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推进新农村建设”。
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新形势下农村电气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供电企业的积极努力,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取得了突出成效。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投入巨资建设电网,改革乡村电力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农村电网薄弱、供电能力差、管理体制不顺、用电秩序混乱、农村到户电价高等突出问题,农村电气化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为新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对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目前农电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供电服务质量有待继续提高,农电管理基础还需不断夯实,农电管理体制需要深化和完善,农电队伍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农电整体发展状况难以持续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不断提高农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建立规范的社会供用电秩序,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对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产力低下,农业现代化道路漫长,农民收入增长依然缓慢。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的生产方式还没有转变,农业设施不齐全,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农业机械化覆盖面小,农机产品价格偏高,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分工受到限制,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依然增长缓慢。
近年来尤为突出的土地问题。农民失地问题日益严峻。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征地行为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与日剧增。土地任意流转,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当前农村土地产权不明和经营权有限
1导致我国农村土地仍处于无“市场”亦无“市价”的状态,流转秩序混乱。土地空置与荒芜现象。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耕地撂荒。这既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同时有悖于我国土地保护政策。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落后,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严重影响农业产量,饮用水质没有保证,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医疗服务不周全。基层民主不完善选举秩序混乱。在村委会选举中,违背选举规则,采取贿选,拉选票等手段操纵、干扰村委会选举正常进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干部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基层干部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科学生产意识不强,严重影响基层民主与经济的发展。村级监督体系不完善。村委会与农民自身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实施有力监督。两委的权责界限不清晰。好多农民与村委会不知道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职责范围,这给农村基层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障碍,严重制约着基层民主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是发展至之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经营。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得到缓解并逐步趋于缩小。
保护、有效利用土地。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确保土地市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能随便侵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必须尊重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必须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针对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使耕地闲置,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让农民工回流,加大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完善农村电网,扩大农村电网覆盖率,力争新农村建设实现“三通”通电、通网、通广播,使农民及时了解实事,强化农民与外界沟通。解决农村饮水灌溉问题,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组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河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搞好农村环境保护,改变村容村貌,健全公共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落实村民自治,完善基层选举制度。三是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强化农民监督能力,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三、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要求的提出,使许多来自“三农”领域的代表倍感振奋。大家认为,“四化”同步的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的根本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长期以来我们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与努力从来没有停止。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从统筹城乡的思路出发,10年来,从中央政策直接支持,到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推动农业规模化;从新农村建设,到现代农业组织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等等,可谓成果辉煌。立足于长期探索的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与时俱进地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其现实意义在哪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刘新齐代表说,“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有利于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彻底摒弃了传统的二元分隔,使“三农”工作呈现崭新面貌。现在,党的十八大及时提出“四化”同步,就是要使“三农”工作紧随时代,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3班李志伟
20113010203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
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平顶山市叶县党委书记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历史名镇,有8.4万亩耕地,6.2万口人,因历史典故王乔飞凫而得名。改革......
人,即人民。民,则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 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班 级安全工程1001班 任课教师边水燕 姓 名赵路遥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