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第Ⅰ卷
注意:本卷共32分,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选项涂黑,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言文段,完成1~3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①,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宵注视着后人,② ;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退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激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1.文中画线的词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秘籍 寻出破绽 B.琢磨 潜移默化 C.思辨 顶礼膜拜 D.云宵 惊诧莫名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方百计 蜕变 激发 B.千方百计 蜕变 迸发 C.处心积虑 退变 激发 D.处心积虑 退变 迸发
3.依次填写到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我们往往败下阵来 ②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①我们常常笑到最后 ②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①我们往往败下阵来 ②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D.①我们常常笑到最后 ②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行回声》诗歌朗诵音乐会长歌当哭,讴歌了人民军队与百姓的真情,以当代视....角重新审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②杨家三兄弟杨德麟、杨毓麟、杨殿麟,有两位为创建自由独立的共和国殒身不恤。....杨殿麟因二位兄长就义而病发,但仍努力支撑起杨家。
③这座别墅,地处云雾缭绕的山间,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地点太偏僻,故而
高二语文试题
第1页 显得茕茕独立。.... ④随着国家推行国际标准计量管理,制称这一老行当已日薄西山,将要进入历史博物....馆,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
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⑥《月下独酌》一诗表现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蔡襄的《荔枝谱》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加工、运销、功能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
B.央视新推出一档以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带领受众进入了那些依然鲜活的旧时情境。
C.某影片票房失利,评分也不尽人意,导演强烈指责个别影评人在未观赏作品时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
D.正确履行职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已是大势所趋,《监督条例》明令禁止打击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政不作为行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囧”之文化考
“囧”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地区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如果把“囧” 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时,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
高二语文试题
第2页 再完美不过。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囧”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接受了这种新鲜的诠释。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新华字典》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而我们的后人在一千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之囧。6.下列选项中关于“囧”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囧”字是目前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之一。B.“囧”字最初来自日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象形文字。
C.“囧”字被网民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从这个字可以想象出人的表情。D.“囧”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其形状像古代的窗户,有窗就有亮,引申为光明之义。
7.下列不属于“囧”被网民迅速接受并使用的原因的一项是()A.代表新技术,新文化的网络催生了新事物。B.古老的象形造字法使“囧”具有了新的含义。C.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接受了新义的诠释。D.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可以彼此产生文化认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台湾地区网民把日文“Orz”替换为“囧rz”,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
B.现代网民表达“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时使用的“囧”字,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高二语文试题
第3页 C.因为网民参与了“囧”字的造字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得汉语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D.“囧”在网络中的应用,或许会使增加一条新的解释,后人使用新的含义的时候,也会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
三、(每小题2分,共8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⑧敖:通“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⑨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⑩罔:网。罟:网的总称。(11)犛(máo)牛:牦牛。
9.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培育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砸破。.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出售。.D.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莫:没有 .10.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11.以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高二语文试题
第4页 ⑨⑩⑾⑦
⑧
⑥
⑤
④②
③
①
B.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C.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B.惠子举樗之例,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说明庄子的理论是不会被众人认可接受的。
C.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与大的辩论,庄子的语言雄辩、精辟,从而使惠子也认为大瓠、樗、嫠牛都是物有所用的。
D.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第Ⅱ卷
注意:本卷共88分,请将以下各题答案工整书写在答题页上,写在试题上的不得分
四、(共21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4.诗歌鉴赏(6分)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如此凉冷,加之秋风秋雨,更感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抺上了深秋的基调。
高二语文试题
第5页
②
①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 “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这个“寒”字只是反映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5.根据前后语境,填写恰当的名句。(6分)
(1)对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屈原在《渔父》中是这样回答的:“,是以见放。”
(2)当形容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李密《陈情表》中的“,”两句。
(3)《逍遥游》中这样描述大鹏鸟向南海迁徙:“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16.江西滕王阁有一幅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3分)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对于沙皇而言,除了金银矿产和宝石,没有什么比木材更适用的东西了。为此,冬宫还专门派了一个名叫托可可夫斯基的监工。他是一名很严厉的监工,工人们如果完成不了定额任务,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2月的一天,因为第四班组的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看到这一幕,卡尔觉得心寒,既替那名伐木工人感到可怜,更为自己感到可悲,什么时候,这样的日子才是一个尽头啊?
高二语文试题
第6页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有一次,卡尔抬圆木上火车。不巧,一根圆木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随手拿了一个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昏死过去。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因为没有医生,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3个月后才勉强能下地走路,腿仍然有点瘸,每走一步,他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里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发现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他的妻子和儿子抱着他大哭,托可可夫斯基看见卡尔进来后,吃力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卡尔刚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
安葬完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翻开那个日记本,读着读着,卡尔的内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死亡了,因为当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是患了肺炎后,立即让他搭装运木材的火车到城里医治;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士兵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沙皇的残余势力要处决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一股小部队已经在开来的途中;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再不逃走,工人们面临的只有死亡……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林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读完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由于没有了工人,到来的士兵们也就很快撤离了。后来,有一部分工人又回到了伐木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什么都没有说,都选择了留下,并且是把他们各自的家人一起接来的。他们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今天的西伯利亚,还是那么的寒冷,但却有一个充满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摘自《西江月》,有改动)17.小说一开始,工人们为什么恨可可夫斯基?小说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8.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高二语文试题
第7页
19.联系全文,请你说一说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
20.结合全文,试分析本文结尾段的妙处。(6分)
六、(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
高二语文试题
第8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 二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注意:本卷共32分,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选项涂黑,写在试卷上不得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2、下列词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弥天大罪如出一辙励精图治凤......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2012年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本卷共24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36分,每小题3分)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