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感想_国培培训的感言感想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3:09: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国培感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培培训的感言感想”。

感谢国培,让我遇到教育路上的美丽风景

有人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专业书籍。回顾这一年来自己的成长经历,蓦然发现竟是国培为我打开了通往外部精彩世界的天窗,让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刘萍萍老师的《2011版新课标的变化与教学》让我明晰了努力的方向:备课先备好课标,它才是教学的依据,老师要利用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关注过程,注重能力培养;周丽君老师的《说课与微型课》中的微型课的三个特点(选“精”教学内容,选“好”教学主线,选“巧”教学切入点)如同一盏指路灯,让我终于看清了微型课的真面目,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刘院长的谈古《论今话修养》则教会了我们立德修身的方法……一个个鲜明的观点,一句句深刻的感悟,一段段精彩的分享,渐渐内化并融进我的血液,让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犹如焕发了第二次生命,满怀信心地走在了教育的路上,那是因为我遇到了美丽的风景————

“教什么”是大方向,“怎么教”只是形式

周丽君老师在作报告时激情满怀。“教什么”是大方向,“怎么教”只是形式是本次报告的重点。到底教什么呢,她把内容融进了一个课例中。通过看视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什么”是目标,“怎么教”是过程和方法。犹如一个人走路,去哪里是目标,至于怎样去自己决定,只要方向不错,都能达到目的。受益最大的是怎样讲微型课。拿到一篇文本后,先以读者的身份用心触摸作者的行文思路,再以教者的身份读进去,在读中慢慢跳出教学思路,先确定“教什么”,再定“怎么教”。不同的题裁训练点不同。古诗找“诗眼”,戏曲抓“矛盾冲突”,小说找“故事情节”。如《春夜喜雨》应抓住“喜”字读中悟情,《钱塘湖春行》巧抓“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爱”字,由其入手,层层深入,体验感悟,体会意境,就会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学习郑振铎的《海燕》一课时,为了让生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愁,周老师以崔颢的《黄鹤楼》和余光中的《乡愁》为辅,在比照中逐渐推进,一个“愁”字汇聚着多种复杂情感,学生怎能会不进入意境呢?在学习《木兰辞》这篇课文时,周老师抓住“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中的两个“愿”字,拎出来了一条教学主线:抓抉择——明变化——析原因,在朗读感悟中让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渐渐高大起来。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得到了情感的熏陶。选择切入点要引文而异,“中间开花,波及两端”“倒嚼甘蔗”是常用的方法。到底该怎样活用此法呢?我忽然想起了曾讲过的《搭石》一课,第二段有一个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怎样让它中间开花呢?按着周老师的提示,我准备三步走: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一个中心句;二读课文,画出二—四段中能体现“搭石是风景”的相关句子,最后聚焦第三段细细体会。但三个段落不能平均用力,“选精教学内容”这一点体醒我决定把重点放在第三段“走搭石”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读,感受人们走搭石的和谐美、节奏美和动作美,最后把重点句子变成一首小诗再次感悟走搭石的诗意美。这样一路,就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感谢周老师的引领,让我看到了语文路上的别样风景。

浪漫的语文需要用心经营

“语文充满了浪漫的诗意,应用美好的情感熏陶情操”“高雅的课程培养出高雅的人”这是来自北京丰台的常作印老师强调最多的两句话。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程比网络游戏更能吸引学生,到处充满诗意并走向远方呢,常老师是从这几个方面开发课程的的:应试课程,编制母题(老师下题海精心设计,母题练透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精确打击;教材课程,大胆删减和重组(教材需要整合,删去没用的,只留下重点、考点和经典);文言和识字课程(注重汉字的音、形和意为一体);晨诵课程,用诗歌开启黎明;书法课程;大语文课堂等。每一门课程都如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在美妙的语文课堂里尽情遨游。语文学习真的成了一种莫大的享受。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识字课程、晨诵课程、专题教学和写作课程。常老师从资料获知,古时的私塾先生教学识字时,一般两年都能认完基本字。可是我们今天却用了几年的时间学习,识字效果仍不好,原因就在于古人教生字时,不仅说出它的来源,还强调了它的字形和意义。在先生眼里,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在让学生欣赏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就牢记在心了。反思自己的教学,往往把汉字作为一个毫无生命的符合去死记,枯燥无味,怎么会有效果呢?“不会说文解字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几个字像一把小锤重重地敲醒了我,明确了目标。“高品位的课程培养高品位的人”。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高品位的人生,常老师创造性地开发了“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这一课程。当大地已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时,同学们已在优美的诵诗中迎接新的一天了。时间到哪里,课程就到哪里。如今年九月份开学后,他班就以“秋月”为主题读诗和诵诗,先让《蒹葭》这首诗词流入孩子的生命,用经典的魅力驱除浮躁,滋养心灵。白露时节,师生同诵《闲居寄诸弟》,读中涵养品性,受到美的熏陶。为了达到学以致用,常老师又布置一个既实用又富有特色的作业:中秋节晚上,和家人设计一个高雅的赏月活动,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此外,利用每月固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登台表演,用高雅活动培养高雅人。诗能养心,由点到面的专题教学更能开阔视野。他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时,以两篇课文(三毛的《背影》)为基点横向拓展,先后研读了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史铁生的《合欢树》,季羡林的《永久的悔》,老舍的《我的母亲》,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及他自己的散文《秋叶》等一组亲情文章,这样由“父爱”拓展到“大爱亲情”,点面结合,升华主题,丰盈头脑。在学习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专题时,他是这样设计的:课前预读,回忆《在烈日和暴雨下》,课前研读《在烈日和暴雨下》,课后助读《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命运》,品尝借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这“四读”为辅,以“环境描写”为训练主线,更好地体会了环境描写的主旨——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常老师的写作课程也充满了魔力,他以“展示”和“发表”为法宝,极大地调动起了写作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室的内外墙成了学生的展台,他为每个人都开发了一块阵地,每人每周展示一篇习作,然后取下来装订成册;每周一篇电子稿按时上交,发表在《班级周刊》上。为了让学生自我加压,常老师把好文章推荐到报刊杂志社,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出书。以成果证实自己的实力。他的这一招果然高超,好几个孩子都脱颖而出,有的学生竟然利用节假日撰写长篇小说。在常老师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宇宙,自身都蕴藏着无限能量,老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和点燃火焰,让其能量释放出来。所以说,教育是唤醒,而不是说教。多么智慧的做法!

研究课标是依据 培养能力是目的早在乐陵实小培训时,李升勇校长就告诉我们:老师要依据课标研究教材并超越教材,才会有思想和话语权,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子。当时对这句话一知半解,可听了新乡市教研室的刘萍萍老师的《2011版新课标的变化与教学》后茅塞顿开,原来教育专家的看法都是相通的。自课改以来,教材、学生和老师的角色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是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要求回归经典,突出了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刘老师给我们支招了:借助教材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用知识做背景,在解题过程与方法指导的训练中培养能力,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究和合作的基础上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为了阐述这一观点,刘老师用具体的案例教会我们怎样一步一步地去操作。为了达成目标,她采用了分解的方式,具体流程为:课时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四级目标经过细化和分解,学生可在前置性预习中提前完成任务,在展示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这样设计,老师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是在用教材教,教的是课程的语文,练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此外,刘老师还以她自己的育儿经历告诉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字就是“懒”,该孩子干的事妈妈绝对不可代替,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去生活中学习。好习惯从小养成,自己学会规划人生。她女儿现在正在香港理工读大二,为了取得去美国交换学习的资格,利用暑假就去西班牙实习。至于买机票,查找路线和联系单位,都由她孩子去办。锻炼的次数多了,能力自然形成了。可见,孩子的能力都很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放手,只要给她们一个舞台,孩子定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的,教育是场永远的修行

课品即人品”这是薛法根老师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说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他没有良好的修养,也就失却了人格魅力,那么,他的课堂将永远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染力。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美德。如何拥有良好的修养呢,李院长的《谈古论今话修养》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修养需要有自觉的意识;修养需要自信和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追求品质修养是任重而道远;修养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实践;修养的目标在于道德的完善,是人生的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终点。所以,决心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严以律几,宽以待人;

2、待人接物,多反躬自省;

3、诚实守信,一身正气;

4、要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加以改正;

5、做光明磊落之人,多交纳益友;

6、淡泊名利,有坚定的信念。我清楚地知道,一个老师仅仅给孩子们传授知识,那只是一个教书匠,应该时时做好楷模,把教育学生和热爱事业相结合,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我始终以一个行者的身份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尽力做到立己达人,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永恒的追求!

总之,这次接地气的国培让我看到美景的同时也收获颇丰:既有观念上的改变,又有理论上的提升;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几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细细梳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让它融进思想,融进教学,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努力让自己早日走上一条专业化发展之路!

国培感想

国培感想9月4号至16号,我有幸在江苏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课改理论,领略到魏本亚,于永正,高......

国培感想

2013国培感想发布者:万志珍 发布时间:2014-03-19 17:40:01通过这段时间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感悟到我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如何成长为一个......

国培感想

2011年小学科学国培研修感想本人很荣幸参加了2011年国培小学科学老师培训班的学习。首先,向指导和关心我们的领导和专家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搭建的学习的平台,为......

国培感想

有感于《比较阅读》学习了各省优秀的课改经验,我收获颇多。其中,比较阅读对我的影响最大。目前,我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师。自从接手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以来,深深地感到阅读教学成为教......

国培感想

国培学习感想(第一阶段)化学培训班蒙定奎(广西)国培学习虽然辛苦,但三天来听了陈德展、卢巍、魏薇等多位教授的讲座,收获颇丰。以往只顾埋头苦干地教学,虽有点经验而没有理论作支撑......

下载国培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