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学期 期中复习 鲁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鲁教版化学期中复习”。
2004年上学期 期中复习
一.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复习 [主要内容]
1.通过观察化学变化,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推断出水的组成,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物质具有可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5.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构成的关系,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6.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7.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主要用途;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8.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
9.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识要点]
(一)基本实验技能 1.药品的取用
“三不一少”
(1)固体药品:药匙,镊子
(2)液体药品:瓶盖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2.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3.物质的加热
(1)“外焰”;三不:过热的容器不骤冷,不与灯芯接触,试管口不对着人。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呈45°角。
烧杯、烧瓶加热,应垫石棉网。4.溶液的配制:
计算、称量、溶解 5.物质的分离
(1)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6.常见气体的制取
固体和固体反应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液体和液体反应反应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空气法排空气法 气体收集装置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7.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
氧气: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二)地球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
氮气 N2 78%
二氧化碳 CO2 0.03%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N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稀有气体 2.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解于水
有三态变化
(2)化学性质: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
碳氧气点燃 C O2 CO2
为什么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对于木炭来说,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点燃 Fe O2 Fe3O4
铁丝为什么弯为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集气瓶底为什么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
③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燃 石蜡氧气点水二氧化碳
④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水与常见的溶液 1.水的组成①水经电解后在电源负极生成氢气,在电源正极得到氧气,其体积比为2:1。可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原子个数比H:O=2:1,又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所以水的化学式为H2O。2.水的净化:
净化方法 除去杂质类型 静置沉淀 沉降固体 吸附沉淀 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臭味 静置沉淀过滤 将不溶性固体从液体分离 过滤蒸馏蒸馏 得到净化程度高的水 净化程度顺序 净化程度增强吸附沉淀 3.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剂
(3)溶质 4.乳化现象
5.溶质溶解于水,热量的变化:NaOH、NH4NO3 6.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ga%Bgb%
(四)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 氧化物纯净物酸化合物碱盐 2.概念辨析
(1)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宏观)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宏观)区别 或由一种分子构成(微观)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或由多种分子构成(微观)混合物没有一定的组成,各成分保持原有的性质 联系 转化:几种纯净物混合可变成混合物,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可得到多种纯净物。(2)
物质 单质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宏观)其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微观)区别(宏观)其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微观)联系 转化:不同单质进行化合反应可变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分解也可得到单质。(3)化合物按组成和性质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五)微粒构成物质 1.分子、原子、离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
分子←化学式(如:H2O)
原子←元素符号(如:O、Fe)
离子←离子符号(如:Na、Cl、Mg(3)性质:(4条)
①质量都很小
②都在不断地运动
2)
③粒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的性质相同
(4)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原子构成:原子很少且具有复杂的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原子的基本特征。3.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六)认识化学元素 1.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由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 区别 元素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原子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Na、Na原子则是个体,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都称钠元素,(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性质稳定,也称惰性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个 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
2.元素符号
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元素周期表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和H。物质的组成:
宏观微观分子
元素物质原子离子
(七)物质组成的表示
1.化学式
意义:(1)表示物质及组成元素;
(2)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2.化合价
法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化合价与化学式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气态非金属单质大都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如H2、O2、N2、Cl2。b.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金属和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如He、Ne、C、S、Fe、Zn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a.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 b.标上化合价
52 c.化合价绝对值约简交叉即为原子个数。如P2O5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如:H2SO4中,H是+1价,O -2价,求硫元素的化合价
(1)×2x(2)×40x6
4.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N:H:S:O=(14×2):(1×4×2):(32×1):(16×4)=7:2:8:16(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N%2N(NH4)2SO4×100%
14×2(141×4)×232×116×4×100%21.2%
(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ABAB ABAB
鲁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测试题I. 单项选择。1. The 29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London _________ two years.A. in B. after C. about D. till2. It _________......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鲁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沂源县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本次考试满分150分,其中包括卷面分10分,阅卷时要有专人根据学生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规范,按10、7......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要点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一、要清楚学习内容(1)了解多面......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上来看,虽然级部整体学风浓厚,数学成绩较好,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