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论文”。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
农村的基础教育在国民系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的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子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农村教育较之过去已有长足进步,其主要体现为受教育人数比例的增长、文盲的减少。这种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民众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当我们具细审视我们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我们西部的农村教育,就会窥见:在取得成就光环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危机,有些是凸显的,有些是潜在的,这需要我们勇于去正视、去剖析、去思考、去解决。
一、整个社会综合素质较为滞后对教育产生影响
教育从来都不是教育部门的单纯行为,其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大环境则是教育发展的土壤。毋容置疑,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城乡差别依然存在,甚至存在拉大的趋势。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我们农村社会素质较为落后,这给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1、落后的社会政治素质对教育带来影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一部分人政治素质依然落后,这易给对社会寄予较大希望、充满理想化的教师带来失望感和不平衡感,从而失去对教育的信心。例如时下的社会腐败现象、时下的社会不公特别是教育不公、时下的官僚主义、时下的少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生活腐化。本来这是社会发展政治上的附属品,但乡村的教师比较单纯,这易使教师们认为这个社会是畸形的,从而削弱老师的工作热情。
2、落后的社会经济对教育带来影响。较为落后的社会经济使老百姓每日疲于应付生活,东奔西走,离乡背井,谋钱谋生。在不少家长面前,家庭生计乃第一要务,远比对孩子的教育重要得多,尽管有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窘迫的家庭环境,也不得不抛家别子,外出挣钱,对教育的兴趣不大,或者说是无暇、无力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成为盲点。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相当大的难处。据我们初步统计,在我们定远学校,学生父母均在外务工的占52.6%(其中小学占60.9%、初中占44.3%),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有一人在外务工的占32.3%(其中小学占37.2%、初中占27.6%)。家长们有的将孩子交给公婆、亲友、邻里照管,有的干脆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空巢学生”没有接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其性格上的惰性、劣性就日趋凸显,变得难以管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也会因学生家长不在家而受到影响,例如开家长会、上门家访、家校联谊活动等,这使“家校结合”成为一句空话,无法真正实施。学生在家受到公婆溺爱的,唯我独尊;无人看管的,野性十足。我们学校对“空巢学生”给予了特别的教育和关注,还专门开展了“关爱空巢学生”活动,但收效甚微。我想,这一现象不只是我们学校存在,许多学校都是如此。这种状况仅靠学校难以解决,很使我们困惑。3、落后的个人素质给教育带来影响。在现今农村教育工作中,常常有让我们工作不愉快、不安心的东西,虽不是决定因素,但会左右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情,给工作带来极大的负作用。一是来自民众:从地域上来说,乡村学校就在农村社会中,更需要民众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但在有的地方,有的民众,对教育、对学校没有理性的认识,对教育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更难以谈得上支持。例如教师在教育行为中出现了稍许不规范,便会有家长找上门来责问,甚而大吵大闹,使学校、教师难以应付、狼狈不堪。二是来自某些部门:时下,隔三岔五的检查、督查让学校应接不暇。我们承认,有些检查对督促、指导学校工作确有好处,但有的部门却是以检查为名,另有目的。凡此种种,不少部门、不少老百姓想着的不是配合学校、支持教育,而是想方设法到学校来捞取点好处。农村学校就如农村社会中的一座孤岛,社会在向其挤压,日子过得相当不易。
二、应试教育及社会惯性的挤压、考试制度、评价机制扼杀了教育的生机“素质教育”是一响亮的口号,它给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素质教育上去了,对提高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全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都很有意义。在有些国家,社会素质高也与其早期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关。但是,在我们中国,素质教育不是每个人都认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相当困难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上并未完全实施。这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错。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几千年的儒家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的影响很大很大。
在现今的中国,待业人口猛增、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对教育,直接说是对考试选拔人才这一相对公正的制度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人们往往更乐意从孩子的学业成绩本身去评价他,去构想他的未来,而会忽视其综合能力,甚至思想素质。这与教育本身是相悖的。另则,就长期形成的社会惯性来说,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育理念还根深蒂固。人们通过教育成功了,往往感谢传统模式;失败了,往往归结于自身素质低或是努力程度不够。对于素质教育,人们不一定认同,或是保持低调。他们不会更深层次地分析国内外的教育发展趋势,不会理性剖析传统教育给我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弊端。从心理学上讲,习惯的认识,哪怕是错误的,要革除它,也是相当不易,就如应试教育,就如社会对教育认识上的惯性。
评价体制改革应与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但前者却是明显滞后了。传统的教育评价体制,一言以蔽之,看分数。社会、上级部门评价学校,看学校升学情况;学校评价教师,看教师教学业绩;教师评价学生,看学生分数;家长了解孩子,问的是学生分数。环环相扣,这条链子十分牢固。人们拿对非义务教育如高中教育的评估来对义务教育进行评估,混淆了两种应该不同的评估方法。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要革掉很难。大家都在说其弊端,扼杀了教育的生机,但却没有人从根本上去触动它(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和不少管理者高呼不要分数,而要能力),正所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得已;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想法”。特别是人们对义务教育也主要以教学成绩或者学生考试分数来评估,这给基础教育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首先是,它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利。今年沈阳市16岁的小成(化名)中考成绩是645分(满分700),估计上不了辽宁省重点高中而跳楼自杀。就此,沈阳师范大学学前初等教育系主任郭黎岩教授分析,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怎么样正视孩子的自身发展”。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和犯罪低龄化无不与此有关。其次,各个学校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招揽学生,特别是优生。
有的学校甚至不惜以“费用全免”、“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方式来吸引优生,以优惠条件来招揽教师。但是,农村学校本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因教师缺乏还得自费聘请代课教师,实在没法用这些优惠方式来吸引优生;就算能够挤点资金这样做,但是还有那么多的义务教育对象怎么办?从农村学校的状况来说,这确是让农村学校举步维艰。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农村学校的确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于是,农村学校的优生们便被城镇学校特别是非义务学校挖去了,这会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带来多大的影响!?再次是,考试排名易使片区与片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猜忌,生出矛盾,有的为考出好成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通过灰色、黑色方式捞取分数。这样,从数据表面上看学生分数上去了,实质上学生学业并未得到进步,反而使学校、教师、学生失去诚信。主管部门也不能从学生分数看出学生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比教学更为重要,义务教育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任务比盲目追求升重高人数更重要(当然,高中教育特别是重点高中教育的升学率还是应该特别关心的)。现在,在农村学校中,不少学生成绩低劣、素质低下、能力欠缺、厌学逃学甚至辍学;而不少教师心理负荷重,工作压力大,未老先衰,这不能不说与教育评价机制特别是老百姓的教育评价心理有关。
三、教育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要以一定的教育资源作后盾,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要素之一,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教育资源投入多少以及利用效率高低是评价教育效能的标准之一。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学生、师资、教学设施和其它教育资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欠帐较多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的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前期的“普九”,使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从整体而言从教育的发展而言收效还不大或者还不能适应。
1、经费十分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债务沉重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危房改造速度慢,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校长、教师工作压力大。师资培训的经费落实差,教学设施的添置更是有心无力;由于“普九”债务沉重,校长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管理,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少数学校已陷入了恶性循环:借新债还旧债,债务负担加重。
2、学生生源锐减现在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大大减少的情况,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计划生育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学生自然人数逐年减少;②民工潮经久不衰,学生随双亲外出就读增多;③城镇化建设加速,城乡教育差别日趋扩大,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人数锐减给学校带来难处,使学校难以处理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校舍、教学设施等)的合理调配,不能保证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育活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严重缺编教师缺编是农村学校中非常普遍的。我们定远学校,编制是131人,但现在在职教职工仅有82人,缺编多达49人。由于受财政、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充实和流动严重受限,一方面大量专科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不能分配就业,另一方面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致使农村学校中,公办教师偏少,为保证教学行为正常开展,学校只有自个
儿拿钱去请代课教师,高水平的代课教师无法请到,请来的代课教师几乎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不是学校不想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来代课,而是根本莫法请到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来代课)。他们不是教学水平低劣,就是干一两年就走人(因为他们有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再代课)。许多老百姓抱怨村级学校教师更迭频繁,学校实在有说不出的苦衷。聘请代课教师既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更严重的是拖了义务教育的后腿。学校在此状况下的通常做法是加重公办教师的工作量;返聘退休教师;组建大班,节约师资。在一些村级学校,老百姓自筹资金,校舍修缮一新,宽敞明亮,但站在讲台上的多数是两鬓花白的行将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不愿上山下乡并且这些年还几乎没有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我们忧虑的是:当这批老教师全部退休之后,谁来教育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谁来支撑我们的村级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教育资源匮乏当前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软资源(例如远程教学系统、彩电、放映机、信息资源等)都很缺乏。尽管已施行了针对西部学校的“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却很难惠及每一学校。学校无法了解到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教育教学信息,学校的教育教学很难有质的突破;学校的一些硬环境,例如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或缺或危。现在,我们踏进这些农村学校,破烂的教室、斑驳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操场依稀可见,让人难以想象这是新时代下的农村学校。
四、教师自身问题的冲击
坦言之,教师在社会上是一个很难做的角色,社会对其期望值高,高出了教师所能承受的程度。特别是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外环境看,一些部门不景气,而教师的经济待遇却是日日看好,这一切无疑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农村,这种提升一方面给了教师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更多的负累。
首先:在有些地方,因教师缺编等诸多因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在我们定远学校中,由于严重缺编,教师普遍任课较重,工作量很大,中心校教师周课时普遍在16节以上,村小教师则全是一人一班,平均周课时达25节以上。日复一日的艰辛劳动,使教师们疲于教学工作,常存在质与量不能兼顾的境况,教师们无暇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无暇钻研教学业务,教师们的执教水平受到教育发展要求的挑战。
其次: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各种新思潮对教师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定易使部分教师难以潜心教学。农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年轻教师,在高等学校就学期间,红墙碧瓦,湖光山影,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而工作的现实是有的地方山路长长,缺电少水。巨大的反差易使他们对教育重新定位,定位的结果是:有的想方设法,调离工作;有的迷惘而不思进取;也有的硬挺着坚守阵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再次:目前农村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早些年教师入业把关不严、乡村优秀教师纷纷进入城镇学校、农村学校未接收到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使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有的教师职业意识淡泊,敬业精神不强。并且,逐年提升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也会诱使部分教师养尊处优,自视清高,不思进取,知足而乐。
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可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
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渗及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很多方面仅靠教育
自身来解决有些不现实,但我们在做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时,应考虑这些社会因素,考虑到地区差异,考虑到国民对教育这一敏感话题的接收度,切不可急功近利。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人人知晓,人人支持我们的农村教育,给学校创设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对策
二、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学校,都要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使每一学生能充分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取缔各种形式的考试排名、工作排名等做法。大胆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深刻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一纸定优劣”的做法应彻底改变。出台一套更为科学的、与教育发展相吻合的评价机制。这不是要全盘否定考试制度,而是要对当前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估、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评估的变化不应只是提口号,要有实质的改变。让基层学校和教师从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策
三、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负债问题,研究、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学校债务问题的政策,并规范学校费用收支行为,控制学校基建投资,以免继续增加债务。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投入过程要更为透明。充分认识教育资源的配备和合理使用的问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农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消除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现象,对偏远学校实行政府特殊补贴、提高待遇,合理分流不称职教师,使新的师范毕业生能及时补充到学校特别是严重缺编的农村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2年的政策,努力做到师资量、师资水平的城乡平衡。分配、调配师资要有序化、规范化。对学生人数减少、浪费教学资源的问题,可撤并规模小人数少的村级学校,合理安排学校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加大。学校要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要使其搁置、荒废。
对策四: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靠教师自身。社会问题、体制问题,多方面的诱因制约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要让全社会行动起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全社会都要关注教师生存软环境的改善,能让乡村教师安心、舒心工作。要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及时充实教师队伍,让老师们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组织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和优秀教师研修,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力求做到经济实效,坚决革除以收费为目的、以评职晋级为要挟的培训质量低下的所谓培训。
上述观点,是我在多年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的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作为拥有6.75亿常住人口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现阶段,党和国家在大力解决“三农”问题......
当前农村普法现状及对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我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坚持四......
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区政协山坡乡工作组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把握关键,找准矛盾切入点,健全机制,正确解决和处理农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