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知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式婚礼流程”。
中式婚礼知识:凤冠霞帔说历史
(一) 转载自 五月司仪强子 2010年01月14日 17:45 阅读(6)评论(0)分类:婚庆 权限: 公开
o 小
o
o
o
o
oo
“凤冠”是古代妇女高贵的礼冠,原本只是以金银打造成凤鸟形状的凤钗。后来经过各代的改良,成为今天博物馆中陈列的凤冠样式。这种凤冠是预选用金银做成一顶圆框形的帽子,再用做成花树的金花固定在帽上,并增加龙凤等装饰物。这样的凤冠,穿戴起来雍容华贵,是宫中及官家妇女的头饰。
后来,据说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皇后——马皇后,特别恩准民间嫁女也可戴用凤冠。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清末。
“霞帔”是源自唐代道教教主的服饰。当时道教教主多以“霞帔”做为法衣。唐朝皇帝信奉道教,敬重道主,就叫宫中的妇女也穿霞帔。后来习俗逐渐演变。官民妇女婚前全披帛,婚后才用帔。它已成为分辨
已婚、未婚妇女的标志了。到了宋代,必须是官家妇女才能在帔上绣织云霞文,一般人家的妇女只能穿不绣文的帔。到了明代,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穿用霞帔,只是后妃用朱色、金线,绣龙凤文。其他妇女只能用深青色绣云霞文或花鸟文,而且依官位高低而定。
明亡之后,清朝一度想强迫汉人改穿清装,因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作罢。当时新娘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结婚礼服。直到北伐革命成功,结婚的礼服才有许多改革,新娘多数穿西式的礼服了。
早年间,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地流传了800多年。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
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知识传统中式婚礼有很多禁忌,而且很多人认为如果犯了这些禁忌是不吉利的,所以弄清婚礼礼仪可以避免闹笑话,图个吉利!1、哭嫁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常常看见新娘哭嫁......
中式婚礼暖场万里河山披锦绣,华堂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喜结良缘共白头,主持人**给在坐的各位请安了!谢谢各位,热情,豪情,激情的掌声。本人非常荣幸应两位新人的邀请来到这为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场的朋友们大家新年好,谢谢大家热情的掌声!今天是公元2012年1月1日,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2年的同时,也将注定有一对相爱的人从此双宿双飞,牵起对方的手,走过这一生......
有请一对新人入场和新人拜天地,囍贺新人成连理,千里姻缘鸳鸯系,不忘父母养育恩,今日唐前拜天地,一拜天地,天作之合美又红,二拜高堂,全家幸福笑容容,夫妻对拜,白头偕老乐无穷,恩爱夫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