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步骤及案例举例Word 文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随文识字教学案例”。
(一)模式内容
第一课时:“六步”以随文识字为重点的模式
一、激趣导入 随题识字 揭示课题
二、借助预习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三、精读课文 随文识字 朗读感悟
四、总结升华 回归整体 朗读全文
五、复现生字 指导书写 培养习惯
六、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
第二课时:“五步”以集中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 拓展积累
三、复现会认字 强化巩固
四、识记会写字 注重方法
五、指导书写 培养习惯
(二)模式的解读 1.第一课时模式的解读
(1)激趣导入 随题识字 揭示课题
比如《爷爷和小树》(人教版一上),题目中“爷”是会认字,其中“父”字头是本篇课文要学习的新偏旁。所以我们的教学步骤是复习“爸”——学习“父”字头——将“爸”的下面的部分换成“爷”的下半部——“爷”——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板书“爷爷”——强调第二个“爷”读轻声——再板书“小树”——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爷爷和小树的课文,齐读课题。
这一过程,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巧妙地渗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期待。(2)借助预习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适当留些读读课文、记记字形等口头作业。这也为课上读准、读通课文节省时间。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进行: ①回顾预习,自读。
②认读生字词、轻声词、多音字、长句。③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此环节的三点说明:
第一,几个小步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整合。比如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直接读课文,根据读书情况再纠正读音;有的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就可以舍去这一环节。
第二,可以结合有特点的字的形来记住读音。二年级可以结合预习和生活实际了解一些名词的意思。比如《称赞》中的“清晨、傍晚”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可以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意思,初步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三,努力做到巧妙地从关键词句进入篇的学习。(3)精读课文 随文识字 朗读感悟
①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 “三个心中有数”。这一步是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心中有数:一是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要心中有数;二是每个生字的形、义和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的联系要心中有数;三是朗读指导的任务要心中有数。
这三个“心中有数”决定整个模式实效的关键。切忌每个字都要随文而识,每个自然段都进行朗读指导。
比如《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共有10个生字: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四个新偏旁:两点水、四点底、父字头、人字头。根据“三个心中有数”,把这些识字任务进行归类:爷、暖、冷、伞、热进行随文,因为它们的形与义与文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随文有利于识字,识字有利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而其他的字则定位:会读,感知形和义。第二课时再给予集中强化。
②主线抓“脊骨”,切忌“平铺直叙”。
主线可以是顺序式,也可以是顺序式;可以以明线为主线,抓语言文字,也可以以暗线为主线,抓人文内涵。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抓住课文的“脊骨”,切忌平均用力,没有重心,没有升华。
比如:《称赞》(二上)
主线一:谁称赞谁——怎样称赞——为什么称赞(感受真诚)—称赞的力量。升华点:真诚称赞的力量。
主线二:称赞了谁——抓称赞后的变化,初步感受称赞的作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引出怎样称赞—为什么称赞(感受真诚)——称赞的力量(情感升华,进一步感受称赞的作用)。围绕称赞的作用引导学生走一个来回。升华点:真诚称赞的力量。
③训练点紧紧围绕“重点”,切记“单打独斗”,体现“团队精神”。
训练点制定的原则:体现年级(学期)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突出教学重点。A随文识字点 a关于随文识字点的两点认识:
一是面向全体字:从整体来看,每个生字都在学习过程中随文巩固读音,感知字形,感悟字义。
二是尊重字的差异:其中有的字的形或义与文本紧密的字,要巧妙地提取出来为读懂课文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字形,在语境中了解了字义。主要抓文本中的关键生字,以一类字为主,如果二、三类生字是关键字的,可以兼顾。
如《称赞》:粗糙(二类字)、泄气(三类字)
板凳(一类字)椅子(一类字)b关于随文识字点的三点说明:
第一,分层要求
处在起步研究阶段的老师:此阶段的教师,对随文识字的本质的认识还处在模糊阶段,所以随文识字(形、义)点做到“精”。不要因为贪多而把课上的支离破碎。要把字和文“融”在一起。
处在深入研究阶段的老师:此阶段的教师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随文识字的本质认识会更清晰,课上能够驾驭自如了,随文识字(形、义)点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当增多。
第二,研读文本,把握重点;研读生字,找准结合点。
不是因为随文识字了,就忽视了文本阅读的重点了。要根据文本的重点确定随文识字点。
第三,整体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考虑一课书的教学目标。B朗读指导点: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朗读指导点。不要平均用力。比如《称赞》这篇课文,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以及体现称赞作用的小獾说的话是朗读指导点。在进行读书指导时,还要结合关键词语、标点,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着读书,引导学生将“话”在头脑中变成“画” C词句训练点
a词语积累点。如:《从现在开始》: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b句子训练点:根据学期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
一、两个(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点。
比如,《爷爷和小树》(一上)。通过“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树。”引导学生感悟“哪有什么”句子的表达方式。
《称赞》(二上)通过“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坐的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拿起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感悟“做与说的关系”句子表达方式。C想象说话点。
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一到两个想象点,巧妙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如
可以是勾画板书总结升华;也可以结合拓展延伸升华。比如:《爷爷和小树》,可以引导孩子想想小树还会给爷爷做什么?如果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结果会怎样呢?升华人文,朗读全文;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心里话等等。(5)复现生字 指导书写 培养习惯
这一环节是一些重要词语再读一读,引出要写的字。对会写字进行扩词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指导。书写体现结构指导的学期要求)(6)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 2.第二课时模式的解读(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2)朗读课文 拓展积累
此环节弥是上节课的延伸。课后有一些拓展积累的练习题可以在读课文之后完成,体现“内化、积累、运用。”如《称赞》中的“一个比一个好”“闻了闻‘看了看”如果放在第一课时完成,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如果脱离文本情境进行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里文本太远,不利于学生随文识字,所以我们在低段不提倡脱离文本情境的拓展训练。(3)复现会认字 强化巩固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会认字,就是先是让生字从课文中走出来让学生认读,然后再放进新语境中,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新组成的短文或诗歌,从而落实认读字的学习目标:在语境中会认。(4)识记会写字 注重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是会写字。要重点学习在第一课时中“不被重视”的字,或“没有被重视的扩词、记字形练习”。充分利用汉字的钩子规律进到学生识记,注重方法的指导,注重识用结合。一年级注重引导总结方法,二年级要注重指导用方法。
(5)指导书写 培养习惯
主要指导第一课时没有指导的字。一年上册注重基本笔画,下册注重结构,强化习惯的培养;二年级注重体现自主写字,归类指导,以学定教,顺学导教,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模式的效果 1.给一线老师提供了上课思路。
我区低年级教师队伍年轻教师居多,他们从大学走进小学的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积累;有经验的教师积累的一般都是“先集中后讲读”的阅读教学经验,对“先随文后集中”的模式认识也不是很清晰。因此,此模式对引领广大教师对“随文识字”的研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了随文识字的实效。
原来听随文识字课,总感觉是“识字加讲读”的拼凑,课上一大片,文学生没有时间读,字也没有识扎实。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两个重点都没有落实。经过此模式的研究,老师对随文识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努力做到“读识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随文识字的实效。
四、研究后的思考 1.有了模式后怎么办?
为什么要研究模式,那是因为老师们不会上“随文识字课”,不能把握随文识字的主旨,所以,要出模式。有了模式后,是不是要全部照搬模式呢?不是。广大教师要学会辩证地使用模式。
2.怎样引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模式?
因为教材特点不同,因为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不同,因为老师的教学积累不同,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用模式,最终达到“把握本质,打破模式,追求高效”的教学境界。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随文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民心佳园小学二年级谭彩宏随文识字教学既是一种教学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意图上力图体现的一种教学思想。《......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
讲座:浅谈“随文识字”营里小学 常认燕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到底识......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
低年级随文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