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_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2:47: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

南昌、太原、合肥、长沙、郑州等地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南昌市

南昌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定粮油、扩大经作、规范畜禽、提升水产”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特别是把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平台,以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定位,集中连片打造南昌绿谷“两区一廊”示范工程,形成了“市有示范区、县有示范园、镇有示范点”的发展格局。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抓好粮改经、杂改常、单改再、劣改优、稻改混,引导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粮食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治理种植业、畜禽业、水产业污染,淘汰效益低、污染重的落后产能。二是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规范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加倍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饲料加工、特色经济作物与花卉苗木、中药材加工、农产品物流等七大特色百亿产业集群。连续五年举办了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休闲农业营业额达30.3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创新。出台了《南昌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试行)》,并设立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3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规模3亿元以上。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试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涉农资金21.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44%。

(二)太原市

太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城市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功能拓展,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工程,促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一是种植结构调整有序。坚持“扩蔬菜、增葡萄、强杂粮”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式,加快构建粮经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优质杂粮种植比例,小杂粮成为种植新亮点。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建设,丰富了“菜篮子”供应结构。二是养殖布局优化提升。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规模健康”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实施产能大县建设、畜禽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畜禽粪污处理等“六大工程”,带动养殖业从生产方式上提档升级。三是加工模式提档升级。创新“扩规模、树品牌、拓市场”的加工业发展模式,培育老陈醋、肉乳制品、优质葡萄、精品蔬菜、粮油主食五大加工产业龙头企业。以加工业为中枢,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发展生产基地,实施订单农业,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产业质量有效提高。秉承“数量足、质量好、效益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打造安全放心农产品基地和品牌特设产品。五是新型产业优势明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摘体现、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培育了一批深受市民钟爱的精品休闲点。

(三)合肥市

合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都市现代农业主题,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一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变精品。通过统筹调整粮经结构,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基地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动农业变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色产业农村电商发展。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三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加快推动劳动变活动。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采摘农园、特色民宿、自家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扶持开发休闲农业节庆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刺激休闲农业消费。四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区变景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行动,提高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率。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中型沼气发展,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五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科学与营养创新研究院建设,壮大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四)长沙市

长沙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加快构建与之匹配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一是突出调优产品结构。坚持按照市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在稳定农产品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推动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三品一标”农产品占比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二是突出调好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7万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173.6万亩。推行稻虾共生、生猪养殖“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生产方式。三是突出调顺产业体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质提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办乡村休闲旅游节,掀起乡村旅游热潮。四是突出激发内生动力。创新“三权分置”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三权分置”的基本制度。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累计发放农房所有权证5万余本。

(五)郑州市

郑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供给,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扩大有效供给,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每年举办十余场各类农业主题节会,吸引市民走进农村、体验农业,2016年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超过2800万,营业收入超过31亿元。三是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产业技术支持和信息技术支持推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举办了中国郑州物理农业展览、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中原蔬菜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和设施农业(阳台园艺)展览会。四是激发活力,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证,全面启动农村股改工作。财政出资2亿元成立了郑州农业担保公司,开发了多种特色支农担保产品。正式批准成立了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财政出资1亿元、总规模达2亿元以上。

几点感悟及体会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许多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可借鉴。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建设示范园区是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南昌市把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平台,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引导示范园区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定位,集中连片打造的南昌绿谷“两区一廊”示范工程,打造了以溪霞为重点的4个国家级、10个省级、10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达到109亿元。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亮点,城乡休闲度假的新景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太原市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工程,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办农业节会是催生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举措。南昌市、合肥市、长沙市、郑州市通过举办“花博会”、“龙虾节”、“桃花节”、“西瓜节”、“乡村休闲旅游节”等农业节会,唱好对外开放、发展经贸、提升形象这台大戏,集商品展示、成果推广、招商引资、文化娱乐为一体,对于提升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对于推介品牌、开拓市场、开阔视野、促进农民增收、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会起到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节会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打造了城市名片。

(三)实施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例如南昌市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近5年可谓成果丰硕,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共有228项立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72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23项;引进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各类良种605个,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90%以上。

(四)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做法是高度一致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认为,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继续坚持“稳中求进、转型提升”的总基调,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第一民生工程”,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努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建设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要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要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先进、产业链条衔接、储运物流配套、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每个区连片打造1—2个30—50平方公里范围,一二三产联动、产加销游一体、产村居业相融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市要建成2—3个国内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创新高地,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二)以培育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农业现代化,靠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很难成功,必须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市场机制、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模式来推进。要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抓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生产经营理念先进、品牌经营意识突出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品牌农业创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全力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创新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扶大、扶强、扶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以创办农业会节为抓手,有效促进生态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秉承“全域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提档升级农家乐,推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实施农家乐提升改造工程,在全市举办农家乐餐饮大赛,推选出代表我市特色风味的餐饮菜品,进一步带动周边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融合,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同志关于“市民下乡、村民进城”的指示要求,盘活农村资源,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转变,推动产村融合发展,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四)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秀美宜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文明主体责任制度和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优化农村生态格局,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发展,使武汉广大农村成为全市人民的后花园。在村塆污水治理方面,要重点实施一批生态化、分布式污水处理项目,逐步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收集、有效处理。在农业生产污染整治方面,要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规定,坚决拆除湖泊网箱养殖,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不断减少面源污染。整合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农村资源,规划建设具有良好田园风光、休闲游憩功能的复合型郊野公园。要加快美丽乡村发展带建设,每个新城区都要因地制宜,选择湖区、山区、湿地等风景最优美、人文有特色的区域,集中连片进行美丽乡村改造,把一个个美丽乡村“盆景”串连成一片又一片“风景”,汇点上美丽为全域美丽,让村民在绿色中乐居、让游客在美景中陶醉。

(五)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擎,积极打造科技兴农战略高地。构建“高精尖”都市农业技术体系。实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整合武汉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成果资源、资本资源,创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瞄准新的农业产业形态,着力构建与“高精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快“中国种都”建设进程,推进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多倍体水稻资源圃与中试基地、武湖种业博览园和标准化制种基地等“中国种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生物农业、创意农业等高端产业。大力创建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城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重点突出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农产品电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等,推进互联网+有机循环农业试点。

(六)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突破口,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市郊各区全面推开“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备全市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建立市、区、街(乡镇)三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督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及集体资金采购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运行;大力推进以武汉农交所为龙头的全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继续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支农工作,加快建立全市性的“融资平台”和“保险平台”。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上,加快推进“惠农贷”“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等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应用,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稳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社论)《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1日01 版)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学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学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 4月22日上午,我县按照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总体安排,在**大剧院隆重举行厅局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2016年高考时政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从经济生活热点而言,可能要从以往重点关注“需求”转向“供给”,尤其是“供给侧改革”,而其中之一就是“结构调......

经验做法:坚持“三链同构”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径

近年来,县针对耕地面积广、单位经营规模小,农产品总量大、特色精品少,农业产值高、综合效益低的实际,在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中强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探......

下载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