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做青团”。
一、共青团的创建
1.,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风,袁振英,俞秀松,叶天底八人正式发起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俞秀松担任书记(1899-1938浙江诸暨人)
2.,在广州东园召开。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施存统、俞秀松等二十五名代表出席。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也出席会议。陈独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书记),张太雷,高君宇,蔡和森,俞秀松。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青年共产国际的关系。大会一致同意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章程、等七个决议案。团的纲领明确了团的任务、性质和奋斗目标,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其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凡,承认本团纲领及章程,并愿服务本团者,皆得为本团团员。”
3.。出席会议代表30人,代表全国2000名团员。选举确定刘仁静、林育南、恽代英、邓中夏组成中央局,由刘仁静担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会议通过《本团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决议案》,政治上团服从党的指导,组织上保持团的独立性。大会发表的宣言中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拥护青年利益的团体,中国的青年农民、工人、军人、学生应当集合在他的旗帜下面,为他们目前利益奋战。”
4.18名代表代表全国2400团员。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人,当选总书记,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了实现团的青年化,团章把入团年龄由十五至二十八岁改为十四至二十五岁。
5.,三十九名代表,代表全国5万团员,总书记。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
6.(1902-1946)果:党团关系正式写入团章。
7.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新形势,为团结各界青年加
入抗日救亡斗争行列,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组织的决定,将共青团组织变为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1937年10月至1939年4月,为培训青年运动骨干,西青救会在陕西泾阳县创办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后称“安吴青年干训班”,朱德任名誉主任,冯文彬、胡乔木分别为正副班主任。青训班的宗旨是:“坚定刻苦、勇敢活泼、民主团结、虚心切实。共办十四期,总计培养1.2万抗日干部。
中共中央决定:“。”中央青委由陈云兼任书记、冯文彬任副书记,负责领导全国青年抗日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
向”的演讲。
抗战时期青年工作特点:
育、婚恋、娱乐、改善生活等)。
主义、山头主义。
二、社会主义革命地和建设时期的青年团
1.团的重建——团第二次改名
*1946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任弼时建议中央重建青年团,同年8,9月任弼时两次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题讨论重新建团问题。
*柴厂建立了第一个工厂团支部
2.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召开
议”。决议规定了团的性质: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坚决地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先进青年们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去团结与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是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教育青年的学校。入团年龄一般应为十五至二十五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应该比过去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更为广泛的吸收各民主阶层中的青年积极分子入团。以扩大自己的群众性,但是它仍然是中国青年群众中的先进积极分子的组织,而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青年团体。党团关系: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组织上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系统,党无权直接命令青年团。青年团内的党员,必须服从党的一切决议,并以不疲倦的说服教育工作和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巩固党在青年团中的领导。
3.表共340人,代表全国团员十九万人。4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4月22日-24日,青年团一届一中全会召开。会议选出冯文彬、廖承志、蒋南翔等九人为团中央常委。冯文彬(1911-1997)当选为书记,廖承志、蒋南翔委副书记。
4.邦作了《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6月30日,毛泽东接见了大会主席团成员,即席发表了题为《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重要谈话。
5.邦作了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胡耀邦当选团中央第一书记,刘西元、罗毅、胡克实、王伟、梁步庭、项南为书处书记。
6.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的工作报告。胡耀邦第三次当选团中央第一书记,书记处成员有:胡克实、王伟、杨海波、王兆华等八人,候补书记徐惟诚、胡启立等四人。受极左思想影响,会议提出所谓“青年工作上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强调团的工作要以”阶级教育为纲”。除去700万超龄团员,团员数量大幅下降。
7.小结: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历史性地界定了影响至今的团的性质、工作方式、组织
方式、党团关系。
58年以前团的工作呈现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青字号”系列工作。
53年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讲话,总结了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规律。58年后,团的工作受党内的极左思想影响步入低谷,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发展萎缩。这个阶段团的工作,受三届三中全会的影响,严重忽视了代表青年利益,把青年工作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
三、新时期团的工作的发展
1.4800万人,韩英作了题为《为伟大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
2.书记。王兆国作了《团结全国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
会议成果:
(1)恢复共青团“后备军”的提法
(2)团员年龄规定为14——28岁
(3)团章增加了“团干部”一章
3.,作了题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继往开来》的工作报告。会议成果:
明确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颁布了团员证制度、代团歌;审议通过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
把“四有新人”写入团章。
宋德福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延东,李源潮、张宝顺、刘奇葆、李克强、洛桑、冯军为书记处书记
4.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报告。李克强当选第一书记,刘鹏、袁纯清、吉炳轩、赵实、巴音朝鲁、姜大明为书记。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提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青年文化园、保护明天行动),“跨世纪人才工程”(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
5.1998年6月19日至24日,共青团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作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团的职能“三个服务”的目标取向,周强当选为书记处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有:巴音朝鲁、孙金龙、胡春华、黄丹华、崔波、赵勇。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提出构建青少年组织体系、青少年服务体系、青少年参与体系和青少年信息网络体系
6.作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党中央常委吴官正在开幕式上祝词说:“实践再次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强大生力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我们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牢固桥梁和纽带。三个代表写入团章,团的工作提出社会化、项目化构想(青年中心、青年卡)。
7.1.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建功立业、育人成才”的工作思路
2.提出新时期青年的培养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明确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
4.团的工作步入系统化、制度化、社会化、项目化的快车道。
5.团的工作形成社会品牌:两大工程、四大行动,希望工程,青年中心等。
6.共青团组织已经成为向党和政府输送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团的性质
1.团的性质:
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团章》修正案,规定了团的基本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2.团的基本特征:先进性和群众性构成了团的性质的基本特征
先进性是共青团的政治属性
1.奋斗目标的先进性。
2.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3.组织原则的先进性。
4.组织成员的先进性。
群众性是共青团的社会属性
1.社会联系的群众性。
2.组织界限的群众性。
3.组织目标的群众性。
4.工作方式的群众性。
共青团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1.在贯彻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中体现团的先进性。(政治意识——永远跟党走) 2.在围绕社会经济建设开展团的特色活动中体现团的先进性。(服务意识——大局、社会)
3.在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作用中体现团的先进性。(模范意识——敢为天下先)
4.在代表和维护青年的特殊、具体利益中体现团的先进性。(维权意识——青年之家) 5.在创新团的自身建设中体现团的先进性。(组织意识——凝聚力、归属感)
共青团的性质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1.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团的性质的争论。
• “纲目论”——以先进性为中心
• “趋同论”——以群众性为中心
• “板块轮”——先进性与群众性此涨彼消
• “协同论”——先进性与群众性和谐发展
团的性质的不变性
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不变
甘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社会定位不变
引领青年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社会实践不变
服务青年全面发展的社会职能不变
团的性质的可变性:
配合党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的变化,团的工作思路是可变的。
按照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教育青年的活动模式是可变的。
适应社会变革,不断翻新的青年工作的载体是可变的。
贴近青年的社会发展,服务青年的工作方式是可变的。
党团性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党与团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都是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不同点:
第一、先进性的程度与质量不同。
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执政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组织而言,对党员的要求是终生制,而团员是阶段制;党的干部是直接管理,团却不然;党员占民众比例4%——6%,而团员占青年的比例20%——30%。
第二、先进性的内容、方式不同。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无私奉献,为全体人民谋福利来实现,而团的先进性则是通过“建功立业、育人成才”,促进青年进步发展来实现。
党团关系的历史发展:
党团关系的历史沿革与变化
• 二十年代,政治领导———平行发展——两种倾向
• 三十至四十年代,紧密领导——青年工作部——间接领导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领导制度化——两点论——独立工作——党团关系进党章 • 五八年之后,党的绝对领导——团的自主性丧失
• 新时期党团关系新发展,十二大恢复党团关系一章——十三大党群关系的理论
——1989年十二号文件:群众团体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支柱性力量”
• 九十年代前后,团管干部的尝试
• 八十年代“青红帮”昙花一现——跨世纪团干部大批进入党政干部的后备梯队——
红色接班人现象
正确处理党团关系的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党团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的原则(团的“三个没有”:政治纲领、理论基础、政治任务)
正确处理党团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对党负责与对青年负责相协调的原则
正确处理党团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的原则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
《中国共青团史》观后感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系所有学生干部共同观看和学习了中国共青团史。 通过这次认真而又深刻的学习,我对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
中国共青团史讲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鸣是一种情感体验,它可以使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理解彼此的感受。在总结中可以适当运用举例和比喻,增强表达的效果。请大家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写总结时要把握好时态,既要回顾过去,也要展望未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共青团史心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