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的看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谈谈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大学生回流中小城市
——当光荣与梦想遭遇冷峻现实
青共校编号 410946
院系年级 工程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姓名 郭潇
学号091279017
联系方式1529838798
5关键字: 大学生 就业 中小城市
概述:眼下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大学生群体一反常态的选择回到中小城市发展?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竞争公平,工资待遇高,创业成功率高,创业空间广阔。中小城市生活质量更高,求职创业机遇多,竞争不激烈,城市文化突出,并且有优惠政策。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理性,选择城市也越来越慎重,中小城市似乎已经成了先于大城市的第一选择。
一、大学生就业 “回流”潮
曾经,大城市是所有大学生心驰神往的天堂。大城市现代、雍容华贵、环绕着财富和权力,这些无一不是大学生一直奋力追求的。而对于那些偏远的中小城市,大学生们当年曾是如此的不屑一顾,仿佛在那里工作生活是社会地位低下,人生价值没有得到实现的象征。
如今,大学生就业率高低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就业结构、就业地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眼下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大学生更多的青睐。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数据显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
到底是坚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当蚁族,还是到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城市去就业创业?是考虑生活成本,还是更看重未来预期?是要安稳,还是艰苦打拼?在就业的选择上,怎样才是理性的态度?
究竟是什么驱使着那些当年高喊着“不留大城市誓不为人”的充满理想与狂热的大学生群体一反常态的选择回到中小城市发展?
二、就业“回流潮”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的标准
选择工作的城市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抉择。选择的城市很有可能将是自己度过终生的地方,因此理性的大学生们会愈发的慎重。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往往考虑这几个层面:薪酬待遇、精神文化生活、职业发展空间。一个城市是否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优厚的薪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是这个城市能否对大学生产生致命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当大学生进行选择的时候,会考虑城市的特色、发展状况,自己能否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等因素,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归属地。
而在分析一个城市对自己事业的前景如何时,首先会考虑城市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个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纳能力,而且每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自己希望工作的行业在这个城市受到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机遇的大小。
其次,考虑城市的文化。大城市的文化比较单一,一些中小城市的文化底蕴比较丰厚,因此可以让自己得到精神层面的栖息和净化,不必为大城市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所牵扯。一些大城市只会让心灵愈加的空虚,失去归属感,成为心灵的浪子。
再次,考虑城市的发展状况。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竞争也就会越激烈。激烈的竞争会让自己的求职之路变得崎岖而又坎坷,竞争不激烈的城市可以给自己更多选择的余地,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喜欢的职业。
而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整体思想下,财富,地位,权力对大学生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向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二)追逐大城市——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大城市对毕业生有着不可比拟的魅力。选择前往大城市发展,正是近年来这么多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蚁族》主编、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说,大学毕业生趋向大城市就业是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且正常的现象,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这个趋势,国外也有这个现象。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娇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从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有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而导致他们毅然选择留在大城市,希冀着飞黄腾达的一天。
对于毕业生,大城市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首先,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竞争公平。一线城市发展配套设施齐全,聚集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择业。大城市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而在中小城市往往“关系网”复杂,外地大学生难以施展才华。
再者,大城市里的工资待遇高。专业相同、能力相当的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的城市就业,工资的水平是不同的,有时差异很大。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企业的工资会比中小城市高很多,而工资待遇恰恰大学生们普遍最关注的问题,毕竟维持问题才是最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不仅如此,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大城市工作,个人进步比在中小城市快很多。大城市走在经济发展的前端,最先接触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能够紧跟或超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也能让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而全方位的提升自己。
更吸引大学生的是,大城市拥有很高的创业成功率,创业空间广阔。在经济
发达的城市,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当今社会专业化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这时,有特长、专业化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
在这么多优势光环下,尽管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但大学生们还是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
(三)回流中小城市——是做尘埃还是做金币
当大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增大时,回到中小城市发展是一名大学生理性的选择。
统计资料表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大连、厦门等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发生了颠倒: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 “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开始选择回流到中小城市。
大学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考虑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最直接的会考虑必然是生活成本问题,大城市房价和物价普遍偏高,在大城市生活的日常开支要比在中小城市生活大很多。而且,中小城市的生活质量可能更高,因为虽然工资较之北京、上海等地区从数量上看要少一些,但相比大城市的高消费高支出,在中小城市用更少的钱能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然后大家便会考虑就业竞争的压力,近两年大学扩招,毕业生人大幅上升,大城市就业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这一现状使大学生的心态愈发务实,开始考虑其他的城市。而中小城市现在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求职创业机遇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对一些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来说,自己的求职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另外,中小城市的城市文化更突出。如今所有的大城市都开始趋同化,变得追求财富与效率,形成紧张的生活节奏。相反,二线城市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城市韵味,生活的步伐没有那么急促,精神世界也可以得到满足。
而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也出台了很多鼓励与优惠政策,这使得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发展有更多凸显个人价值的空间。中小城市重视人才,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清了现实,开始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然后再决定自己的最终归属。而在客观的现实下,中小城市似乎越来越适合他们,于是,大学生们开始大批的往中小城市迁移,最终形成就业的“回流潮”。
三、直面就业“回流潮”
就业回流潮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必然会有其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首先,这可以为中国紧张的就业问题创造一个喘息的机会。如今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国家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群体向中小城市的回流,减轻了大城市的就业负担,缓解了大量毕业生积压在大城市的状况。
其次,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无裨益。
大学生们前往中小城市,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小城市与老百姓的生活、人民群众、社会实际更加贴近,对白领阶层更有需求。大学生们在这里更容易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物质和心灵的双丰收。
而选择毕业后先到中小城市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再
回到大城市工作,事业的起点会更高。这种逆向发展的道路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因此,应当积极的去直面就业“回流”的风潮,应当鼓励这种理性的选择。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不应盲目跟风,认定了大城市变不放手,这很可能便会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只有理性客观的考虑选择,才能最终走向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片热土。
四、回应就业“回流潮”
在当今这样人才至上的时代,人才的回流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这对中小城市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好好把握,不能错失良机。
中小城市吸引人才,不仅仅是引进一个人才本身,而是应当建立起引进人才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才能长期持续的吸引大学生到自己这里创业工作,最终实现大学生与自己的双重发展,实现利益的双赢。
当地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回流,并在创业的过程中予以必要的扶助和指导。
只有这样,就业的“回流潮”才能最大的发挥其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
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时间间真的很快,斗转星移间,我们已经大三了,很快我们就要面对就业的问题。也许觉得现在还早,但是早早地关心就业问题的话,我们在大学的美好时光里就能很好的把......
当今大学生就业趋向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
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看法一、大学生就业现状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