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榜样
——论向沈浩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07日 人民网 《人民日报》
30余年前,小岗人摁下18个鲜红的手印,只为搞“大包干”填饱肚子,却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近6年里,小岗人又三次摁下鲜红的手印,只为表达对一位党员干部的信任与认可。
作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带领干部群众的6年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岗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被誉为小岗村的“顶梁柱”、小岗人的“主心骨”。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优秀典型。
作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为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如何当好带头人提供了价值标杆和行为取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把向沈浩同志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自觉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像沈浩那样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情谊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实际行动,像沈浩那样成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忠实执行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好基层带头人,就要努力找准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对于基层带头人来说,惟有找准适合本地的科学发展之路,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望。“小岗最需要发展,但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科学发展。”这6年里,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村容村貌变化最大,人均收入增长最迅速,村民得到实惠最多。沈浩被群众认定为小岗带头人,就在于他带领党员群众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岗科学发展的新路,一举打破了小岗村“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的窘境,更为小岗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好基层带头人,必须凝聚干部群众之力。“人心齐,泰山移。”干部群众中蕴藏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惟有团结凝聚才能发挥威力,基层带头人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工作能力则最为关键。客观地说,小岗村多年发展滞后,也与一段时间以来小岗人心不齐有关。沈浩积极推动小岗人放弃成见,在聚拢民心、形成合力上花了不少心思,在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上下了很大功夫,在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上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把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尽最大努力拧成一股绳。熟悉小岗村历史的人也不禁感慨:“沈浩凝聚了小岗人心,这是了不起的贡献。”
当好基层带头人,还需富有开拓进取之心。身处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惟有锐意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方能挺立时代潮头。在一定意义上说,基层带头人有没有这样一股子劲、一股子气,决定着这个地方能不能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发展奇迹。小岗人当年搞“大包干”开了敢闯敢干的风气之先,却在时代大潮中出现诸多不适应。沈浩推动干部群众甩掉思想包袱,突破陈旧观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不仅赢得了小岗发展的生机活力,也在这片热土上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对沈浩的勉励,揭示了基层带头人的最好评价标准和最高价值准则。沈浩已无语长眠,与他深爱的小岗人永远相伴。我们深信,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有更多的人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有千万个沈浩带领干部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再论向沈浩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基层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学校,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摇篮,是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梦想有多大,抱负有多大,基层的舞台就有多大。
基层有丰富的营养,根深才能叶茂。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选派选聘了一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干部的力量,给基层带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基层干部,包括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心系群众,踏实干事,得到了群众认可,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作为安徽省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沈浩在小岗村奋斗创业的卓越实践表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基层扎下根去,必能闯出新的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广大基层党员,要像沈浩同志那样艰苦奋斗、扎根基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为一方百姓谋幸福,永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扎根基层,就要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任务不落实,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对空,群众也最反感。面对一些人长期占用村集体资产、群众有怨气的情况,沈浩依法解决、毫不留情,群众信他敢碰硬、真为民。面对他这6年来带领党员群众为小岗干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从修路、盖房到种植葡萄、引进项目,群众懂他是在一心为小岗百姓谋福祉。“他是为小岗累死的!”“现在,我们的路、新房、广场、幼儿园、敬老院„„都有了,可是沈浩没有了!”群众的感叹与念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真抓实干、造福一方的干部,给地方带来的变化有多大,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扎根基层,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一个干部,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本质就是一名群众。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样的干部就会与群众产生距离隔阂。6年来,沈浩保持了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保持了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本色,扑下身子与小岗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从没把自己当外人,和我们农民一样”,群众这样感慨。他舍小家为大家,长年为小岗发展操劳奔波,也曾为不能陪老母而愧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小岗村像这样的老母亲太多了”,沈浩把小爱升华为大爱。
“小岗就是他人生的舞台。”沈浩牢牢扎根小岗,奉献了他的青春乃至生命,更谱就了他一生最动人的乐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的务实作风和高尚品格,必将给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以信心和力量,激励他们在基层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书写人生最瑰丽的诗篇。
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六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2日 01 版)社会发展转型深水区,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激烈的利益冲突,靠什么凝聚......
牢牢抓住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一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01 版)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鼓点,2013年即将画上句号,2014年正向......
温州日报评论员:互看激斗志 互学比干劲2013年03月28日 09:14:43来源:温州日报字体:大中小阳春三月,我市新一轮“互看互学”活动又拉开序幕了。“互看互学”活动作为创先争优、加......
人民日报评论员: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人民日报: 审丑也是丑态在微博上炫富、炫“干爹”、捏造一个“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曝不雅视频„„近几年,郭美美不时成为网络关注热......
2012评论员文章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引领学习风尚,党委中心组成为组织学习的“发动机”,许多党员干部踊跃到基层学习调研„„广大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