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欧洋威指导教师:黄文胜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又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从2003年6月起,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首批确定了304个试点县,覆盖农村人口9300余万人。为了扎实、稳妥地做好试点工作,国务院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连续下达了一系列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管理、机构改革、资金筹集管理以及国家部分特困地区政策的文件,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护航。从总体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良好。但是宣传深度不够和农民自我保健、互助共济意识较弱等因素制约着农民参与这一制度的积极性;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本文试着通过揭示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1]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制度创新;行政监督
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与农民自己在合作化运动基础上创造和发展40多年的“集体公益金支付主要部分、农民个人支付一小部分、共同分担风险的社区集资合作医疗制度” 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的特点在于:政府承担“筹资、组织、管理和监督”的“主导”责任,从而使农民创造的社区合作医疗制度演进为“政府承担主导责任”的、具有一定社会保险性质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着力推行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是暇不掩瑜,当前新农合工作还存在下列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不懈的努力。
一、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农民反映较多的有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报销比例偏低。补偿少,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还是偏重;二是医药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制定不科学。起付线定得太高,农民担心小病不受益,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定得太低,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不能[2]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报销手续太繁杂。特别是转院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农民意见较多;四是关于定点医院的规定限制了农民选择医院的权利,不利于各医疗单位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农村居民参合的动力还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农民主动参加为辅。由于各级政府按参合农村居民人数进行定额补助,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多参合,就能多争取到上级的补助款,能够使辖区内的农村居民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等受益,所以各级政府通过签订工作责任状的形式层层下达指标,保证了一定的参合率
[3]。另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刚刚运行不久,虽然政府部门花了很大的精力及财力进行宣传,但是农民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部分农民认为大病保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惠及自已,所以主动参合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持观望态度。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益率低和实际保障水平偏低。目前,新农合管理机构管理的医疗基金存款利息按活期利率计息,未能充分利用基金存款规模较大的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基金存款的报酬率,基金整体收益率低,增值有限,从而部分影响了新农合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医疗基金实际保障水平偏低,还没能真正有效缓解大病农民的费用负担,经提取某区2007年度费用总金额最高的20名参合农民的业务数据,发现该20名参合农民支出总费用计171.83万元,实际补偿费用15.84万元,占比9.22%,只及补偿平均线26.29%的三分之一。对大病农民补偿比例偏低,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4]
(四)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操作不够规范,存在违规现象。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随意放宽新农合病人住院标准。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未认真落实各项住院管理制度,存在挂床现象。有些医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乱开药,开人情方、大处方及超标准出院带药。定点医院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大大高于市场药店。参保农户发生的药品费用在获得合作医疗报销后,仍高于药店零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由于地域限制或自身的一些原因,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未能有效地指导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处罚措施,致使监管力度不足[5]。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各定点医院新近开展,各医院新农合的窗口人员对业务特别是合作医疗管理软件不是很了解,摸得还不是很透,致使部分工作存在偏差。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生事物,以前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供借鉴,而且各地的具体情况也不很相似,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学习总结,在学习总结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可能是新农合存在一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不高,提供补偿的资金量有限,致使农民受益面窄,补偿标准有限,保障水平也难以大幅提高。各定点医疗机构及医生本位主义作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致使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过快,保外费用比例过高,农民难以真正得到实惠。有关单位违规操作,造成了新农合基金不必要的损失,明显削弱了基金“大病补偿”的力度[6]。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不高,提供补偿的资金量有限,致使农民受益面窄,补偿标准有限,保障水平也难以大幅提高。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制度创新。要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完善制度设计。要扩大门诊的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要逐步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最大限度降低药价。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人情方、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要因地制宜对妇女及儿童等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重点以发生在周围的医疗费用报销典型事例,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活动,让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同时在进一步优化住院费用补偿方案的前提下,在财政补贴提高、基金规模扩大的有利条件下,切实扩大药品、检查可报范围,提高该类药品、检查的报销比例。积极探索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制度的可行性,提高农民的受益面,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使更多的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三)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益率。一方面在确保足额发放参保农民医疗费用补助的基础上,对基金的沉淀金额进行合理运作,转为各个期限的定
期存款,使基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应积极向上级反映以争取新农合基金能够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优惠利率计息,切实提高基金的报酬率。
(四)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准入、退出制度,要制定好新农合基本用药和诊疗服务管理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乱收费、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检查等一些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侵蚀了新农合健康成长的基石。同时,各医疗机构要清楚了解新农合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推行的一项“民心工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要树立以民为本的信念,实实在在降低农民就诊的医疗费用,提高保内费用比例,让农民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为民、利民和便民。
(五)建立系统的行政监督,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到资金管理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的收、管、用方面如何透明和公开的问题。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面对庞大的参保群体,必须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将乡镇农医办设在卫生院大厅,农民就医在挂号窗口缴费,另一个窗口报销,审核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一人次报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既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避免了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确保数据准确,方便农民报销。
结语
总而言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试点至今已有七八个年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具体的管理和执行的原因,有些就只能从制度层面寻找原因了。我相信,只要坚持把农民权益放在首位,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新农合制度及运行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会得到农民的热情参与,一定会受到农民的赞赏及真心拥护。
注释:以上资料数据和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
参考文献:
[1] 毛彩菊.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 文姚丽;我国医疗保障中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年
[3]北华大王群;李永强;论政府在构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责任[J].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周贤君,李立清.以农民满意度为视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基于湖南省中方县的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杨仕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政府承担责任的法理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6期
[6]刘国发,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筹资机制.中国卫生经济刊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改革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监管和医疗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综述孙太清一、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生产经营方式由人民公社转变为家庭经营方式,传统农村合作医疗陷入了危机。这次农......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张兵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BJY09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推进新型农......
筹资问题资金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赵丕和李学军认为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在于多方博弈.认为“地方套中央的钱”,农民想赚中央政府的钱。并指出,需加大对农村卫生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的健康问题更加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总结传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