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浅谈网络环境中学生的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网民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网络扩大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它为中学生不良情绪渲泄与释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为中学生心理支持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学生上网大多数是热衷于网上交友、聊天、游戏和垃圾信息的浏览。学生们的这些网上行为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个别中学生因长期沉溺于网络,产生网络心理障碍。此文,就对我所任教的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学生 行为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靠近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网络为扩大中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力宣扬网络先进性的同时,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经常会发现因为规范方面的困惑和偏差,导致一些行为上的“不正常操作”。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学生行为的表现和分析:
1、对待游戏
情景1:通过密码侦破技术,取得别人的密码,进行“不正常操作”。有一天刚下课,学生兴奋的问我:“老师下节课是哪个班的课?”我说:“是高一年级。” 他高兴的自语:“太好了,可以盗到更高级的号了。”我怀疑的问道:“你有那么大的本事知道盗号?”他对我的怀疑愤怒的说:“不懂吧,老师,我刚才装上了盗号软件,只要他在那台计算机上输入帐号和密码,就会自动将他的帐号和密码发送到我的邮箱。”他完全沉淀在自己的“成就感”之中,丝毫不知我在套话。接着我问:“为什么要盗窃别人的号码?”他说:”我的号上个星期被别人盗了,我玩了好久了,不想在重头开始玩,这样快点……”分析: 动机的产生是因为他的游戏号码让他人窃取,他不想从最低级重新升级,从而想到窃取他人密码,产生这种行为是因为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和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常常很容易被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反映了初中生的意志行动欠成熟和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中学生动机极少是恶意的,大多只是好奇,是要体验一下实际效果。也有的只是为了追求“成就感”,显示自己的“水平”。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和意志行动欠成熟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
情景2:沉迷于游戏。这是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毛病,不能控制自己上网,不能抗拒网络游戏的诱惑。据我观察,初一的学生主要玩:《梦幻西游》和CS,游戏中虽然强调玩者间的合作精神,鼓励大家团结一致面对困难险阻。但是玩者并没有领会其中含义。有一次,在上课看到两个学生在玩《梦幻西游》,他俩玩得很开心,但是平时他俩的关系并不好,但在游戏中却很团结共进。他们确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友好相处。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都有一致的想法:“谁都喜欢,因为游戏能为我带来很多快乐的时光,也让我结识了许多网络朋友。”
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游戏中寻求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合作伙伴和在游戏中努力就可以获取的“升级”的成就感,弥补现实中成绩不理想的缺憾。网络游戏里的世界是人性喜好的真实体现,说白了就是想杀就杀想骗就骗,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同时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地暴露压抑在内心深层的需要的欲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体现了中学生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还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希望在网上能找到让他们憧憬的“网络友情”,形成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心理。所以要求家长和学校应该适当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有关部门也切实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尽快从政策制定上对未成年人上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课堂上,建议允许学生玩益智游戏,只要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老师可以有选择的下载一些好玩的益智游戏,密码共享。当老师上玩一节课内容,学生完成老师布置任务,老师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解开密码,允许其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实效的完成任务,同时,好的益智游戏,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而且充满了哲理性和科学性。
2、网上交友
情景: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用机范围很广,根据我对初一100名学生的上网聊天的对象进行统计:32%同学选择的对象是认识的同学和亲人聊天,39%的同学选择对象是认识的同学和聊得投机的网友,19%同学选择的对象是游戏网友切磋技艺,8%同学选择的对象是任何人都可以聊,2%同学则选择其他。记得有一次,在巡视课堂作业的时候,有几位女学生聚在一起谈论A学生在网上认识的网友帅不帅?由于观点不一,她还兴奋的问我:“老师,我的网友长得帅吧!”我说:“恩,从相片上看他是个很阳光的男孩,但是你确定和你聊天的就是他么?网络中迫不期待说自己是王子的隐藏人绝大部分是青蛙。”她说:“不会的,他很搞笑的,我们无话不说,心情不好就找他倾诉,感觉很坦诚……”
分析:针对华美的学生,学校是封闭式全日制寄宿学校,在校寄宿期间不准外出,不准给外边打电话。虽说集体生活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确实有好处。但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离开父母之后,缺少了经常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倾诉的对象、场所;再者,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好多学生都利用上网时间向网友诉说心情和寻求问题的解答,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而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形成的,只会与机器相处的人,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和情操的形成。
3、浏览色情网站
情景:3月里的一天,我刚下课,有位学生走进我说:“老师,某某在看色情网站。”当时我不相信那么小的孩子能做这等傻事,就对那学生说:“别乱说,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很生气,“我亲眼看到的,不信你去看看”。我悄悄的走近,看见他真的在看那些赤裸的图片。走在他身后才感知我的存在,他马上说:“不是我看的,我才回来,不知道是谁打开的。”不知那位学生说:“敢做敢当啦!”当时看着他心慌的表情,耳朵通红,不停的在解释……。我当时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他是已受心灵污染的老生还是好奇的初犯,还没有足够必胜的言语去说服他,只好说:网络上的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重要的是自己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不能控制网络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只要在你不幸遇上的时候,果断的点击“关闭”。首先,我举报了此黄色网站,随后我和班主任一起商讨对策,了解到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在班上没有朋友,也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我主要负责在校时课堂的监督,班主任告知家长监督孩子的在家时间。从那天之后,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加强监控电脑的次数,监督学生规范上网。
分析:据我了解,很多学生不是他们有意识的去看,而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良网站自动逃出来的,有时候我们想不看关闭也都被程序控制。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中学生对于性的好奇和渴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正值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自制力,一旦染上“黄毒”,健康的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污染。
再者,离异家庭的孩子不但得不到一份完整的家庭温暖和爱护,而且往往过早地受到世态炎凉的伤害。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受到别人的冷落,最缺少的就是一份真情的关爱。而他正处在缺少家庭和朋友的温暖的双从伤害,教师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生要理解他,帮助他渡过难关,从中获得鼓励,获得前进的动力。
总之,对待网络,学校、家长既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禁止学生上网,也不能让中学生在网上任意漫游而拔苗助长撒手不管。我们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召唤。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作为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在孩子上网时进去看看,了解孩子在网上做什么,并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休息。总之,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网络环境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困惑与对策长乐初级中学彭博关键字:网络 学生 规范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正在步入网络信息化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
中学生行为规范歌(修改篇)生活篇黎明要早起,晨读声要轻;洗刷要勤快,个人讲卫生。 返校用品带,一定要点清;上学重安全,交通右边行。 到校车锁牢,位置要放正;开门要轻推,闭门要轻送。 穿......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校的思想为指针,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三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科学素养。2、坚持以人为本......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提高我们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克服和纠正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日常行为,特提出如下倡议:①、努力学好各......
学生行为规范一、学校礼仪规范1、上下课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走出教室再下座位。2、课上发言先举手,与教师交流或请教问题要站立,表情要谦和。3、有听课教师要主动帮着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