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佛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一条,要善良,要善待生命;第二条,吃素;我也是学生,我宿舍有个家伙情况和你类似,平时喜欢读佛经,建议你试试,最累人的是他的一个同学就是佛家弟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全中国唯一个哈尔滨佛学院,如果你有这个意向的话可以试试。另外我想说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佛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一定需要你完全遵守传统的佛家戒律,例如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就用家业,还成了富豪。刚问了我同学,他建议你关注佛教里面哲学的部分少去关注宗教仪式,佛教本身是让人更好的去了解自己。
阿弥陀佛!建议您先看看《认识佛教》吧,然后再看看《弟子规》知道在生活当中要怎么样做一个好人,如果有时间的话那么《弟子规》应该要看很多遍的,不能够看几百遍也要看到自己记得住,这样才能够在生活当中去运用,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知道如何好好的跟人相处,把《弟子规》落实在生活当中,然后在选择要修哪一个法门。这就是最初的下手之处。
阿弥陀佛!赞叹发心。功德无量!看看妙智人生网站:
http://zhidao.baidu.com/
如果想入门学佛,请看妙智人生网站里《佛教基本知识》及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
欢迎认识佛教,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问:如果念经,应该念什么经呢?
答: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读完的。学净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离垢地章》、《华严第一回向章》、《普贤行愿品》、《普门品》、《金刚经》、《心经》等。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为最重要。
(六)怎样念佛
问:念佛不就用嘴念吗,还要注意什么呢?
答:有些人口里虽然不住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这种念法只种远因,利益不大。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然后才易成功哩。
问:那不是很难吗?
答:你看,你一会嫌念佛太容易,一会又嫌太难。实在说,念佛一法,说易极易,说难很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着心多念,日子久了,心自然慢慢地不会乱了。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它放松。这样时间久了,乱想杂念自然少了,心也就安定了。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千万不要忘记。
问:念佛应该在什么时候呢? 答:应该在每天早晚两个时间立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可以照各人的情况规定。规定以后,无论忙闲,非念完这个数目不可。此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念。念的遍数越多越好,念的时间越长越好。
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念佛吗?
答:是的,搬柴挑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耕种除割的时候可以念佛。不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总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工作都是碍不着念佛的,而且一面工作,一面念佛,能使杂念不生,心志专一,头脑清醒,工作做得更好。
问:念佛要大声念,还是小声念呢?
答: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口里不念心里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时候和不干净的地方,只可心里默念,不可念出声来。念出声就不恭敬了。但是遇着危急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出声念的。
问:学佛要供佛像吗?
答:最好供一张释迦牟尼佛像,或西方三圣像。(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菩萨,称作西方三圣。)
问:佛像供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答:有闲屋收拾出一间最好。如果没有,就供在自己住的房间里也可以。但总要收拾得干净些,并且在像的上面遮块净布,不念佛时把布放下,这样就不至于亵渎了。佛像最好向东,念佛的人向西对着佛像,如果不能这样,就是随便向那一边也都可以供佛的。
问:实在没有适宜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吗?
答:假使实在办不到,那末只要诚心,不供佛像也可以。
问:供养佛应该用什么供品呢?
答:通常可用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物。如果不容易办到,缺几样或全都没有也可以的,但决不可供奉酒和荤腥,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问:烧香点灯烛是什么意思呢?
答: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着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来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烧得越多,烛点得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了。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也一样能得到供养的功德的。问:念佛的时候必须跪在佛的面前吗?
答:也不一定。跪着、站着、走着、坐着都可以念,不过要诚心就是了。当然啦,能跪更好。
:你说,早晚两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就烦你替我立一个好不好呢?
答:说到课程,原该各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忙闲规定的。现在你既找我,我就只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倘你有工夫,肯加紧行持,可以向各地佛经流通处,请一部《早晚功课》来修习。
那简单的仪式是: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和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以下括弧内的字不要念。)
(一)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念一声,拜一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一声,拜一拜。)
(三)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一声,拜一拜。)
(四)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二、三千声,越多越好,虽各人的忙闲自己定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无论念多少声,可不必拜,也可坐着念,站着念)念毕,接念。
(五)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六)南无大势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七)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八)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后,拜三拜。这一课就算完了。)《觉海慈航》
首先不知道你了解的是哪一宗的佛教思想,虽然都是佛教,但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是佛针对不同根器、不同缘分的人而讲的法,你可以针对你自己兴趣和因缘多看该宗的书籍,慢慢了解后可以到寺院皈依。
佛教最基本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少欲望少烦恼,胸襟开阔,其目的是使人们转迷成悟,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你真的信仰佛教,首先应当做的是皈依和拜师,假如你还处在了解阶段,建议你看一本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藏传佛教*多识仁波切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多识仁波切现为西北民族学院教授,精通汉语,书中用语也很适合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阅读,我读过后使我深化了对佛教的信仰。有缘你可以深入读一遍。
1、学佛法知识
2、受三皈依
3、依佛法教导去执行。例如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对佛法、气功感兴趣吗?请参考「法迄巴」贴吧
听经,我是听净空法师讲经入的门,然后又学习了禅宗。感觉不错。阿弥陀佛
做个好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在看佛经,念佛语。
1.多读些佛教经典,因为初学不建议通读。(推荐金刚经,心经,地藏经等。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常挂嘴边就好,没有书的话可以去当地寺庙去请书)
2.孝顺父母,这条极其重要。(不孝顺父母,佛都难度你)
3.依自己经济情况坚持放生,多少不限。(放生是积累福德最快的,不会的话网上搜集放生网或注意事项就可以)
4.尽量吃素,可以先从吃肉边菜做起。(吃素可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5.心存善念,举手之劳,助人为乐。(学佛不是相信就可以,要身体力行去做)
6.雍容大度,不要于人争执,口角。凡事要忍。(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生气非常损福德)
作为初学者,能做到以上几点,就非常好了,最后随喜赞叹楼主发心向善。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建议你 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姊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专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持斋10天 去寺庙烧香拜佛 在佛像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7遍 每读完一遍 读如下回向文3遍,如此 自己的亡亲 冤亲债主即可解脱!
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
读经是消业障的第一步,以后坚持在心中默念
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名号,可使本人逢凶化吉 转变不好的命运。
在读佛经的问题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明确说明可用来读 可消业障 可用来超度亡人的。佛经不打诳语,有此经典明确说明,不必疑惑。对于佛经,一信解百惑。
不杀生,少吃肉,到寺庙里去礼拜佛和菩萨,平时在家里多读诵佛经经典,这样的话,你敬佛就算诚意已经到了。
先从概论开始吧,呵呵。
佛教的脉络要理清楚,佛法的目的要理清楚。不然,学了再多理论,不得其要,也会变得糊涂,反而障碍了自己的眼睛。
认真学习,将来利益社会,孝敬父母。
平时远离杀生邪淫等恶业,多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坚持恭诵佛经,多向出家师傅请教。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先看看入门的书吧,比如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或是觉海慈航。
佛门不舍一众生,只要你至诚发心依止三宝,没有问你要什么条件的。
至于怎么做,入了佛门,第一戒杀,不要看见小虫子一定要拍死它哦,戒杀养慈悲心,让心地柔软下来,在用恭敬心诚敬心去求法。
因为你是入门,先做到这些,在次第深入
佛法初学者怎样学习经典?
(1)理论方面:本人认为应先了解印度佛教史(基本佛史)、南传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含日本、台湾)、藏传佛教史(南传、汉传、藏传三系)(以上4本佛史不用太厚的书,100-200多页的书已足够;如《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是本人认为清楚又讲出重点的印度佛教史书籍,有些太厚的书反而推砌数据没重点)、佛教概要、异部宗轮论(南传:论事。可知佛经与部派关系)、南北传佛教差异(如明法比丘「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基本佛典书籍(杂阿含经等;佛经当然是读越多越清楚不同论点,但100-200卷经论已足够),最好多知道不同论点,讨论以决疑而得正见。
建议基本佛典书籍:杂阿含经、中长增阿含经选(南传:四部尼柯耶)、法句、经集(北传:义足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十善业道经、异部宗轮论(南传:论事)、清净道论、罗睺罗化普乐《佛陀的启示》、顾法严译《原始佛典选译》、杰克康菲尔德《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南传内观禅修书籍(阿姜念《身念住内观法》孙伦《禅修者与内观》、马哈西《实用内观练习》阿姜查《正确的修行》隆波田《自觉手册》、阿姜达磨多罗《内观禅修手册》帕奥《观呼吸与观世界》毗玛拉兰希《定慧禅修法》)」。
(2)实践方面:阿含经中,佛陀遇到优婆塞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进一部再说「蕴处界、缔、道品」。
修行也当先布施、持戒、忍辱,先行人天善法。如要进一部,再从四预流支(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定资粮(戒律仪、六根之防护、于食知量、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正知而住)→四念处→七觉支→断五盖→→正定(心清净--初、二、三、四禅)→见清净(名色分别智,初阶智慧)→疑盖(度疑)清净(缘摄受智,第二阶智慧)→道非道智见清净(思惟智,第三阶智慧)→道迹智见(行道)清净(生灭随观智至种姓智,第四阶智慧)→道迹断智(知见)清净(道智、果智、省察智,第五阶智慧、解脱)。
佛经部分,某些人只相信杂阿含经(相应部尼柯耶)五阴、六入、杂因、道品4诵是原始佛典,某些人相信杂、中、长、增阿含经(四部尼柯耶)是原始佛典,某些人相信南传经、论皆是佛典,某些人相信不论南北传皆是佛典。
本人由异部论、论事,详究上座部、大众部不同论点,认为[原始上座部]严守佛说,[原始大众部]将佛教神话,部派分裂后,说一切有部又显现与上座部不同说法,反而有些上座部观点与大众部一致。有人说「分别说系是立足于上座部却颇同情并吸收大众部的一部分进步思想而成」,本人却认同印顺观点,「观念不一定每派分支都与本派一样,且观念是互相渗透、激荡的,不能说某些观点分别说部同于大众部,就说是同情大众部。」只是比较上来说,最接近佛说者是上座部,其次说一切有部,其次正量部,其次大众部,再者是北传大乘。
原本部派分裂由十事、大天五事引起,明显是严守戒律僧侣与开放性僧侣观念不同造成,后代竟有依《五分律》及《大唐西域记》等,说第一次结集另有富楼那等「窟外结集」,想将大众部合理化成「窟外结集」的说法(另种说法,窟内结集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富楼那诵论。窟外结集或大众部结集,以婆师婆为上首,结集经、律、论、杂、咒禁五藏)。更好笑的是,西藏布顿佛教史竟说,大众部系承大迦叶,上座部系承迦旃延,反将严守诫律的迦叶说成开放性僧侣的始祖。
本人认为如果要知道「原始」「佛所说」,那么不只杂阿含前4诵要看,南北传四阿含经(四部尼柯耶)中共同部分也需注意。释迦必有与众多弟子共论法义的情景(在中长阿含里),舍去中长阿含,也少了「中阿含念处经、长阿含游行经(南传涅盘经)」等重要数据,法句、经集、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也有许多是最原始的「佛说」(依学者考究),只要剔除掉南北传不同部派的说法即可。要知南北传共同部分,需比对其数据,且须找到原始版本,如四十二章经有不同版,需除去后来所加入大乘论述的部份。
本人早在十多年前即读过北传千卷以上佛经律论,又喜欢看诘难论辩、正反意见的文章,现在多看南传数据,觉得佛教经论那么多,又有外文、古文障碍,南北传不同论述,初学者不知怎么去看,但不看又不知法义,且觉得如果只读经而略去论,恐怕修行会无下手处,因此,建议杂阿含(相应部尼柯耶)多看,上述中长阿含、法句等原始佛说资料看选本(如圆明、文殊版、佛光山版、庄春江版、欧阳竟无藏要版),且可看清净道论。
本人认为原始佛说,杂阿含约90%,中阿含约80%,长阿含约70%,增阿含约55%,法句经集约60%,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约50%,南传律不计,南传小部、论、北传经律论皆不足50%,但南传论是依四部尼柯耶而作,仍比北传经律论要接近佛说。
其它经典(南传小部、七论、北传大乘经、论),可不看,也可只取其重要者(如本人注重瑜伽师地论卷21-34本地分声闻地之毗钵舍那、卷77【即解深密经卷3】、小止观具缘第一至善发第七【去除觉魔第八至证果第十】),这需有人指导或互相讨论才能得法义。
在这里说说我个人的心路历程,希望你少走弯路。
从过去学习的论语、道德经、心理学、哲学、圣经、气功、太极拳,最后因一部金刚经之义趣,而于98年皈依佛门,在修学过程中,同样也是走着一条否定再否定的心灵之路。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之后禅净双修,再到咒语的诵持,最后又返回禅宗为主。每到一步,就自以为是佛法的全部,过去的确是这样的心态。于是就感觉像得了宝贝一样,逢人就想推荐,自然少不了论辩之举。和外道辩论、和同修论法,知不足而勇进,从破绽中省悟自身,故而转学佛教思想发展史深研,于是慢慢接近了原始佛教的根本佛法。从各个宗派(汉传藏传)追溯到印度大乘佛教前期之两大思想体系:中观和唯识。再从中观唯识,追溯到阿含的四谛和缘起。再由四谛和缘起追溯到南传的相应部对读。一路下来,深感佛陀教法好比纯牛奶,为利众生故,方便求适应,多次加水后,虽无奶味,于苦味中犹胜千倍,终趋于解脱。不学上座部,不知佛法之根本;不学大众部,不知佛法之方便。
最后赠予楼主一些话望共勉:学佛,就要先看看佛陀本人怎么讲、佛陀本人给了什么启示。而不要一上来就道听途说,法师的论集是解释佛经的一面镜子,但是这个眼镜会让你带着有色的心态看佛经,这样看的话,佛经也就理解偏了。就好比有法师说成佛就是一个大柱子,等你看佛经后,才知道法师所言不过是大象的一条腿。无论谁试图在往你空杯的心态中注入水分,你最后依然需要亲自拿来佛经看看,到底佛陀是怎么说的,这个最关键,否则学了一辈子,学的只是法师的法,而不是佛陀的法。
只心诚二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多看大德开示,佛教网站、书籍、多诵经、多做善事、存善念、放大胸量,不计较,勤奋努力读书。吃不吃素看自己实际情况做,不一定照做。做好一个学生该做的,我也是大学才开始学的,慢慢来,路还长的很。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如何修证佛法》,认真看完,改变你的一生。
诸恶莫作,老实念佛。
人无贪欲便是佛.不要总是想要从什么地方开始信奉,也不要想该怎么做.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可取.不要刻意的想要步入佛门.那便着相了.顺其自然,心中有佛,与人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到底,佛学的最终思想是净化人的心灵.行好事,做好人
我也是大学时候开始信佛学佛的。
作为学生,我建议你先读书。了解佛教讲的究竟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如何去实践。不知道你了解过哪些佛教思想,可能无法给出特别适合的建议。
但是不建议三件事:
1、不建议马上找一个法门一门深入去修,先要有广博的视野再去选择才比较稳妥。
2、读书不建议从读佛经开始,因为不容易读不懂。
3、修持不建议从吃素开始,因为吃素不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像其他修法一样,经过学习了解一段时间后如果很愿意做再去做也可以。佛经里讲过吃肉有弊端,但佛陀也没有要求他的弟子必须吃素,很多声闻弟子次第乞食,要到什么吃什么。所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可以随缘去选择。
如果想了解佛教,读书可以先从通俗的书入手,比如《西藏生死书》、《正见》、《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这些书其实内容很深,但相对比较好看。
如果想了解佛经的内容,可以读一下现代人讲解的。比如慈城罗珠堪布讲的《金刚经》,黄念祖居士讲的《华严念佛三昧》。如果很想读佛经原文,可读一些故事性强的佛经,建议从《增一阿含经》开始,包括药师经、涅盘经、华严经、地藏十轮经等等,都可以读,但佛经里面讲理论的部分,一般只能了解个大概,别想着一下子读懂,佛经是佛为弟子解答问题的讲课记录,很多弟子程度很高,他们提的问题初学者还无法了解。还有,像华严经里大段的赞颂和很多不可思议境界,看不明白可以暂时先跳过去,很多佛经里是自成章节的,这并不影响后面的阅读。《四阿含经》是没有争议的公认的最经典的佛经之一,很多现在学佛人却从来没读过。读一下里面的实修的境界和方法要点,对你会很有帮助的。以免误以为佛经只有讲空有的道理,实际上佛法是有理论有实践的。
特别要提的是,不建议先看南怀瑾的书。(因为楼上有人提到,那些书我也都看过,所以才这样建议,接受不接受完全在你自己选择。)如果想自己学着做点什么,要从五戒十善法入手。常行布施。如果真想认真学,首先要找一位合格的老师去依止。找老师的标准和依止的方法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相关资料。找到老师后,先要系统的闻法,闻思修,闻法是第一位的。有老师后很多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和道友。以免被网上素昧平生的人有意无意的误导。
修练佛法,邪淫不堪一击[ 作者:佚名 ]在下戒邪淫已一个半多月了。原来邪淫三十多年。很重的邪淫淫行。不算手淫,最多时,一天找淫女三、四个行淫。罪过!现在,心情平淡,淫欲不在。以在下......
F0903013 5090309377 余迪佛为心,从容行天下 ——读《如何修证佛法》有感这是我看关于佛法的第一本书,此前我对佛法的认识停留在和尚尼姑,出家吃斋,烧香拜佛的基础上。很艰难地......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缘起缘灭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的疾病之外,还包括心理的疾病,也就是贪瞋痴等无明。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佛法名言,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这同样是一篇很难写的博文。因为我要回答很多朋友都问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想了解佛教,那么,我该读什么样的书。在这之前,我的回答都是,让我想想。我足足想了快三年。我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