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软件设计说明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业软件设计说明书”。
文档编号: LMS-02 版 本 号:
V1.0
文档名称: 项目名称:
软件设计说明书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编写: 学号:10006410 姓名:李春林 校对: 学号:10006410 姓名:李春林 审核: 学号:10006410 姓名:李春林 日期: 院系: 专业:
2013年5月8日
通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要求《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对学校全体学生的资料和考勤情况进行管理,通过每日的打卡把出勤信息输入到学校的考勤管理中心,保存学生每日的出勤情况,以便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同时方便班长查阅,即节省了人力,又省去了中间的很多容易出错的步骤。让学校学生的考勤管理更具有透明性,且方便管理。
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的功能、性能,是系统分析人员和软件设计人员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和完成后续设计与开发工作,为软件开发范围、业务处理规范提供依据。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在仔细考虑讨论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对《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划分、数据结构、软件总体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完成概要设计,作为软件详细设计的基础。
1.2 项目背景
项目委托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开发单位:*************************************。
考勤作为一个基础管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际管理和记录工作非常需要快速获知各个年级学生的每日出勤情况,以便于及时向班长反映学生出勤、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情况)。因此此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结合Accese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用VC++来实现运行。
1.3 定义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1.4 参考资料
[1] 国刚 周峰 孙更新编著
《UML与Rational Rose 2003》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 彭德中编著《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李佳若 《Accese2002数据库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06级2班 第二小组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相应的需求有:
1.具有输入、查询、删除、修改记录的任课老师,学院领导以及系统开发人员等系统管理员;
2.具有查询记录的学生作为普通用户; 3.能够对需要的统计结果提供打印输出;
4.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提供数据信息授权访问,防止随意删改,同时提供信息备份的服务。
a)运行环境
Intel486以上系列、AMD K6 以上系列等PC台式机和便携式电脑; 运行时占用内存:≤1MB; 所需硬盘空间:≤5MB;
软件平台:中文Windows2003/xp或更高版本;
b)条件与限制
由于时间比较短,使用计算机不方便以及对于网络编程不熟悉,本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没有提供数据的远程访问功能。对信息的保护手段仅限于设置用户级别,以及提供数据文件的备份,比较简单,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5.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1.主流程
1)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2)获取系统设置
3)显示主对话框(即主界面)
4)等待用户输入,如为学生:进入学生考勤流程(显示学生对话框)。如为教师:进入教师工作流程(显示教师对话框)。如为院系领导:进入院系领导流程(显示院系领导对话框)。如为系统管理:进入系统管理流程(进行授权)。如为退出:检查所有子窗口,关闭对话框,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
2.学生考勤流程
1)要求用户输入学号,姓名 2)学生身份检验
3)获取相关的学生信息并显示
4)等待用户输入,如为确认输入操作:读入操作,提交请求,更新信息显示,把操作信息写入考勤访问记录文件进行备份,显示考勤操作结果。如为完成相应操作:结束学生流程。
3.教师工作流程
1)等待用户输入:如为确认输入教师号:读入教师号,提交教师请求,显示教师操作的返还信息。如为查询考勤状态:显示考勤信息,如为退出:结束教师工作流程。
4.院系领导流程
1)等待用户输入,如为确认输入院系领导:读入院系领导,显示相应操作,显示操作结果。如为退出状态:结束该流程。
5. 系统管理流程
1)要求用户输入账号及口令 2)用户操作权限检验
3)根据操作权限级别显示系统管理对话框
4)等待用户输入,如为请假操作:进入请假操作流程。如为学生考勤库操作:进入学生考勤库操作流程。如为数据统计:进入数据统计流程。如为更改口令:要求用户输入口令,检验正确后更新。如为返回:结束系统管理流程
6. 请假操作流程 1)显示请假信息
2)等待用户输入,如为事假: 要求输入原因、时间,提交申请,等待审批。如为病假: 要求输入时间和相应证明的照片,确认为病假,等待审批。
7. 查询操作流程 1)显示学生考勤信息
2)等待用户输入,如为学生: 输入学生号,查询记录,显示数据。如院系领导:输入口令,查看是否有学生请假或病假审批,要求及时返回审批结果,修改相应信息。刷新数据显示。如为返回:更新当前记录,结束学生考勤操作流程。
8. 数据统计流程
1)等待管理员输入,如为开始统计: 读入统计条件,生成统计结果并显示。如为返回:结束统计流程。
3.2
3.2.1 总体结构
1)主模块调用:
2)学生考勤模块调用:学生身份检验模块,考勤查询模块,请假申请模块
数据库操作模块
3)教师工作模块调用:访问记录模块,确认考勤记录模块,考勤查询模
块,教师身份检验模块
数据库操作模块
4)院系领导模块调用: 访问记录模块,审批请假模块,考勤查询模块,院系领导身份检验模块
学生考勤模块,教师工作模块,院系领导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数据库操作模块
5)管理员模块调用: 管理员身份检验模块,考勤操作模块,数据显示
模块
5)考勤查询模块调用: 查询命令生成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
6)系统管理模块调用: 考勤操作模块,各身份检验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更改口令等设置模块
7)身份检验模块调用: 数据库查询模块
8)考勤检验模块调用:
9)考勤记录模块调用:
数据库查询模块
10)考勤操作模块调用: 考勤记录集获取模块,当前记录更新模块
更新显示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11)数据统计模块调用: 查询命令生成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
12)当前记录更新模块: 数据库操作模块
13)考勤记录集获取模块: 数据库查询模块
3.2.2 模块外部描述
1)主模块:从操作系统获得程序运行所需资源,显示主对话框,完成消息处理,调用相应的子模块。
2)学生考勤信息模块:检验输入的学生学号,获取相关的学生信息并根据操作结果予以刷新,读入用户输入的学生学号,检验学号信息确定操作合法性,对合法学生考勤操作,登记入访问记录库,数据库查询模块
数据库操作模块 对非法的学生考勤操作,提出警告,并返回。
3)学生考勤信息模块:检验输入的学生学号,获取相关的学生信息并根据操作结果予以刷新,读入用户输入的学生学号,检验学号信息确定操作合法性,对合法学生考勤操作,登记入访问记录库,对非法的学生考勤操作,提出警告,并返回。
4)教师工作模块:检验输入的教师号,获取相关的教师信息并根据操作结果予以刷新,读入用户输入的教师号,检验教师号信息确定操作合法性,对合法教师号操作,登记入访问记录库,对非法教师号操作,提出警告,并返回。
5)院系领导模块:检验输入的口令,获取相关的领导信息并根据操作结果予以刷新,读入用户输入的口令,检验口令确定操作合法性,对合法领导操作,登记入访问记录库,对非法领导操作,提出警告,并返回。
6)学生考勤信息查询模块:根据用户界面的输入生成数据库查询命令,向数据库提交查询请求,查询并显示查询操作的结果。7)系统管理模块:根据用户输入检验操作权限,根据用户输入选择调用不同的子模块,根据不同的操作权限,对数据进行保护。8)身份检验模块:根据输入的证号或口令生成查询语句,查询数据库,返回查询结果。
9)请假申请模块:根据请假原因进行审批,返回请假成功/失败结果。
10)访问记录检验模块:根据学生学号生成查询语句,调用数据库查询模块查询借书记录,返回查询结果。
11)系统操作权限查验:检验是否正确的用户与口令,返回相应的操作级别。
12)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显示考勤信息的数据项,根据院系领导或管理员输入修改,增加或删除。
13)数据统计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生成查询命令,根据要求进行查询,将所得结果显示给用户。
14)数据库操作模块:根据输入的数据库操作命令,完成相应操作,将操作结果返回。
15)查询命令生成模块:将用户界面的输入转换成为数据库查询命令 16)数据库查询模块:根据输入的数据库查询命令,进行查询,将查询生成的结果返回。
17)数据显示模块:将数据按照一定格式显示(列表),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格式。功能分配
1浏览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查询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插入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修改功能: 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删除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授权功能: 系统操作权限检验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3.3
6.接口设计 4.1 用户接口
使用基于对话框的GUI,用户通过鼠标的点击和键盘的输入完成操作,编辑框用于用户的输入。
4.2 外部接口
1.用户界面
使用Windows的标准对话框的形式,完全用对话框实现。应用工具:Visual C++。
1)主对话框:由六个功能按钮构成学生、教师、院系领导、管理员、帮助、退出
2)学生对话框:
学生学号编辑框: 用于输入学生学号; 学生信息显示区: 用于显示学生信息(姓名); 学生考勤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学生考勤信息 学生请假显示区:用于输入学生请假申请; 请假申请提交按钮:提交请假申请请求; 退出按钮:退出学生对话框。
3)教师工作对话框:
教师号编辑框:用于输入教师号;
教师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教师信息(教师号、教师姓名,教授课程号); 学生考勤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学生考勤(正常、请假、旷课、迟到、早
退等);
提交按钮:用于提交确认学生考勤信息; 返回按钮:用于退出教师对话框。
4)院系领导对话框:
院系领导口令编辑框:用于输入领导口令
学生考勤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学生考勤(正常、请假、旷课、迟到、早
退等);
学生请假显示区:用于输入学生请假审批; 时间编辑框:用于编辑年与月; 退出按钮:用于院系领导对话框;
5)管理员对话框:
管理员口令编辑框:用于输入管理员口令;
学生考勤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学生考勤(正常、请假、旷课、迟到、早
退等);
学生考勤信息修改编辑框:用于修改某些特殊情况的学生信息; 学生考勤信息录入编辑框:用于录入学生考勤信息;
6)系统操作对话框:由六个功能按钮构成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数据统计、数据备份、更改口令、返回。
7)学生考勤信息库对话框:
学生学号编辑框:用于显示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编辑框:用于显示学生姓名; 课程号编辑框:用于显示相应的课程号; 事假申请编辑框:用于显示事假申请; 病假申请编辑框:用于显示病假申请; 迟到编辑框:用于显示迟到; 早退编辑框:用于显示早退; 旷课编辑框:用于显示旷课;
“前一个”按钮:显示和编辑前一个记录; “后一个”按钮:显示和编辑后一个记录;
“移动到”按钮:显示和编辑指定学生学号的考勤信息; “修改”按钮:修改某些特殊情况考勤信息; “添加”按钮:增加学生考勤信息; “删除”按钮:删除当前的学生考勤信息; “退出”按钮:退出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对话框。
8)数据统计对话框:
统计条件单选框:用于选择统计条件类别(学生、教师、院系领导、管理
员情况);
学生考勤统计条件复选框:用于指定统计条件包含的相关项(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教师统计条件复选框:用于指定统计条件包含的相关项(教师号、学生学
号、课程号); 院系领导统计条件复选框:用于指定统计条件包含的相关性(领导口令、相关操作、审批日期);
统计输出设置单选框:用于选择统计结果的输出类别;
学生考勤统计输出设置复选框:用于指定输出项(学生学号、考勤状态); 教师统计输出设置复选框:用于指定输出项(教师号、课程号、查询的考
勤状况);
院系领导输出设置复选框:用于指定输出项(领导口令、审批结果、审
批日期、查询信息)
管理员输出设置复选框:用于指定输出项(管理员口令、考勤状态)
“开始统计”按钮:提交统计请求; “返回”按钮:退出数据统计对话框。
9)更改口令对话框:
旧口令输入框:输入旧口令; 新口令输入框:输入新口令;
新口令确认输入框:再输入一次新口令; 确认按钮:确认输入的新口令,并提交。
2.软件接口
使用Acce数据库的驱动程序,通过ODBC接口访问。
4.3 内部接口 1.主模块:
输入:操作系统传递至的各种消息以及用户的输入数据 输出:用户界面显示 上层模块:无
下层模块:学生考勤模块、教师工作模块、院系领导模块、系统管
理模块
2.学生考勤模块:
输入:学生学号、课程号 输出:考勤信息 上层模块:主模块
下层模块:学生考勤检验模块、请假模块、访问记录登记模块、相
关信息获取模块。
3.教师工作模块: 输入:教师号、学生号 输出:查询信息、确认信息 上层模块:主模块
下层模块:访问记录检验模块、相关信息获取模块。
4.院系领导模块:
输入:领导口令
输出:审批结果、查询信息 上层模块:主模块
下层模块:访问记录检验模块、相关信息获取模块。
5.系统操作模块:
输入:与系统管理对话框有关的各种用户及系统消息 输出:
上层模块:主模块
下层模块:系统操作权限检验模块、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数据统
计模块。
6.各身份检验模块:
输入: 身份验证号 输出:合法非法用户标志 上层模块:对应身份模块 下层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7.相关信息获取模块:
输入:身份验证号
输出:与身份验证号匹配的记录集 上层模块:对应身份模块 下层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8.访问记录登记模块:
输入:身份验证号 输出:操作结果信息 上层模块:对应身份模块 下层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
9.查询命令生成模块:
输入:用户界面的输入
输出:数据库查询命令(SQL命令)上层模块:查询模块、数据统计模块 下层模块:无
10.数据显示模块:
输入:数据库操作的结果集 输出:用户界面的数据列表显示 上层模块:查询模块、数据统计模块。下层模块:无
11.系统操作权限检验模块:
输入:用户名、用户口令 输出:合法/非法用户标志 上层模块:系统操作模块 下层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
12.显示更新模块
输入:
输出:用户界面显示
上层模块: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系统设置模块。下层模块:
13.更新当前记录模块
输入:
输出:操作结果信息
上层模块: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系统设置模块 下层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
14.数据统计模块:
输入:统计方式及其关键字 输出:统计结果视图显示 上层模块:系统操作模块
下层模块:查询命令生成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数据显示模块
15.数据库操作模块:
输入:数据操作命令 输出:
上层模块:学生考勤模块 下层模块:无
16.数据库查询模块:
输入:数据查询命令 输出:查询结果集
上层模块:各身份检验模块、访问记录登记模块、相关信息获取模
块、查询模块、系统操作权限查验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系统设置模块。
下层模块:无
4.4 功能分配
浏览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查询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插入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修改功能: 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删除功能: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模块
授权功能: 系统操作权限检验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管理员操作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
7.数据结构设计 5.1 逻辑结构设计
学生考勤表:由多个学生考勤记录构成学生考勤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院系
年级
专业
性别
迟到
早退
旷课
请假
整数(唯一标识)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教师表:由多个教师记录构成教师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教师号 课程号
整数(唯一标识)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教师姓名
院系领导表:由多个院系领导记录构成院系领导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院系领导口令
院系领导姓名
整数(唯一标识)变长字符串
访问记录表:由若干个访问记录构成请假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请假学生学号(BookID)姓名(ReaderID)请假时间(BorrowDate)销假学生学号(BookID)姓名(ReaderID)还书时间(ReturnDate)
整数(与学生考勤库中的学生学号对应)(唯一标识)
变长字符串(与学生考勤库中的姓名对应)
日期
整数(与学生考勤库中的学生学号对应)(唯一标识)
变长字符串(与学生考勤库中的姓名对应)日期 销假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系统操作员记录表:由若干个系统操作员记录构成 系统操作员记录的数据结构如下:
记录序号(id)整数(系统自动生成,唯一标示符)账号(Administrater)口令(Paword)
5.2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的物理结构由使用的数据库决定。
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主模块:连接数据库;
学生考勤模块:指定学号,姓名,读出考勤状态,记录考勤时期,对应课程号的相关信息,并把相关信息记录到访问记录模块中。
教师模块:指定学号,教师号,读出学生考勤状态,对考勤状态确认,记录查询日期,教师的相关信息,并把相关信息记录到访问记录模块中。
院系领导模块:制定学号,院系领导号,读出学生考勤状态和请假申请相关信息,对请假申请进行审批,并把相关信息记录到访问记录模块中。
查询模块:指定查询条件,提交给数据库操作模块。
系统操作模块:对学生考勤信息库操作,调用数据库操作模块对各个库进行相应操作,对数据进行备份,在授权操作中检验用户身份。
权限级别(Level)
变长字符串 变长字符串 整数 8.运行设计 6.1 运行模块的组合
程序启动后,进入主模块,用户的单击对话框按钮事件触发主模块调用各下层模块,进入对应的子对话框,同样由用户的输入触发这些模块调用其下层模块,完成相应操作。
6.2 运行控制
本软件控制流程:主程序运行,等待用户的输入,根据用户的输入调用各子模块。
6.3 出错处理及安全保密设计
1.提供丰富的出错提示信息; 2.提供一定的保密手段。
6.4 维护设计
设计说明书1 引言 水利方向一直是国家十分重视且投入巨大的方向,它关乎方方面面。百姓生命安全、水资源的利用、农业的灌溉等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但是,正因为它的无处不在,导致如......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名称:姓 名:姓 名:姓 名:姓 名:姓 名:指导教师:成 绩:软件设计说明书学 号:学 号:学 号:学 号:学 号:信息工程系 2017.05......
汽车租赁系统 软件设计说明书目录1.介绍 ................................................................................................................................
酒店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目录1.引言……………………………………………………….3 1.1目的……………………………………………………..3 1.2 定义…………………………......
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