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暑假作业练习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年级暑假作业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暑假作业练习一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C)A.形象
B.服饰
C.自尊
D.地位
2、一个演讲者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听众,他就肯定讲不好;一个运动员假如害怕自己的对手,他就不可能获胜;一个科学家如果害怕失败,他就出不了科学成果„„这些都说明(A C)
①自尊自信的人只有正确对待失败,才能取得成功 ②培养自尊自信主要靠外界力量的帮助
③培养自尊自信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已行 ④自尊自信的人总是害怕失败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简答题
根据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要求,在下列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3.面对同学的优点、长处,你会 4.对于他人的缺陷,你 答案:3会由衷地欣赏和赞美;
4、不会取笑和歧视
三、分析说明题
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纵身一跃,终于跳出了奶桶。5三只青蛙面对同样的困境,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6三只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5、第一只青蛙面对困境产生了自卑心理,第二只青蛙缺乏自信,因而它们都失败了。第三只青蛙,面对困境充满自信,自信是成功之基,结果获得成功。
6、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持续的行动,一定会创造出你自己的成绩。做人要告别自卑和自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唱响自信之歌,做一个自信的人
练习二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列属于自傲自负的说法是(D)
A.大丈夫志要四方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
2、“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能;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我能行”之歌告诉我们(A B C)
①成功需自信
②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③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④用行动赢得自尊
A.①
B.③
C.②
D.④
二、简答题、我的同学佩佩一直觉得很自卑,因为她 是全班最矮的一个。常听别人说:个头太矮可不好,不漂亮没人喜欢,以后找工作会挺难„„佩佩觉得本来的生活失去了七彩阳光„„
我决定帮助帮助佩佩走出自卑,树立自信。请你与阳阳一起帮助佩佩: 3告诉佩佩自信有助于成功的道理。4说说树立和培养自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者的乐观,好奇,专注等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4看到进步与长处,增强自信心与实力。
二、分析说明题
2010年8月3日上午,石家庄环1路公交车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拄着拐杖上了车。当时坐在前面的两个年轻人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让座,谁知这位老人摆了摆手,径直向后走去。走到对着后门的一个座位前,要求座位上的女孩让座。女孩认为,前面有人给老人让座,自己拒绝让座。见女孩态度“强硬”,老人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女孩恼羞成怒推了老人一下。最后,在同车乘客的纷纷劝解下,老人和女孩的争论才得以罢休。
这一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奈何花落”:“我看那老人八成是倚老卖老,不厚道。老人家嘛,应该尊重一下”; 网友“高山”:“尊重老人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女孩应该让座”。
„„
5请跟贴就上述事件简要发表一下你的观点?
6为了杜绝类似上述争端的出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请结合我们所学谈谈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5老人和年轻女孩都有不对的地方。尊重是相互的。老人要尊重和感谢那两位让座的年轻人,想要座后面的座位,就要尊重那个年轻的女孩,有礼貌的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能无理取闹,更不能作出不尊重年轻女孩的行为;年轻女孩也应该向主动让座的两个年轻人学习,尊重老人,主动让座。6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同样重要;我们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包容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甚至缺点,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不可能事事都超越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对于他人的缺陷和缺点,不能取笑和歧视,应该适度适时地关怀,平等待人等。
练习三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要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B)A.请求别人帮助 B.独立地生活 C.摆脱父母的管束D.得到父母的溺爱
2、小红是个自立的孩子,她在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有(A D)①自己的衣服自己洗②遇到很小的困难时,马上向妈妈求救③妈妈经常给她叠被子、收拾书包等④作为班干部,能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⑤父母外出时,自己能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A ① B②③ C ①⑤ D④⑤
二、简答题、从前,有一个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的人找人算命。算命的人掐着指头推算了一番,对他说:“你的命好,可以活到60岁。”当时60岁已算高寿了。他又请算命的人替他父亲算了算。算命的人再推算了一番后向他祝贺说:“尊翁也可以活到60岁。”这人听了竟嚎啕大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伤心,他说:“我父亲比我大25岁。他60岁死的时候,我才35岁,还有25年我怎么过呢?” 请问:
3、这个人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有什么危害?
4、他应该怎么办?
答案:
3、依赖思想。这种依赖思想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他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学会依靠自己。
二、分析说明题
据《海南日报》报道,28岁的海南省大学毕业生洪志功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身体残疾,生活很不方便。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独立生活,通过开办2元理发店、出租图书等自食其力,并写出10多万字自传体小说《痛苦中的微笑》。
5、本材料哪些地方表现了洪志功的自强精神?
6、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自强精神?
7、青少年怎样才能走向自强?
答案:
5、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身残志坚,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6、因为自强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7、要自强,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是自强的航标;其次要做到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练习四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百折不挠中奋起。这体现了我们的民族(C)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B、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C、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2、、初中生小王周末放学后本应像往常一样参加篮球训练班,这时他的同学小李劝他不要去打篮球了,太累,不如一块去网吧玩游戏,“爽”一把。小王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这表明(B C D)
①小王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 ② 小王做事没有主见 ③小王还没有学会自立 ④小王的意志不够坚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简答题
3、请你收集或自行创作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或格言,然后设计制作各具特色的格言书签,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留念、共勉。(至少写出三条)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自行创作,答案略
二、分析说明题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儿子长大以后什么事都不能干,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挨饿,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4、儿子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4、儿子饿死的根本原因是过分依赖父母,缺乏自理自立能力。
5、这个儿子的饿死,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练习五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表明自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而自强的关键是(D)A、扬长避短 B、告别依赖 C、确定理想 D、战胜自我2、某市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72%的学生需要父母整理房间,68%的学生早上起床需要父母来叫,只有12%的学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这告诉我们
(ABC)
① 大多数学生缺乏自立能力 ② 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③ 如果现在不锻炼自立能力,将来很难以在社会中自立 ④ 自立是长大以后的事情,我们现在对父母有所“依赖”是必要的A.①
B.②
C.③
D.④
二、简答题
目前,部分中学生中存在学习不爱思考,做作业马马虎虎,怕吃苦,懒惰,缺乏耐心,没有理想、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闪光点,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在黑暗中远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自强固然要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但最关键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3、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4、自强的关键是战胜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弱点自己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必定是要自强。
三、分析说明题
荷兰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彼得·塞曼读大学时,曾经不求上进,而被舒适享乐所迷惑,考试常常不及格。母亲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他,母亲告诉他说,在他出生前夕,母亲怀着他曾在海堤决口时被洪水冲走,经过拼命挣扎才被人们救起。母亲看着他不及格的成绩单,泪流满面地说:“早知道你是今天这个样子,我当时就不该在波涛中拼命挣扎!”这番责备令塞曼非常惭愧,从此他洗心革面,奋起直追,刻苦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后来他又在科研中取得显著成绩,发现了塞曼效应,对电子自旋的发现起了很大作用。1902年,他和老师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战胜自我是培养自强品质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的学习不爱思考,有的做作业马马虎虎,有的怕吃苦,有的懒惰,有的缺乏耐心,等等。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都能有所作为。许多人碌碌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自强的人都会面临只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只有战胜它,才能自强,才会进步。
点拨:许多人并不是没有理想,并不是没有潜力,但最终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其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吃苦,不能克制自己,不愿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牺牲眼下的享乐。塞曼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它、战胜它,所以他就能自强,就能成功。
练习六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列属于积极面对挫折的是(D)
A 遇到挫折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放弃原定目标 B 自认倒霉,破罐破摔
C 挫折是一种灭顶之灾,只能听任摆布
D 面对挫折无所畏惧,仍能积极进取,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
2、“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说明(AB)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②挫折能丰富我们的人生③挫折时客观存在的,无法战胜 ④挫折是由个人因素引起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简答题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3、小李月面对挫折和逆境,是如何实现她的梦想的?
4、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磨砺这种高贵品质?
答案:
3、她直面挫折,不畏不惧,不气馁,不消沉;她善于自我疏导、自我排解;她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成功的新思路。
4、①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心理品质。②确立明确的目标;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张海迪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为了学习英语,她在墙上、桌子上、镜子上、胳膊上都贴上了单词纸条,每天不背会10个单词不睡觉。后来她翻译了英语长篇小说《海边诊所》等书。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期一度沉湎于奢华和挥霍,荒废了学业,还留过级。后来他醒悟过来,决心同软弱作斗争,并为自己制定了《发展意志守则》。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并重读以前的日记,用来进行自我监督;强迫自己完成每天该完成的工作,终于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
6、青少年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答案:
5、答案合理即可。
6、青少年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应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等。
练习七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吃一堑,长一智”说明(A)
A、挫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B、挫折没有积极作用 C、挫折只有积极作用
D、挫折只有消极作用
2、在生活中,当人们碰钉子的时候,你认为会产生的心理反应是„„„„„„„„„„(ABC)
A、紧张
B、消极 C、烦燥
D、愉快
二、简答题
3、“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它是坏事,但在一定条件上可以变成好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
3、这句话说明: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让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人的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让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克服困难,作出出色的成就。也就是说,挫折既有其消极作用的一面,也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
三、分析说明题
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路旁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的牛奶不多但足以让青蛙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我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并没有沮丧、放弃,而是不断的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鼓足力量,一次一次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搏击与奋斗中,最后它成功脱险。
4、从上面的寓言中,你悟出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5、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难免会遇到困境,请你谈谈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答案:
4、人生难免有挫折;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等。
5、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地认识挫折;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会自我疏导。
练习八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A.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C.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D.没有规则社会生活将陷入混乱
2、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是(ABC)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二、简答题
3、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罚?
答案: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三、分析说明题
李某,初中八年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不守校规,后来发展到偷东西,被公安机关拘留了15天。释放后退学,又不思悔改,不久又入室盗窃三万余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请回答:
4、李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各应受到什么处罚?
5、李某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道理?
6、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答案:4李某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有:偷东西,处罚是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属于犯罪行为有:盗窃三万余元,处罚是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5一般违法合犯罪没有绝然界限。一个人如果不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纪守法,长久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6我们中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办事,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学法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练习九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的法律
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2、小说《一张车票》,叙述的是一位母亲因“赞扬”孩子的逃票行为,从此孩子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故事。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CD)
A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B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
C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D小错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二、简答题
3、请你说出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答案: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三、分析说明题
初中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跟社会上有流氓行为的人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发展到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还参与赌博,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盗窃财物,被发现后,把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了现金1000元。经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3年。请回答:
4、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5、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4、①违纪行为有:张某跟社会上有流氓行为的人来往,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②一般违法行为有:张某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与赌博。③犯罪行为有:张某持刀爬进李大娘家盗窃财物,被发现后,把李大娘打昏在地,抢走了现金1000元。)
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练习十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不定项)
1、某班正在上体育课,突然旁边的一个小店发生大火,有的同学说应该去救火;有的同学说我们不能去,因为未成年人也是受保护对象。面对一些突发事故,应该(A)
A.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力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B.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C.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D.服从多数同学的意见
2、.某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家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她)走。”这说明未成年人(ABD)A生活经验不足 B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C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D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简答题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三、分析说明题
社会青年张某在中学读书期间就有小偷小摸行为,走上社会后也不好好做人,反而受一些“狐朋狗友”的引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结果在一次街头聚赌中被抓获,处以行政拘留15天。拘留期满后,他不思悔改,反而在赌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为了筹措赌资,先后潜入民宅窃得他人财物计人民币35000元。2011年底,张某在一次作案中被公安机关抓获,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4、张某前后两次违法行为各属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简述理由。
5、张某前后两次所受的处罚各属什么性质的处罚?分别由什么机关进行裁决?
6、联系张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发展过程,说说张某堕落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4、张某前后两次违法行为分别是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第一次在街头聚赌被抓获,处以行政拘留15天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第二次在作案中被公安机关抓获,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5第一次是行政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进行裁决;第二次是刑事违法行为,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6张某从小毛病发展到大过错,从一般违法陷入犯罪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有一般违法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④作为中学生,应遵纪守法,努力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自觉依法办事。
关注生活1.第一周国务院新闻办7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10周年新闻发布会,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
七年级政治暑假作业家长签名: 日期:一、单项选择题。1.在新的班级里,我们应该和其他同学() A.各自为政,管好自己就行B.只与同一小学毕业的同学相处C.与全班同学和睦相处,建立真挚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语文﹕暑假作业一本,《童年》《昆虫记》《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等10本书的读后感。 数学﹕报纸一本(已完成)英语﹕八年级上册单词1遍,看语法类书籍一本,报纸一本。......
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炎炎夏日迎来暑假,用快乐的心情送走考试的忙碌,让幸福好运铺满生活的角落,让欢喜雀跃溢满心怀,让你快乐舒畅逍遥自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