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我见_理解中学生心理之我见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59: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理解中学生心理之我见”。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我见

张瑞

甘肃省泾川县合道中学

邮编:744300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在此谈谈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时代的发展需要呼唤心理教育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未来的社会是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的社会,所谓自由发展就是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 1

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素质结构,是教育工作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外,也尤其重视人的心理素质。如果说人的身体素质是生命的物质载体,那么,心理素质则是人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一切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心理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还比较稚嫩,因而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所谓心理问题上指个体心理生活领域中出现矛盾、冲突,发生了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不协调,甚至产生失衡、焦虑、痛苦等异常表现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就农村学校而言,轻微的心理偏差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态度、不良行为倾向和不良生活方式,如自卑、虚荣、说谎、懒散、任性、厌学、畏难、怯场和自我中心等;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社交恐慌三个方面,这些学生在情绪上表现出紧张、心烦、孤独、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笨拙等异常反应;严重的心理疾病现象也个别存在,学生因不堪压力和挫折而自杀、弑母、精神失常等现象常见诸报端。

三、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目前,就农村学校而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家庭方面,六成以上父母外出打工,形成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隔代管理根本不能蔚籍孩子孤寂的心灵,即便父母在家,也多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

理负担日益加重,同时,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身体,既无暇也不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校方面,应试教育的变相存在,超负荷的学习强度、升学的压力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教师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即使注意到了,也由于农村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而爱莫能助、束手无策。

(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因素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的善意批评和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对此,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求异思维和创新的火花,积极的因素,但是实际上却常常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三)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因素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父母们因忙于事业而无暇顾及,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教师同学贪心里话,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到事就会惊慌失措,甚至崩溃。

四、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以及产生的原因,条分缕析,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和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营造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学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时,还要优化班级管理,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因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地依赖于所处班级心理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因素

学校应重视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活动,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自我保健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确立认识目标,激起自信,积极进取,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努力完善自我。“哲学贫困”是一切心理问题的“万恶之源”,有了指导认识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习惯,就有利于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对于成长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反之,彼此冷漠,互不往来,甚至猜忌的关系易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帮助学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心;指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和道德品质,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合理的指导,平等对待子女,尊重他们的意见。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始终对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感到有依靠,主动向老师倾诉,在老师的帮助下就可以很好地调整心理和情绪,避免了心理问题的发生。

再次,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避免孤独封闭心理因素的形成。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破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同学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中起着不可低估,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发挥学校心理教育渠道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调动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因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给提供学生更多的有益 4

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影响,帮助学生培养起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能够正视艰难困苦,直面挫折失败,胜不骄,败不馁,以健康的心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参考资料:

1、石志海;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实践与科研》 2011年第5期

2、胡华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11期

3、李志广;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提高途径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27期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摘 要:“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对现在的独生子进......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之我见张正贵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无形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及国家对教育投入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却让人忧心忡忡,辍学......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摘 要: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他需要教师、家长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持之以恒,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儿童开始。关键词:良好习惯;德育;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

培养中职生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培养中职生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之我见摘 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一个阳光向上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

下载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