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障的思想。
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须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须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现阶段,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迫切需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精
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从精神 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 都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间的统一。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的“体”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魂”和“体”的关系,做到强“魂”健“体”,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如何构建美丽中国?首先,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经历了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对国情的把握和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次,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纠正过去传统的把发展压在拼资源、拼环境上,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矿藏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很低,特别是作为能源主要来源的石油,年耗油量的54%需要从国外进口,西方敌对势力明里暗里千方百计对我国石油进口设置障碍,能源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再次,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下大力提高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文化道德指标通常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一种软实力,它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发展的未来。所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符合党情、国情,更符合民心民意,只有沿着党的十八大既定的目标和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人民就一定能够尽享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幸福。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 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学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之后,我对构建和谐社会坐了以下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多样化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六......
09级新闻一班郝少杰学号:200914210130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1、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一个新的高级阶段的......
公安机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安机关作为肩负着巩固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