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行政伦理学答案”。
1.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对象是公共政策领域及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或行政人员的道德性及其价值选择作为研究对象。意义:1)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念。2)有助于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3)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4)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2.行政伦理规范的内容及作用:廉洁奉公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勤政为民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求真务实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一般作用:1)对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定道德秩序有维护作用。2)对以法律规范为主的其他社会规范有补充作用。3)行政伦理规范对社会有着教育和示范作用。4)行政伦理规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和进一步巩固,并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行政伦理规范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创有促进作用。对行政人员的作用:1)对行政人员行为有导向作用。2)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规范作用。3)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调整作用。
3.行政人格三种模式的区别:1)社会形态不同:依附人格产生于农业社会,工具社会产生于工业社会,独立人格产生于后工业社会。2)行政模式不同:依附人格是统治行政,工具人格是管理行政,独立人格是服务行政。3)文化基础不同:依附人格的基础是神权忠君。工具人格的基础是理性至上,官僚主义的科层制。独立人格的基础是自由创新。4)人际关系不同:依附人格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工具人格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独立人格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4.行政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1)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同:法律:由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范围是全体公民。纪律:由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定的。调整范围:仅局限于行政人员的公务行为及与公务有关的其他行为。2)内容和层次不同:法律: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纪律: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纪律规范在法律规范基础上。
5.正义观及正义观的实践意义:正义是合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道理,原则和准则。实践意义:1)正义是社会的“平衡器”。2)正义是人的行为的“校正器”。3)正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进器”。
6.社会主义行政理想的基本内容:廉政勤政。1)社会主义行政理想是指行政人员把服务精神贯彻行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政的服务价值的职业选择和道德追求的总和。2)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从实质内容看主要是廉政理想和勤政理想。廉政理想就是把实现公正廉洁作为价值追求,勤政理想就是把“为人民服务”当做奋斗目标,它把公共行政建立和维护公正的社会生活秩序作为其实质内涵之一。强调为社会无条件的提供公正无私的公共服务。
7.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及行政权力的关系:职责一致,权责一致。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的关系:1)一定的行政职位包含相应的行政责任,在一定岗位上和承担一定职务的行政人员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这就做有职有责,职责对应。2)行政责任是协调,监控不同行政职位的重要工具。3)行政责任是行政组织和社会公众监控行政人员行使其职位权力的必要手段。4)行政责任为行政人员个人协调好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1)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时期有序化。2)行政责任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行政权力的因素。行政权力是确保行政责任最终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
8.行政人员行政良心的基本内容:1)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收到的惩罚,及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2)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3)行政人员不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9.行政人员的他律与自律: 行政“自律”与“他律” 二者之间,“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内在根据,“他律”机制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行政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因而,“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根据和目的,“他律”则是手段。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0.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构成: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特点:1)人大监督植根于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人大监督的主体素质较高,审视位置相对超脱,分析评价事物具有客观的公正性。3)人大监督的覆盖范围较大,监控客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象,包括本级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4)人大监督的具体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作保证,具有权力制约的有效性。发展趋势:1)监督机构将更加统一和健全,当前全国人大没有设立与监督权相对应的机构,绝大多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这样就会使得这项权力的行使因缺少结构的保障而无法落到实处。所以,未来的人大监督将会更加重视监督机构和程序的完善。2)权力的授予与监督将逐渐统一。当前我国人大监督的监督者是有利益的牵连关系的,权力授予与权力监督相分离,权力的授予时统一的。而权力的监督各不相同。这样必然会在权力监督方面造成混乱,从而影响监督功能和效率,因此也是一个发展趋势。3)逐渐的外部监督为主,内部监督为辅。外部监督由于监督者地位独立而容易发挥监督作用,而内部监督则由于监督地位不独立或掺杂不良的人际关系而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所以,应当逐步弱化各级机关的内部监督或取消其某些内部监督职能。
11级行政伦理学课后复习题学生一、名词解释1.行政伦理p1 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监督......
浅谈现代行政伦理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
一、名词解释1、2、3、法治观:公共行政的法治观也是依法行政的理念,它是对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条件下的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 权力观:所谓的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行......
试卷代号:118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6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伦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20分)1.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概念,伦理学这个概念......
期末作业考核《行政伦理学》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行政伦理学:主要是指以政府及行政组织和个人的活动、行为和观念为对象的应用伦理学,是获得伦理规范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