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作者:许棕森
原本我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并不是因为这些思想离我们遥远,而是因为我的思想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差太远....我的有我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觉得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也不太愿意去了解。不过看了这本《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后,我对与马克思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许马克思主义真的是能够创造未来的一种主义观呢.....我对于世界以及人类的看法与常人不一样,我个人不支持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我觉得人类只不过是地球孕育出来的一种生物罢了,与其他动物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我们应该依托于地球母亲而存在,而不该征服地球征服一切生物。如果把人比作毛,地球则是皮,如果皮损坏了,那么毛也无处而生,而我们现在却在不断的破坏我们的皮。如果不停止的话,总有一天,人类要毁灭在自己手上。所以,我个人十分反对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一切以人文本的话,其实会毁了人类自己。就像我们目前面临着沙漠化、森林覆盖率减少、冰川消融、水资源的污染和不断匮乏、不可控制的基因突变、空气污染、新型疾病、动植物的不断灭绝、资源的枯萎,大型灾难不断爆发等等.....这都是地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许有一天,2012真的会到来。
但是我也不是“绝对生态中心”理论者,发展还是需要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懂得控制...一切要以生态的平衡为主,不能以人类的利益为主,要和谐的发展,才能到达美好的未来。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式相当不和谐,都在不断的搞发展搞建设,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这都是由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所谓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制度,不考虑环境问题。所以我对于社会制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马克思思想也几乎没有提到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所以我其实对于现代的社会制度十分不满。我认为,只有通过强制手段控制全世界,才有可能改变现代的发展模式。因为每个国家只关心其自身的、通常是短期的利益。就像一次次的全球环境会议,总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记得美国总统曾在环境峰会上说过:“我不可能会做损失美国利益的事,因为我是美国总统,不是世界总统。”我们需要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超国家机构去通过强制实行这样的立法。不过,世界上并没有如此强大的立法机构,联合国也不过是个图有虚名的形式罢了,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我曾想过,也许只有征服世界的战争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就如同法西斯一般....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生态文明。
不过,看到这本书《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里面的马克思思想的社会主义理论观,我觉得也许,生态文明可以从社会主义开始。
首先,本书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讨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阐释了这个主题:“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在已经耗竭并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属性之后才会转而重视土地。”表达了资本主义的自然稀缺性原理。资本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可能为了环境而不去赚取自己的利益。这既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由于利益的驱使,资本主义必然产生“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生态的后果。”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不可避免。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陷入严重的认识误区,其突出表现就是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与财富的“增长”,片面的追求GDP的高增长率以及超出必要生存需要的优质生活和物质享受,忽视或否认增长有极限,否认地球资源的不可代替性,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高增长。都陷入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模式中,可是经济上的模式仍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都说明旧的发展观已经破产,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宇宙间物种权利平等的科学发展
观。而那就是所谓的生态文明。
书中说道,要想实现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是必经的途径。起初我十分不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没有任何的生态学的痕迹。不过书上写出了生态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
第一,二者在使命实现的一致性——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观始终把个性充分发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个阶段也必然是环境友好型的支撑。社会主
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二者在关系处理上的一致性——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反对极端人类中心
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通过大量惨痛教训,人类终于认识到,人与
自然必须要有好相处、和谐发展,否则就要受到严重的惩罚。而科学社
会主义所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
所以,它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是和谐发展观。
第三,二者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公平公正。社会主义靠得是制度的优越
性,比 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带来公平公正、共同富裕,更能维持可持续发
展,更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文明倡导建立稳定的社会体系,所以它在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第四,二者在社会发展观上的一致性——可持续发展。生态主义发展观反对资
本主义利润最大化原则,提出符合社会生态要求的“生产的更少,但更
好”的新经济原则。新经济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采取最优生产
方式和手段,保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与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
看了本书对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详细讲解之后,我对于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进行多少讨论,不过在详细的思考之后,发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生态文明的发展还是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的。
我所希望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人类不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地球的守护者,人类能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把其他动物当作口中的食物,而是朋友。佛教、道教之类的东方文化也历来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和睦的关系。按照这种观念,我们不能把宇宙中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非生物物种仅仅作为工具价值来对待,而应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非生物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若就生存权而言,物种间权利平等。但是,伴随近代工业文明而来的世界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一个突出主题却是所谓的“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其结果是整个世界苏沪成为了作为人脑、忍受之延长的机器支配和主宰的世界。然而这种控制、征服、主宰的最终结果是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不断破坏,以及自然对与人类接二连三的无情报复与惩罚,人与自然间失去了本应维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类要想持久生存、繁衍和发展,离不开两大关系之和谐——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世界工业话的发展是征服自然的文明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地球再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了,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而且最终将由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来完成。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0-2-23 11:36:00“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古罗马鼎盛时期为世界所瞩目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罗马。几十名......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对工业文明时代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sonygo”为你整理了“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摘要:马克思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精选7篇)由网友“塔奇克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认识为我们创建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