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账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危害
财政部发布的对部门行业 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指出,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单位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2002年度的财政部例行抽查结果也显示,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占53.6%。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尤其是近年来,“银广夏”、“蓝田”、“安然”、“郑百文”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相继发生,触目惊心,发人深醒。
会计信息失真带给社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它使造假者获取非法利益,坦诚者受到伤害,“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社会道德败坏,经济秩序混乱,甚至是由信息失真带来的国家宏观调控失策等。很少题词的朱隆基总理曾亲自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 “ 不做假帐 ” 四个大字作为校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可窥一斑。
一、会计做假的原因
首先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形成的直接参与者和“一线人员”,因此,分析假账的成因必须以会计人员为主体,具体可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情况。
(一)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1、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准则,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帐,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二)会计执业的外部环境不良
1、迫于领导压力
大部分会计人员都会感到,假账比真账难做,那为什么还要避易就难呢?最直接的原因除了中饱私囊外就是迫于领导压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如国内闻名的 “ 银广厦 ” 案、“ 蓝田股份 ” 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对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曾一言以蔽之,“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是很难做的!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需将利润做大;欲私设金库,又需将利润隐瞒„„”。
2、社会诚信缺失
近年来,社会诚信缺失已成为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拖欠债务,已造成金融系统的巨额呆账,严重要影响了金融秩序;个人拖欠债务,阻碍了信贷业务的顺利成长,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当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时,会计人员本身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3、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利界线不清,监事会、独立董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内部人控现象十分严重;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4、惩罚力度不够
会计造假虽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行为败露后,司法介入欠缺,对会计当事人以及指使造假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而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又有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在 “败露成本”与“机会收益”间比较,作为“经济人”,后者诱惑难挡,企业愿意铤而走险,便不难理解。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账
会计人员是造假的主体,因此,防止会计人员做假账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兼顾外部环境建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1、精通业务是基础
会计人员首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要精通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胜任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不仅仅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反映,而且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了。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精通业务,而对企业经营中涌现的新经济事项,才能做出专业判断,并进行客观地记录、反映,为企业、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2、道德素质是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有能力的聪明人若走上邪路比普通人更可怕。因此,会计人员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道 德品质教育。会计人 员要以朱总理提出的 “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 ” 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工作。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要有忠于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
3、熟悉法规是保障
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必须通晓并遵守财经法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修养,既懂得用法律来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厅为,做到知法依法。
(二)社会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而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管理、崇尚伦理道德”成为一种新趋势。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竞争经济,竞争的规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经济还体现为法制经济,通过各种市场行为的立法、执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还体现为伦理经济,讲究仁义礼智信,依靠义务、良心、荣誉、节操、人格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友好关系,以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合法、合情、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由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在会计活动中,重视会计伦理道德建设成为必然。否则,市场经济就会在不公平竞争中迷失方向,演变成“官商权利经济”、“虚假欺诈经济”、“贿赂垄断经济”。所以,会计——推崇伦理道德,这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在我国跨入 21世纪的时候,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会计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这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2、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内部约束机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定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确保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以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二是外部监督机制。加强银行、审计、工商、财政、税务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协调的整体监督体系。其次加大发展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社会审计监督,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约束会计舞弊行为,以保证公开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质量。
3、加大惩罚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前面已经提到,“机会收益”与“败露成本”的比较是造假者和潜在造假者决定冒险与否的关键。就实际情况而言,“压缩”会计造假的“机会收益”极具难度,而增加“败露成本”是非常现实的遏制手段。要想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的力度,尤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加大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同时与社会奖励机制相结合,建立诚信档案,对认真执法、忠于职守、坚持准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营造抑恶扬善的环境,要让人们觉得,不做假账更划算。
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不少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贪污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当今会计职业道德......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摘要会计工作渗透于社会经济活动各个方面,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的目的......
题目: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姓名: 班级:专业:摘要: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关系的日趋复杂,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其最直......
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作业课题名称: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学生姓名:罗飞指导教师:肖仲云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年 10 月27日摘 要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
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