也较广泛,遗传物质的碱基的组成是嘌呤占58%,嘧啶占42%,此生物可以是(C)
A、噬菌体B、衣藻C、烟草花叶病毒D、所有生物
该题中出现的“结构严整”、“存在也较广泛”和碱基的具体百分数都是情境干扰。解题时关键是抓住试题中反映的事实:A+G≠T+C即58%≠42%,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故选C:烟草花叶病毒。
2.增加无意义条件的迷惑题
在题目中有意增设一些无意义的条件,起迷惑作用。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要细心分析,找出无意义条件。例5:一信使RNA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RNA的DNA分子片段中,C与T共有(60)个?
题中“A15个,G25个”为无意义条件,考生却常用此来推算,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养成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解答本题可行“倒行逆思”的逆推法,从问题(求DNA片段中C+T数目→C+T=A+G=1/2×DNA碱基总数→求DNA中碱基总数→2×信使RNA的碱基数(已知)。
例6: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患血友病外,其他人都不是患者。问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外祖母→母亲→男孩)。
题中的“祖父是患者,祖母不是患者”无为无意义条件,起迷惑作用。解答本题宜用逆推法,从患病男孩(XbY)入手,容易推导出血友病基因(Xb)来自外祖母。
3.张冠李戴题
这类题目有的采用设问与迷惑性答案用语或相近概念诱入圈套;有的把题目中关键词语用较含蓄语句代替,如将抽象内容换成具体实例,名词概念用其内涵代替等,详见下例:
例7:培养液中的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但不少考生对“所述草履虫是否为同一特种”的问题弄不清楚,因而错选“种内斗争”。
4.拐弯隐蔽题
例8:光合作用释放出32克氧气,其根系至少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克水分?(720克)
题中的“至少”是关键词也是思维转折点。解答本题可用“顺藤摸瓜”的顺推解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步顺着推理,在“拐弯”处注意调整思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释放32克氧气共消耗多少克水?列出比例式:12H2O~6O2,代入数据解得耗水量X=36g,但“36g”并不是最后的答案,题目所求的是根系
从土壤中吸收水的量。接下来要进行“拐弯分析”。将光合作用“耗水量”转换成根系的“吸水量”。根据蒸腾作用知识,根吸收来的水只有5%留在体内,假如这5%的水分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则最小吸水量=36÷5%=720g。
三、怎样答好高考生物学非选择题
1.了解非选择题的特点
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题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迁移、创造和语言组织高等高层次的能力。
非选择题在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实验、实习、调查乃至小课题研究等)、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习惯、科学行为的习得)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2.掌握非选择题的解题程序
非选择题的解题程序一般为“三步曲”——审题、解析、书写与检验
(1)审题是指通过阅读弄清题意的过程:学生既要准确地挖掘已知的条件,又要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甚至是外延,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尤其要善于从冗长的显性条件中提出隐性条件,排除干扰因素。
(2)解析则是审清题意:通过比较、归类、联想、发散、综合、推理、探索等环节,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下面仅举一例说明。
例1:若右图中横坐标表示O2分压,纵坐标表示生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曲线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变化。
②图中曲线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耗糖速度的变化。
③图中曲线表示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速度的变化。
④如果横坐标表示温度,那么图中曲线表示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速度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解析】根据O2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影响,很易确定①选A、②选B。在一定温度条件下,O2分压增加能促进有氧呼吸从而提高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速度,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又要受到根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故③选C。考虑到O2分压不变时,离子吸收速度主要受呼吸酶活性影响。故④选D。
(3)书写与检验:书写答案要工整清楚、规范科学。生物学专业用语(即术语)书写要精准,不能随意缩短简化,如将“减数分裂”写成“减裂”。另外,要避免出现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还要审视解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尽力找出思维的疏漏点及推理过程的失误点等等。
例2:经实验分析得知,衣藻中有84%的DNA在染色体上,14%的DNA在叶绿体中,2%的DNA在线粒体中;又实验分析得知,豌豆染色体的成分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结果主要说明。
【解析】由题意,重点考查点落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两方面。倘若仅仅理解为:衣藻中DNA的含量,染色体上最多,其次是叶绿体,线粒体上则最少;染色体的成分除了DNA的蛋白质外,还有RNA。表面上似乎也符合科学道理,但深究一下,尤其是通过题干两部分的比照,这样的回答显然是牵强的,不到位。
2012年高考数学各题型解法方法与技巧立体几何篇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
高考解题方法一.现代文中的12种题型解析1.含义题:(1)指代型:找出转化句(2)种差+属概念(3)句子意思+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旨+哲理+写作对象+情感2.梳理全文信息:(1)传统题:(a)文本中的主要部分(b......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
在线1对1 家教网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daodoc.com一、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找出它......
FCE考试题型与技巧This month we focus on the FCE Use of English paper and give practical advice on how to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tasks you will find in the e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