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_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14: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题”。

第二单元(2)

一、选择题

1.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3.面对巨大的帝国版图(见下图),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

A.对被征服地区进行血腥镇压 B.致力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建立城邦制度实行民主政治 D.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体系 4.希罗多德在《雅典政治》中提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反映材料所说的变化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前期的改革

D.伯里克利后期的改革

5.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前,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打击非法交易行为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答案第1页,总10页

7.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 8.《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由此可见,上述规定

A.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残余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 D.对贵族滥用权力有所限制 9.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 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 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

10.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11.雅典民主政治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政治的发展进程,为此某中学开展了“民主政治的起源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哪些事实不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A.布维斯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与公民大会类似于我国人大常委会与人大 C.纳尔比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但不能对外宣战抵抗入侵 D.陶片放逐法规定必须放逐那些不称职的雅典国家公职人员

12.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

A.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13.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14.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答案第2页,总10页

1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6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海洋 B.蓝色象征着和平与祥和 C.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17.《十二铜表法》,是原先各项习惯法的汇编,因其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主要是为了解决

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B.奴隶与自由民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外邦人与罗马人的矛盾 18.与以下图片相关的制度出现在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1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这主要反映出早期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保留某些习惯法的残余 D.注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20.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2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2.丘汉平在《罗马法》中指出:“良以世界现存法系,其未受罗马法之熏染者,殆不一见。中日固勿论,彼素称独立之英美法系,亦难逃外„„以是欧美诸国之法律学校,罗马法列为要科。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材料表明()A.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C.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 D.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非选择题

23.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回答:

(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答案第3页,总10页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

(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4分)(4)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概括该材料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4分)

24.(10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四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五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人说这说明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2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可排除A项;综合题干“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选B。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C错误;D项无法体现。2.D 【解析】

A不对,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B不对,奴隶仍然受剥削、奴役;C不对,“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说明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追求公平公正,因此选D.3.D

答案第4页,总10页

【解析】

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皇帝,A与史实不符,B符合古希腊梭伦改革,C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D符合题意,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立法。3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4.B 【解析】

根据“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这一信息,联系雅典民主制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 5.C 【解析】

根据题干,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是因为洗衣人未能“按照约定”来办事,这反映了罗马法注重谨慎履行契约的原则,故此题应选C项 6.D 【解析】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前,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保护了物品的所有者的利益,表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此题应选D项 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说明了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容易造成多数对少数的集体暴政,答案选A,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主旨相反。8.C 【解析】

。从材料意思看,既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债务人在拘禁期间无力自备伙食时,由债权人供给,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没有体现。9.D 【解析】

”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可知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不公正的司法制度,ABC都无从体现,因此选D。10.B 【解析】

注意限制词“直接目的”,题干中的避嫌、注重证据等,应是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A是罗马法的根本目的,CD表述片面,因此选B。11.A 【解析】

A表述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中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因此布维斯不可能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答案选A 12.C 【解析】

答案第5页,总10页

注意题干信息“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说明成年男性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此选C 13.B 【解析】

首先联系教材所学,古希腊的地理特点是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将陆地隔成小块,这种特点使它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更适合它的国家政治形势应该是B——小国寡民。答案为B。14.A

【解析】民国四年即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这本历史书的作者呼吁一个维护发展民主政治、抵抗外来侵略的“伯里克利式”的杰出领袖人物;这在当时(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图谋分裂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有更深远的意义;A项“好战”是贬义词,对雅典公民也不适合(为城邦而战,为集体利益和荣誉而战)。15.A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B;资助贫穷公民是正义事情,不会遭到流放;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就扰乱了民主政治,显然A选项符合题意。1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奥运会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它的出现代表了当时古希腊文明已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由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所以现代人利用人工海洋试图展现希腊文明的特征,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无法凸显希腊文明的特征。17.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约束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维护平民自身的利益,平民通过斗争将原先的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1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它最早出现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即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答案选C,A发生在梭伦改革之前,B发生梭伦改革时期,D项发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19.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习惯法时期同态复仇的落后的传统。主要精神是氏族、部落成员或集体在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方给对方以同等的报复,以命偿命,以伤抵伤,加害者氏族或部落则交出惹祸人,以求得整个氏族或者部落的集体安全。故选C。ABD项材料均无法体现。2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21.A 【解析】

答案第6页,总10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A。BC项是直接的影响;D项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不是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22.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欧美各国的法律学校将罗马法列为重要科目;罗马法是研究法律的基本学问。体现了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故选C。A、B、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二、非选择题 23.(1)特点:人民主权(1分)

(2)特点:轮番而治(1分)

(3)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等(任选其中两项即可)(4分)(4)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公民的利益。

借鉴: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同时也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6分)【解析】略 24.(1)三省六部制;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2)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古代雅典:集体决策

(3)海陆交错、平原被山地切割、海岸线长而弯曲、岛屿众多等;民主政治 【解析】略

机动题

1.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中哪一项基本原则()A.同态复仇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D.遵守契约原则 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成文法 4.《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D.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5.“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

答案第7页,总10页

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关注管理人才的培养 B.强调社会公共意志

C.主张各等级公民平等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建立10个地域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了下层平民权益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了罗马公民财产 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该材料 A.代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B.指出了直接民主弊端 C.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窄 D.反映了雅典民主衰落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陂拉图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公元前459年30岁了。这一年是一个好收成的年份,家里的收成有300麦斗。有一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陂拉图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作为首席将军的伯利克里大声训斥一些不愿意参加公民大会的男子。今天公民大会的议题有三项:第一项是对即将离任的执政官进行任期审核。第二项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第三项是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结束后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公民大会结束后,陂拉图有资格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签,他成为陪审法许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并加入了言论法庭,这个法庭共501人。今天讨论是历史申诉案“苏格拉底之死”,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否定神并宣称自己是新神的罪名而被处死。经过激烈的辩论,法庭决定维持原判。请回答:

(1)陂拉图“很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的经济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看法。(8分)

(3)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据此,你认为苏格拉底案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1.D 【解析】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少了达不到自给,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

答案第8页,总10页

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希腊境内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故选D。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C。AB项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的是契约的实行的问题,而是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3.C 【解析】

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选C。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以前,起主要作用的法律形式;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因此ABD均错。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应该由懂得治国经验的人来统治和管理,而通过直接民主选举出来的管理者不一定具备治国管理经验,这会对国家构成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要比雇佣一位没有经验的水手充当舵手还要严重,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制度,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③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表现,而①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④是伯利克里改革的举措,①④两项不符合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史实,所以答案选B。7.D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BC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8.B 【解析】

从材料“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认为直接民主制弊端很多,不能选到“良善者”。故选B。A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意思;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9.(1)参加公民大会有工资和津贴。(2分)

(2)积极意义:①代表了古代人类在民主政治制度探索中的最高峰; ②塑造了希腊人渴望知识、乐于探究和民族性格; ③推动工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局限性:①雅典公民形式上享有平等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人只限成年男性公民。它的民主

答案第9页,总10页

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②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8分)【解析】略

答案第10页,总10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一、选择题 1.《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亚......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第四单元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把握两条基本线索: 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要点一单词1.patient adj.耐心的,能忍受的,坚韧的n.病人 归纳拓展(1)be patient with sb.对某人有耐心 be patient of sth.忍耐某事 (2)patience n.耐......

第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B.英国的汤姆生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磷燃烧B.汽油挥发C.......

下载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