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小架学练细节回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小架学练细节回顾
李建设老师赐教
一、预备式
两脚分开与肩宽并平行站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轻帖大腿,腿微曲,肩微扣,中正安舒,眼平视。
预备式非常重要,但往往被练家所忽视,尤其是初学者。欲将此式预备好,可以说千言万语也难以说清楚,这里不妨引用列位祖师的话,让阅者去自悟。“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反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二、金刚捣碓
接上式,重心左移,两手由体侧螺旋上掤,合以胸前(中线),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相距尺许,眼神注视左手中指,上体不得过分向右拧转要保持中正。此时,身体有一种合的感觉。重心随双手螺旋上掤先左尔后落于右脚。提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上体保持不变,重心仍在右腿。松右胯,在左手的引领之下身体绕后弧向前挤出,重心逐步落于左脚之上,左小腿垂直不得前塌,两手臂姿势基本不变;左手再向前上掤领,收右脚经左脚旁并提起,同时右手由掌变拳从腹前上勾,拳与眼平,拳心向内,左手掤后随右拳上勾由外向内划弧落至小腹,掌心向上。左腿支撑全身保持中正,右脚震地落下与左脚平行同肩宽。同时右拳落于左掌上,身体中正,眼平视。重心大部落以左腿。
本式之中须注意的是左脚前出之后,身体一定要绕后弧向前挤出,并保持两手臂姿势基本不变。即合住身体。同时,凡手向上则身体必须下沉。须知金刚一式乃整套拳之母,学者必须细心体认此一式螺旋緾绕、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上下对拉、等等太极劲路,以期打下良好基础。
三、拦扎衣
接上式,左手抱右拳螺旋上领而身体下沉,右拳变掌向右下划弧,左右手分开,身体重心逐步落于右腿,不停,两手向下向左捊,重心逐步落以左腿,随着两手向下向左捊右脚向右铲出,此时右手正好捊至身体中线,左手在身体左侧最远端,两手相距约肩宽,继续,由中指引领两手划圆弧到身右侧,左手则沿身中线弧形下落至左腿根叉住,右手与肩平并保持弧形,竖掌,意在右手小鱼际,眼平视余光注视右手,重心逐步落以右腿。右小腿垂直。在右手右划的同时带领左脚尖内扣。
本式须注意的是:
1、右拳上掤弧形向上,身体定要下沉,形成对拉。
2、身体在两手划圆弧过程中腋窝不能夹死,要保持一定空隙。
3、两手划圆弧须是中指引领并保持弧形面与身体平面平行,即立圆。
4、松肩坠肘,式成时右臂呈弧形。
5、双手从左向右,意念更应关注,必须以身体下沉为前提。
四、六封四闭
接上式,左手随身体重心稍右移升至胸前与右手合住,松右胯根,两手弧形向下捊身体重心随双手左捊移向左腿,双手不停再向左上向右按出,左手停以胸前正中距身体约10厘米,右手停以身体右侧如懒扎衣之右手。身体重心随双手划弧而逐步转向右腿,随即左脚向右收至与右脚并立,宽与肩同,脚尖点地,两膝内合。
本式须注意的是:
1、身体随手划弧时要走后弧,重心移之所向的胯部不可泛起,要合在此处。
2、式成时双手双膝要合住。移动重心时身体不可有起伏。
五、单鞭
接上式,丹田向下松沉带动右手向左划一小半圆,随即右手在丹田的催动下向右下划另半圆并变成勾手,有弹出之意,身体稍向左转,重心仍在右腿,提左脚向左侧铲出,松左胯,在左手中指引领下向左弧形掤出,重心逐渐落以左腿。左手左膝要合住,左手右勾手要有杠杆意味。左手左划的同时带领右脚尖内扣。
本式须注意的是:
1、左右手外撑而胸有内含之意。
2、左手外掤要立小臂走弧形,肘要下坠,要避免横向硬拨。
3、右脚在左手向左弧形掤出之时要向内略扣,做到上下相随。
4、上体保持中正,避免左肩过分内扣甚至扭身向右。
六、金刚捣碓
接上式,左手先向左前略掤,随即在腰部带领下左右手顺时针緾绕向右转化,而左胯带重心进一步向左吃进,重心落于左腿,保持如是姿势,重心向右移至右腿,小腿垂直不可前跪,在左手的引领之下身体向左转,同时左脚外展,左手前掤引领身体向前,右腿前收至体前,右手由下而上勾至胸前与鼻同高,左手由外向上再向下回至小腹前,震脚落拳成金刚捣碓。
本式须注意的是:
1、身体启动之初要先向左前掤,做到手退身进。腋窝留有余地,始终有向左之意。
2、左右手要合住,有杠杆劲。
3、移动身体走后弧,重心不可起伏。
七、白鹤亮翅
如同拦扎衣,在向右铲脚后,双手划弧一并向右前方掤出,左手在身体中线右手在右肩前,两手相距尺许,左脚向右收至与右脚尺许脚尖点地成右虚步。
本式须注意的是:双手划弧一并向右前方掤出,身体要有上下对拉之意,即手欲向上,身反而下沉。右手划弧过胸线时一定注意避免手心上翻,要保持手心向左不失掤劲。本式成式后双掌仍有上托之意,但身体仍要下坠。双膝要合住。
八、搂膝拗步
松右胯根,身微向右转,在腰的带动下双手向胸前交叉,重心落于右腿,左脚向左侧铲出,两手在身体的带动下分开搂双膝,手到达双膝时,重心过渡到左腿,不停,双臂向上向内掤起如抱一圆球状,与肩平,重心绕后弧过渡到右腿,左脚内扣;双臂向下合,逐渐收右手以右腰际再由胸前推出,左手绕右肘尖再向左下划弧至背后命门成勾手。身体重心偏左腿。
本式须注意的是:身体中正,在身体左右重心转换的过程中要保持直立,并随转换扣好两脚。铲左脚时身体不可过分右拧。身体左右重心转换腰臀应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运行,不可上下起伏,身体始终保持下沉,臂上掤肩部不可上耸,意在两臂末节。
九、初收
身体重心向右移,右臂顺时针掤转,松右胯根绕后弧,两掌合力向左挤,重心移向左腿,动作不停,重心再向右两掌顺时针緾绕向右下捊,左脚顺势落于右脚前尺许脚尖点地成右虚步。
本式须注意的是:右手转圈緾绕不能丢失掤劲,要中指引领把圈转圆。起初外掤不能抬举肘部。(小臂弧形姿势基本未变)
十、斜行拗步
双手緾丝向右捊,左手循身体中线向上向左划弧掤出,同时左脚向左前方弧形迈出一步,此时右手呼应左手也向右后撑,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臂继续緾丝划弧由右耳向右前下推出,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左手也呼应右手向左外侧划弧外撑。不停,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左手臂继续緾丝划弧由左耳向前下与右手腹前交叉,左脚收向右脚旁再向左铲出,重心落在右腿,随着重心绕后弧向左移动,两手绕膝分开,其余动作如同搂膝拗步。
本式须注意:
1、斜行时左手左掤要由丹田发起,略为立掌,避免横拨。
2、右手划弧 2 绕圈要完整,不可向外侧横拿。左手亦然。
3、左手臂向前下与右手腹前交叉的时候,身体不可过分右拧,要保持中正。
十一、再收 动作同初收。
十二、上三步
起初动作同斜行拗步,只是左脚基本向前迈出,右脚盖步外撇脚尖横落在左脚前方,右掌同时横砍至胸前。转身向右,左脚再向左横迈一大步,重心落于右脚,右掌变拳划弧外撇至与右肩平,拳心向左上,左手划弧至左胸前。两臂有对拉外撑的意味。
注意:左右臂的杠杆劲,动作应在你上我下,你进我退的呼应中完成。
十三、演手锤
身体绕后弧将重心逐步移向左腿,同时带动右拳由右向左前左手处打出,左手掩于右拳上。右脚内扣,两腿内緾。
注意:打演手锤时丹田的动作,身体保持中正,肩胯均不得偏斜。
十四、金刚捣碓
身体继续向左前沉一下,两臂肘略收下沉,继而左按右掤对拉绕弧,重心逐步移向右腿,不停,身体绕后弧将重心逐步移向左腿,收右拳右腿,余同金刚捣碓。
注意:先缩身再外撑,细心体会欲左先右,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对拉劲杠杆力等。
十五、庇身锤
重心下沉全部落于左腿,同时左手翻掌向下按,右拳上勾,右腿前抬。成独立状,随后左手向左外侧划弧外撑,右腿向右扑步伸出,身体中正,右拳置于胸前,拳心向左,竖肘,在右肘的引领之下身体向下向右绕膝,左手 继续划弧至左耳,重心逐步过渡到右腿,然后右肩肘手依次向右外展,起身成右弓步,左手由左耳向前下置于胸前。身体在右手的引领之下继续向右吃一下,重心绕后弧向左移动,两臂边旋转边滚动边左收,右臂由右向下向左绕弧至身体中线,拳心向上,左手掌收回腰际,手心向上,右臂弧形向右掤,右拳置于右太阳穴,拳心向下,肘下垂,左手叉腰,小臂内裹,使左肩肘脚在一条线上,眼观左侧,耳听后方,重心落于右脚。左脚内扣。
注意:
1、左手臂外展要向正左侧不偏不倚,扑步时右手不得过胸中线,身体不可左拧。
2、向右绕膝中,一定是肩肘手依次向右外展,也要做到不前不后在正右侧。
3、庇身时胯部不可乱拧,注意丹田运转。
4、成势时手肘要与膝脚合住。尤其右肘不可外翻。
十六、青龙出水
身体合住继续向右吃一下,随即双臂向右侧外展与右肩平,左拳置胸中线,拳眼斜向上。绕后弧向左移动重心,两臂旋转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在重心移至左腿时两拳由下向内向上绕转丹田蓄劲,身体重心右移,将蓄劲向右放出,成右弓步。拳面向右,左拳置胸中线。
注意:蓄放要外形与丹田合住。身体不可上浮。
十七、肘底看拳
身体继续向右吃一下,尔后绕后弧向左移动重心,两臂緾丝使两拳眼斜向下,转左脚90度,左肘向左脚方向击出,身体左转,左臂向左外展,拳变掌,右拳划弧绕至胸前,右脚随左转身向身右伸出,重心在左腿,两臂顺时针向上向右划圈,左手至胸前,右臂至右侧与肩平,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右回收,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右拳继续划弧击向左肘下方,左肘亦随右手下击略转一圈,肘有下击的意思。左肘右拳左脚合住,两腋窝留有余地。
注意:
1、移动重心要丹田带动,坚持走后弧。
2、成势时左肘处要保持圆弧不可夹成锐角。身体保持中正。
十八、倒捲肱
右拳绕左肘弯向右前下击出,同时左手紧擦右肘尖回抽至左腰际,掌心向上,左腿弧 3 形后撤,重心落于右脚;腰胯微左移,左手后绕划圈由左耳向前下推出,左肘与左膝相合,重心落于左腿,同时右脚右手弧形后撤,右脚掌落实,右手弧形后划至右膝旁,手心斜向下;腰胯微右移,右臂向后向上向前下推出,重心移向右腿,左手左脚同时弧形后撤,左手至左膝掌心斜向下;依法可继续做四、六个。
注意:
1、步走蛇形,手走弧线;
2、身体要向下沉,不可在换手脚时往上起伏;
3、以腰为轴培养丹田转换。
十九、白鹤亮翅
倒捲肱一式行至左手左脚在前,不停,左手左脚弧形后撤但左脚靠拢右脚后即向左落于右脚平行的左侧略后,而右手同时划弧向右前方,重心落于右腿,不停,左手合住右手往左捊,重心逐步过渡到左腿,继续顺时向上向右划圈,引领重心复归右腿,收左脚于右脚平行的左侧点地成右虚步,双手向前上方掤出。
注意:双手划圈一定要合住,一起绕圈,中指引领把圈转圆,防止右手转而左手不转或听任左手自由相随的毛病出现,这样的动作更应关注左手。
二十、搂膝拗步 动作同第八式 二
十一、闪通背
右腿根松沉顺时针平转,带动右手顺时针緾绕划圈,当右手至右胯旁时,左脚向外撇90度,随即重心在右手的引领之下向左腿过渡,身体不转,右手向前下推出,掌心向前,手指向外,右手置于小腹前;不停,右手引领右脚弧形上步,身体左转,左手向左外撑,右手划弧至胸前中线竖掌,右脚向右侧偏后伸出,脚跟落地;双手顺时针划圈如同白鹤亮翅;带领左脚收向右脚约肩宽处点地成右虚步,不停,双手合力緾绕弧形劈向右脚尖处,意及地下,右手在右膝前,左手在左腰际,泛左臀,坠右胯;不停,左臀下沉,右手弧形上领,向右上方掤出,重心全部落至右腿,左手向下,上左脚叉步落于右脚外侧,稍向里一些,身体下沉,在右上左下对拉的同时身体右转180度,两脚跟着地旋转,旋转中左手由下向上行至左太阳穴处,右手由上而下落于右腿膝外侧,重心偏左腿双脚着地。
注意:
1、第一次上右步时要弧形迈步,并由右手引领;
2、“丢”的动作要有压板劲,杠杆力,右胯根下沉;
3、转身通背,身体重心要向下松沉,采用双脚跟着地旋转;
二十二、演手捶
右手外撇引领右脚外撇,重心随转身落于右腿,左脚横出一大步,其余动作同十三式。注意:出捶时身体不可左拧。二
十三、青龙出水
松胯根,身体略向右下沉,左脚外摆,右拳先向前下沉一下,身体左转,双手合力緾绕领右脚向前上步,其余动作同十六式。
注意:右拳先向前下沉一下,丹田随双手緾丝蓄力。二十四、六封四闭 动作同第四式。二
十五、单鞭 同第五式。二
十六、云手
身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带动左手向下划弧,右手在左手下划的同时略微向上并变勾成掌。随即右手向上向右划弧,重心到达右腿正好右手划弧到达右侧最外边,而左手正好划至小腹中线处,不停,左手继续循身体中线向上向左划弧掤出,重心左移,右手划弧到达右胯,继续向内到达身体中线,带动右脚向左脚并拢,此时左手云至左侧最外边,右手划弧到达身体中线;不停,右手循身体中线向上向右划弧,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当右手到达右 4 侧最外边时,重心落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左侧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此时左手云至身体中线下腹前,右手到达右侧最外边;如此左右云手。云手次数同倒捲肱次数。
注意:
1、身体保持中正,尤其上身不可偏斜,一定要保持正身。
2、左右手划圆要最大化,尤其循身体中线向上划弧时要身体下沉而中指引领,不可耸肩抬肘以防断劲。
3、手向上不过眉,向下则只要避免肘部伸直可尽量下沉。
4、手经中线时注意避免手心上翻,要保持手心向体侧成竖掌状。
二十七、高探马
当云手至左手在最左侧,右手到达下腹处,向左收右脚之时,此时右脚不落地而是顺势提起,右脚与地面平行,尤如上马状,重心在左腿独立支撑身体;不停,右脚向右侧撤步,重心逐步落向右腿,双手合力緾绕向下向右捊,当捊至左手到达身体中线之下腹处,掌心向上,右手弧形划至右肩头上,掌心向下,左右手如抱一圆球状,左腿顺势提起,不停,以右脚跟为轴身向左转180度,左脚尖外撇横脚落于右脚尖外侧叉步,双掌在腹前,左手回抽至左腰际,右手向下推按。
注意:
1、单腿独立支撑身体时尤要下沉,右捊时右胯不得泛起,上步撤步转身时要上下配合,协调一致;
2、右手向前下推出的动作应该是在腰的带动下完成。
二十八、右擦脚
接上式,右手回收与左手在腹前交叉,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左腿支撑身体,双手同时向外分开,右腿也向右蹬出,右手紧贴右腿沿大腿擦向右脚。
二十九、左擦脚
收手收脚并向右转身,右脚尖向外撇落地,双手交叉在腹前,身体变叉步,重心移至右腿,再同时分手蹬左脚,左手沿左大腿擦向左脚。
注意:
1、手臂开合均要带有緾丝劲。
2、两手交叉右擦脚时右臂在上,左擦脚时左臂在上。
三
十、中单鞭
接上式,向左后转身180度,同时收手收脚,双手交叉在胸腹前,左大腿抬起,左小腿下垂,整个身体如收缩状,不停,双臂同时向外弹击,左脚向外弹蹬。而后立即收回如起始状。
注意:
1、双臂同时向外弹击时也要由内向外拨弹并保持緾丝劲;
2、手到脚到并立即收回如起始状。
三
十一、击地捶
接上式,左脚向左前落地随即重心跟上,左手在中指引领之下向左前掤出如同“上三步”之动作,接着右脚叉步落于左脚前,右手划弧从右耳旁向左前推出,亦如同“上三步”的第二步,左脚再往左迈出一步,落脚与右脚平行,与此同时,左右手臂各自协调划出一个圈,左手在左胸腹前,右手在右肩头,左手在腰的带动下向腰际后抽,意在左肘,右拳则在腰的带动下向左膝前下击出。
注意:
1、击地捶打出时身体保持中正,腰胯不得左拧,松左胯根,右肩也不得向左下过分俯斜;
2、击捶是在腰的带动下左右手合力完成。
三十二、二起脚
接上式,右拳击地后,在腰的带动下似有反弹之意,左手向左下撑,右臂在右肘的引领之下身体向右移动重心,左脚尖内扣,松右胯向右转身带领右拳向右侧弧形下落至右膝旁,左掌则弧形上撩至左太阳穴处,重心移向左腿,右脚回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不停,重心移向右腿,右脚掌用力按压地面的同时,左右臂各自以肩关节为轴绕身体侧面转一圆圈,左大腿上抬,带动右腿向前上方绷踢与绕圈的右手相遇,右手拍击右脚面。
注意:
1、由击地捶起身翻转身体时,要先松右胯,右臂要緾绕,左臂要在左胯的带 5 领下向后向上绕圈至太阳穴。
2、臂绕圈、右脚压地、左腿上抬动作要协调一致,手脚齐到。
三
十三、护心拳
接上式,右脚落地,身右转,左脚随即向前一步脚尖点地成右侧虚步,双臂交叉胸腹前,身体下蹲交叉双手顺左膝切按,重心在右腿,两手先开后合,双掌变拳,双臂与左腿同时向前由外向内合抱,左脚下垂护裆部,左拳护胸前,右拳护面前。
三
十四、踢一脚
接上式,左脚面下绷,向左前弹踢,而左拳也循左脚踢出方向弹击,右拳则向右外侧弹击后收至太阳穴处。
注意:左脚弹踢要与左右拳弹击协调一致,并迅速回收。三
十五、蹬一根
两臂内收于胸前交叉,右臂在下,与此同时以右脚跟为轴身向右转180度,左脚落地,重心在左腿;两臂外撑带重心移向右腿,再收双臂右臂在上交叉胸前,重心再回到左腿,并提起右腿,右脚外蹬,同时两臂向外弹击。
注意:
1、转身以右脚后跟为轴,两臂外撑带重心落于右腿时,意在两臂如分山开岭一般,并身走后弧。
2、两臂相合时,身如团球样由外向内聚合且重心要向下松沉。
三
十六、演手锤
接上式,右脚蹬根后带动双臂回收,右拳弧形顺时针划圈带动右脚绕圈横脚落于左脚跟外侧,为身体向右后转身准备,右转身左脚左迈一步,左手顺左耳向前下,右拳在右肩头与左手呼应,重心此时在右脚,重心左移带动右拳向左前打出,左手掩于右拳上。
三
十七、小擒拿
接上式,右拳緾丝向左上勾,左手掩于右肘内,同时引领右脚向左脚前叉步,不停,左脚向左再迈一步,重心此时在右脚,左掌由胸中线向左前下推按,右拳变掌向右上方掤出,不停,左手继续向左上竖掌肘,右掌继续顺时针向下再向左肘下方推击,掌心向左,掌指向外。身体重心亦绕后弧向左移动至左腿。
注意:
1、成势时左肘处要保持圆弧不可夹成锐角。
2、右掌要旋转推击,意在小鱼际。三
十八、抱头推山
接上式,身体向下松沉,右手弧形向上与左手交叉,交叉之双手弧形向头前掤起继而弧形向右下切按右膝,重心转换至右腿,然后两臂左右外分,继续向上划弧向内合抱于头经双耳外欲下落胸前,重心复归左腿,同时收右脚至左脚旁,右脚再向右前跨一步,随重心再次移向右腿,双掌向右前方推出,左手在胸前中线距身体约15厘米,右手在右肩侧前。
注意:
1、上掤与下沉要对应;
2、两臂外分要圆要充分,尤其注意松肩,合抱时要有团聚感;
3、双掌向右前方推出,应走弧线,似有向前向上之意,成势时坐腕力点应在小鱼际;
三十九、六封四闭
双掌向右下顺时针划圈,动作如同第四式。四
十、单鞭 动作如同第五式 四
十一、前招
接上式,身体先略微向左随即重心移向右腿,左跨松,左掌合住左腿向左下向内向左前,并带动左腿上提,左脚向左前45度方向迈出一步,左掌向出脚方向前上方穿出。掌高不过眉。重心落于左腿。右掌随左掌之动作也划弧向右后侧撑出,掌心斜向下,两臂撑圆。
四
十二、后招
重心略向右移扣左脚,松右胯向右转身,随即坐实左腿,右掌合住右腿顺时针划圈并提起右腿,再向右前方迈出一步,重心移向右腿,右掌向右前45度方向穿出。左掌随动作 6 也划弧向左后侧外撑,掌心斜向下。
注意:
1、前招后招两式的动作一定要在髋胯的带领下,手与腿合住的前提下完成。
2、两手前后要有照应,应成为一弧形。
四
十三、野马分鬃
接上式,右掌向右上右后划弧,左掌最大限度下落至左膝旁,带动左腿上提向左前方弧形迈出一步,左掌前插与眉高,随即在腰胯的催动下向左外掤,重心移向左腿;松右胯,右掌也最大限度下落至右膝旁并带领右腿向右前方迈出一步,右掌向右前插与眉高,随即在腰胯的催动下向右外掤,重心移向右腿。如是左右为野马分鬃。
注意:
1、两手前后要有照应,而且更应注意后手;
2、重心要向下松沉,要靠胯的开合完成动作。
四十四、六封四闭
当野马分鬃动作做到左掌在前成势时,左脚外撇,右脚向左脚平行方向迈出一步,两掌收到胸前,随重心向右移将两掌如同抱头推山最后之动作向右前方推出。不停,双掌从右顺时针划圈完成六封四闭。
四
十五、单鞭
注意:
1、右肩不可向左向内扣,要以松左胯根为先。四
十六、玉女穿梭
接上式,身体中线下沉,带动双臂顺时针向上向右划圈,重心随之落于右腿,左手在胸前中线距身体10厘米立掌,右手在右肩侧尤如六封四闭,不停,双掌向下向左捊,身体重心复归左腿,双臂继续在下腹和左胯侧緾一小圈,左胯内裹蓄劲,随后在腿腰的带动下双掌向右侧前弹刺而出,重心移向右腿。外撇右脚并右转身左手随转身上升至右肩头,左脚向左伸出一大步,重心在右腿,同时,右手与左手在腹前互错,左手由右肩沿右臂下推,同时右手从左手下上抽至右腰际;重心移向左腿,右脚由左脚跟后向左叉步,右手向左与左手相交合抱胸前,随即右臂右腿相合向右转身180度,重心随即移向右腿,右手划弧到达身体右侧,左手划弧至胸前中线。
注意:
1、玉女穿梭之承接式一定要保持正身,中线下沉带动两臂完成由左至右的动作;
2、两掌前穿尤如青龙出水式,只是拳掌之分;
3、转身要正身下沉臂腿相合。
四十七、六封四闭
接上式,松右胯根双臂顺时针身前绕圈成六封四闭,同前。
注意:
1、双臂绕圈一定要与身体正面成平行的圆圈。
2、右臂成式时,右肘定要下垂。四
十八、单鞭 同前
四
十九、云手
本次云手基本动作与第一次云手相当,只是脚步采取后交叉步,而双手相合的内手稍过一点中线。
五
十、摆脚跌岔
当云手至左手在最左侧,右手划弧到达身体左小腹处,收提右脚然后向右前与刚才行进之方向成约30度夹角迈出一步,随即重心移向右腿,双掌向右侧前推出,动作犹如抱头推山最后之动作;不停,双掌向下向左捊,身体走后弧移重心向左腿,右脚微扣;右脚提起摆击双手,顺势右脚震脚落地于左脚处,左脚提起,双臂胸前交叉,身体下蹲,左脚向前紧贴场面蹬出,左手顺左脚前出方向下穿,右手向上向右划弧掤住头,左腿伸直、右腿屈曲贴地,臀部着地。正身面向左脚前方。
注意:1.摆脚应在腰胯的带动下完成,2.跌岔时铲左脚穿左掌和右臂上掤要协调一致。五
十一、左右金鸡独立接上式,左手继续前穿引领,而右手则划弧向下向后压按,右脚内侧蹬地,似有杠杆将身体向前支撑而起,重心前移,收右腿右手,左腿支撑全身,双手胸前立掌,不停,左手下按,右手上举,双手对拉身体,右腿抬平,小腿下垂,是为左金鸡独立,右脚向右侧一步落地,右手同步下落至右胸前立掌,双掌向右捊带重心向右落于右腿,右腿支撑身体左脚顺势收至右脚旁,右手心向下至右腹前,左手心向上至腹前,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左掌旋转上托带动左腿上提,同时右手下按至右胯旁,是为右金鸡独立。(或朝天蹬)
五
十二、倒捲肱
接上式,左脚向左后撤步,而左掌划弧由前向后,右掌由后向前,重心仍在右腿。其余动作同前倒捲肱式。
五
十三、白鹤亮翅 同前
五
十四、搂膝拗步 同前
五
十五、闪通背 同前
五
十六、演手锤 同前
五
十七、青龙出水 同前五十八、六封四闭 同前
五
十九、单鞭 同前
六
十、云手 同前
六
十一、高探马 同前六十二、十字脚
接上式,右手上领外掤,左手翻掌下按,右胯下沉,以双脚跟着地向右后旋转180度至两脚平行站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左后下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弧形向右下,左手弧形向左上如同杠杆进一步绕转,身体绕后弧将重心逐步移向左腿,右手弧形向左肘下方推击,左手弧形向左上竖掌,动作如同小擒拿后部分动作。双臂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上右下),接着左手下落右腿上抬右脚摆击左手背,同时右肘上抽与右脚相合上击,同时右转身90度,右脚落地于左脚弯处成十字脚(熟练后可打成震右脚落地于左脚处,随即提起左脚),右掌变拳划弧下落至右胯旁,左手掌上划至太阳穴处,重心落于右腿并支撑全身。
六
十三、指裆捶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侧迈出一步,右拳由右向裆前下击,左手配合右拳下击,左肘向左后弹击,形成对拉,整个动作似击地捶,只是右拳下击在裆前。
六
十四、青龙出水 同前六十五、六封四闭 同前
六
十六、单鞭 同前六
十七、铺地锦
接上式,身体重心绕后弧右移,带动左手向左向下逆时针盘旋划弧下落至左膝内侧,身体成右扑步,右手、臂亦与左手相合先逆时针划弧再向右后撩出,右手略高左手略低。
注意:
1、左手要划圆,右小腿垂直不可下跪。六
十八、上步七星
接上式,左掌前穿引领,右掌下按如同杠杆一上一下,同时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掌前撩通过左掌下再向前向上向后收至左掌腕处与左手相交,右腿顺势前出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双掌下沉,同时震右脚后跟。
六
十九、下步跨虎
接上式,右脚向后撤一步,身向右转90度,转身的同时身体下沉,两臂向外分开,两臂同时向拇指方向緾绕,两手到达双膝,重心落于右腿,扣左脚,双臂不停即划弧向前操起,双臂同时向小拇指方向緾绕,左脚也顺势前出脚掌点地成右虚步,左掌在前与肩同高,右掌在后于胸前中线处。
注意:
1、左脚前出注意膝胯内合,保持裆部圆满。七
十、转身摆莲
接上式,右掌从左臂肘弯处前穿,随即两臂外撑(右上掤左下按)并向后转身180度(以右脚跟为轴,左脚向左前方迈步),左掌在左膝处,右掌掤于头上右侧,重心此时在左腿,双掌向左前伸出,掌心向外随着重心再次转向右腿,在腰的带动下双掌向右上平捊,右腿重心坐实后两臂不停向下向左划弧,身体也绕后弧左移重心,(动作如同摆脚跌岔)左腿支撑全身,右腿顺时针前摆,摆击双掌,右脚落于原地并扣住脚尖,双掌则顺势前伸左前方,是为转身摆莲。
注意:
1、转身掤臂要支撑八面;
2、向右上捊时,身体一定要下沉,如举重物。七
十一、当头炮
接上式,身体绕后弧将重心逐步移向右腿,右小腿垂直;双掌向右后捊至右腿坐实后两臂不停向上翻起,同时双掌变拳,拳心向内,约与鼻同高,重心左移并下沉,将双拳冲出,右拳在后于胸前中线处,左拳在前与肩同高,两拳面均向前,重心前移左腿后迅即回复至右腿。
注意:
1、冲拳时胯部不可拧,要保持与原来的顺势;
2、抱拳的同时身体要合向右胯根,冲拳时胯部左送立即回收。
七
十二、金刚捣碓
接上式,重心右移,双手弧形回收,左拳变掌于胸前中线处竖掌,右拳收于腰际胯旁,其余动作同前式金刚捣碓。如果要继续练拳,则用右臂外掤,带动身体向右后转身,左手左脚前出,完成金刚捣碓。
刘必文
二OO七年十月
学练陈式太极拳需注意的几个要点编者按:本文作者(倪祥章)系中国武术七段,上海市老体协武术委员会教练,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有多年陈式太极拳的比赛和教学经验,其所教学生......
陈式太极拳传承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太极馆整理)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
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是太极王子王二平,在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新、老架一、二路中,取其精华,结合太极功法,组合而成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动作简单又不失......
新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2010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是新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取得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研究会在自治区武术管理中心、自治区武术协会及领导的正确指导和......
导言呼吸问题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到太极拳的内功,涉及到它与气功、与拳架、与推手、与技击等各方面的关系。其实,太极拳的内功主要是气功(当然还包括养性功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