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_肢体残疾学生教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3:24: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肢体残疾学生教育”。

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

[论文摘要]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生活中会面临着许多挫折,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序的障碍,而又无法自己去解决。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肢体残疾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志在促进残疾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健康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融入社会。[论文关键词] 肢体残疾 学生 心理障碍 教育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肢体残疾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都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很容易产生依赖感;部分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就屡遭挫折,有时还会受到冷眼、欺凌、取笑或不合时宜的同情,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再加上肢体残疾学生学习的困难性,以及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加制约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使肢体残疾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他们的特殊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一、鼓励肢体残学生正视现实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理缺陷与心理平衡的关系,既要现实地、理智地看到肢体障碍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又不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共识,让他们面对现实,并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经常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如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残疾学生故事、先进残疾人事迹、优秀肢体残疾运动员事例等等,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教师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像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二、帮助肢体残疾学生摆脱依赖心理 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针对这种不良的依赖心理,首先我们应及时调整措施,用正常人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别人能做的事情如:洗手、洗脸、穿衣、吃饭等生活小事,都应要求他们独立去完成。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认识到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提出的是肢体残疾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般不要去帮助或者干涉他们,其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去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臵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三、教育肢体残疾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随着残疾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萎靡不振,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平常的教育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性,明白人生会遇到许多困境,挫折并不可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成为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的动力。挫折也磨练人成长,它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挑战挫折,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从而让学生做到:正确的对待挫折,解除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冷静的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四.学习文化课充实自我肢体残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向和力度。我们一定要本着“因人而异”的教学方针去开展教学。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量不足或学习困难等心理障碍。

我校针对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语、数、外等课程,在教学中,学校非常重视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残疾儿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期他人能理解,也要能正确地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肢体残疾较轻的学生,我们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目标来教学,各门学科一起抓,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对于有些肢体障碍学生,动作控制能力低下或肌肉无力无法握笔而不会写字,教育过程中要使他们学会戴特种的手套,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阅读和书写,或者用脚或口代手写字;对于严重的肢体障碍儿童,由于身心条件的限制,文化课中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很吃力,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要求过高过快。

五.从体育教学中促进身心发展

肢体残疾学生自身存在的生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社会的偏见、肢体的伤残都给残疾学生带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这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残疾学生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训练,而更应当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接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体质,传授给他们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体育锻炼还能使其增进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克服自卑心理,培养敢于竞争、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等优秀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使残疾学生有各种机会学习运动技巧,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展现自我风采,更能影响情感健康,促进身心和谐。

六、用文艺活动补偿身心缺陷

残疾学生由于各自的身体残缺,都有程度各异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从医学角度来讲,由于是器质性的,一般都很难得到治愈。但通过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文艺活动教育,还是能起到补偿性的作用,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我,从而获得成功,让他们做健全人能做的事,甚至做得比健全人还要好,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我能行”,对自己和生活充满自信。在我校的特殊教育中,为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音乐与美术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对音乐、图画的欣赏、理解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演唱、弹奏、画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教学: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及举办展览、竞赛表演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能有所目标的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最终达到补偿教学的作用。

七.学习技能展现人生价值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残”总和“废”相联系,残疾学生一直被看成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累赘。人们总会认为一个人只要“残”了就等于“废”了,很难掌握一技之长。正是这种世俗的观念给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但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肢全残疾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掌握一项实用的技能,使其走向社会时有事可做、有活可干、能养活自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例如,我们吕残校开设了计算机、按摩等专业,还开设了德善服装厂,让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学业完成后,在学校的服装厂里学习缝纫技术,在很大程序上解决了我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能充满信心的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从而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肢体残疾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作为一名从事肢体残疾学生教育的特教工作者,要不断的在教学和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努力使肢体残疾学生摆脱思想负担的困境,更大限度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心理障碍消除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心理障碍消除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肢体残疾标准

肢体残疾一、包括:(一)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性残缺; (二)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三)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

5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的预防(30道题)1.什么是肢体残疾?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社......

肢体残疾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

消除心理障碍的自卑感

消除心理障碍的自卑感......

下载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