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限时练(一)_古代诗歌赏析专项复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4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限时练(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诗歌赏析专项复习”。

高考轮训: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训练

(一)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 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2.(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蒙蒙细雨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

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

(2)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是怎样表达离人的深致情愁的?(6分)

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BD [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E项,“纯用白描”错。](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答案】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2分)诗人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2分)

2.(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答案:AC [A项,开头描写的是凄清的雨景。C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及情感的能力。借助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可推知呼应的句子。从“守朱门”和“两愁人”等词可知,这两句抒发了即将分离的凄恻哀伤之情。

【答案】 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写出相呼应的句子,得1分;两句诗的句意解析,各1分;从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3.(2017·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 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4.(2017·长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也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的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3.(2017·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BC [B项,“以动衬静”错误。“轻寒细雨情何限”是以景衬情,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C项,应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不能长留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形象、评价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须先分析形象——碧桃的特点。生长在“乱山深处水潆回”的荒凉僻远的地方,可见其遭遇之苦;“一枝如画”则写出碧桃的娇艳美丽。表层意思,这两句是写碧桃,实际上是词人以花自喻、感怀身世。参照注释可知,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满腹才华;但他“一生仕途抑塞”,可见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据此,便可作答。

【答案】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达了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诗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之感。(2分)

4.(2017·长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答案:CE [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2)【解析】 本题已经明确提示考生辨析“灯”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既然客观物象已经给出,考生只须辨别思想感情的不同即可。《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宿渔家》中的“灯”为诗人而燃,人们在灯前笑说,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答案】 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

5.(2017·乌鲁木齐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①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 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③流霞:神话中仙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轮金镜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

B.“永夜”以下三句中,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露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表现出词人此时的孤寂。

C.“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两句是写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是指京城,在词人心中,京城竟比月宫还远,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怅恨。

D.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用叙述、描写的笔调把月色的美丽迷人写到极致。

E.“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

(2)词作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6.(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 ①王官: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一个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5.(2017·乌鲁木齐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答案:AE [A项,“从海上”错,“碧海”是指“像海一样的天空”。E项,无“通感”。]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词人情感。“携取胡床上南楼”赏月,表达了对皎洁月色的喜爱迷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想象奇特。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答案】 ①对皎洁月色的喜爱迷恋。词人觉得室内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还要“携取胡床上南楼”,彻夜赏月。(3分)②对纯洁美好人间的期望。以“玉”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千顷素白,暗含除去人间黑暗污浊的希望。(3分)

6.(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1)【答案】BD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此“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官。]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的能力。本题是比较鉴赏题,可从意象、意境、情感及表达技巧上分析两句诗的异同。从所描写的意象可概括出两诗句的相同之处。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由此可知,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但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从所用手法上看,本诗颈联动静结合,而白诗都是动态描写。

【答案】 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2分)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2分)7.(2017·湖北省七市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离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7.(2017·湖北省七市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答案】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分析“寒”和“暗”字的表达效果,首先答出两字的表面意思,然后分析两字对抒发诗人情感和营造意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显得愈加寒冷,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每点2分)

古代诗歌鉴赏(一)

古代诗歌鉴赏(一)——写景抒情类和咏物抒怀类一、写景抒情类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

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语句补写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语句补写(限时:40分钟)1.(2017·佛山二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语言得体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语言得体(限时:40分钟)1.下面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B.拜读了您的大作,恕我......

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用语得体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用语得体(限时:40分钟)1.下面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B.拜读了您的大作,恕我......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师版) 一.【高考要求】(2003年): 鉴赏评价 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欣赏是语文高考中的“......

下载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限时练(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限时练(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