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被确定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内涵中,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如何推进现阶段的民主法治进程,以确保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关系重大的课题。关键词:和谐;民主法制;目标
一、实现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
首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为依归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论基础。前苏联、东欧共产党取得政权又失却政权的历史,已经表明了民心向背对于政治合法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时时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为依归。人民成为改革中真正受益者而不仅仅是改革代价的承担者,这是确保社会安定与社会和谐的关键,这一点应当成为社会的共识。其次,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实质民主必须通过程序民主来反映和表现。程序民主的基本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点:平等选举、有效参与、充分知情、对决策过程的最终控制。在当今时代,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建立健全民主程序,构建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再次,让人民在民主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途径。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的基层民主政
治建设,已经显示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热望和智慧,这一创举将改变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传统治理模式,尽管它目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将走向完善。已有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民主实践的有效形式,基层民主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对群众基本权利的维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已经在有力地打破所谓精英政治的传统理念,为中国公民文化对官本位文化的取代提供了可贵的资源。
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首先,民主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法治社会的宗旨就是用一系列程序来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社会主义国家不单是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信条写入宪法,它还要把人民的各项权利明确写入各类专门法的法律条款中,并落实在日常的司法行为中。即是说,人民的各项权利,政治权利(如选举和被选举权)、经济权利(如财产权、劳动权、休假权)和文化权利(如著作出版权),不仅要被写入宪法,写入各种专门法,还要通过各种具体程序得以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人民的基本人权,就可以避免以往的“政治运动”造成的漠视人权和社会*。在法治社会,只要是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人民都有权去做。这是保证人民“各尽所能”和“各得其所”的法治基础。其次,通过法治来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是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保证。由因此,实现法治,用制度规范官员的行为,是切实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性保证。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残余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
国社会的人治传统十分顽固,社会的潜规则时时处处左右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势下,民主面临的威胁仍十分艰巨。所以,建立法治政府的任务尤其迫切。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格外关注的问题。为此,必须改变“官本位”的“委托人—代理人”倒错机制,用现代宪政文明取代传统政治积习,科学设计制衡机构,保证司法独立,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创建法治政府。必须坚守公平正义原则,以增进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据,维护公平价值,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三、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法制宣传教育是一种公共教育产品,教育的功能是传输知识,传输人类积累的经验,法制宣传教育就是传输法律知识的一种普及性的教育方式。如果没有法制宣传教育,大众获得司法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专门法律知识训练机构法学院,专门司法机构法院、检察院及专门的司法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只能提供对专业人员的法律教育,对社会公众的法律教育力所不能及。如何使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更大发挥,并将法律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普及到大众,使大众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就像大众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一样,一方面将减轻医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将由于自己的健康水平提高而使生活更美好。法律知识的大众化普及一方面将减轻各种案件对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公民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避免各种纠纷发生的可能性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其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目的就
是要把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让 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法律知识,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广大公务员尤其 是领导干部通过学法用法,保证公务活动依法进行,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法制宣传教育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而作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法制宣传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实践需要组织人员学法,运用法律知识去推动法制实践,再根据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去深入学法,这就是学法和用法有机结合、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既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普法的根本目的所在。最后,大众媒体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是普法工作最有效、最节约社会成本的方式。用大众媒体对公众的巨大影响作用来宣传法制,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将造福于我们的社会大众。
在当今复杂社会里,由于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外来知识的介入,多元价值的融合,不同文化与观念的交叉并存,都使得法律知识的专门训练很困难。因为在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复杂社会情况多变,我们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从书本上,也不是在课堂里,而是从网络上,或者在电视里,或报纸杂志上。而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仅靠一些专门些机构进行法律教育和培训是不够的,我们的大众媒体参与法制宣传,才会有数亿大众获得法律知识
和法制教育。我国大众媒体早已经开始参与法制宣传和法律知识传播工作了,《法制日报》等报纸和杂志进行着更加专业的法制宣传。这些媒体在这些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公众的接受和好评。而那些按照分秒来计算信息流量的电子化的传播科技,给大众媒体提供了对公众巨大的影响力,各种媒体给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提供了图文并茂、有声音有画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程度和生动程度都比文字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复杂。这些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社会大众可以更有深度和广度地观察复杂社会的各种画面和各种声音,阅读各种信息和各种观点,连续不间断的这种社会全记录信息,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不断的革命。这些正是宣传,特别是法制宣传所特有的功能。在这方面,XXX有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举办《合同法》、《商标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伙企业法》、《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普及法律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讲座培训30期,参加人员达到5000人。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每年开展了“3.15”宣传日活动和法制宣传月活动,发送各种法律知识宣传资料近4000份,如:商标注册程序、企业设立登记事项、传销与直销的区别、消费者如何保护权益等等。三是宣传《消法》,通过这样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强,宣传效果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黄淑和.中央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征文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杨临宏.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企望,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是司法机关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
浅谈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 罗倩雯【摘 要】邓小平常用陈云所说过的一句话告诫全党: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的确,党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