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8、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9、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反映出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判断是
A.乐观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B.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是隐患 C.充满自信,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局势
D.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隐患
10、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1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2、右图是某地乡村的土地庙,其上所刻对联曰:“保此方风调雨顺,佑斯地物阜民康”。土地庙在古代称“社”,土地神又称“社神”,祭祀社神的日子称为“社日”。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土地庙
1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
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曲辕犁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
16、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17、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经营模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他的理解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19、右图是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结合右图分析这副对联歌颂的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B、王景治黄河C、李冰负责都江堰工程D、大禹治水 20、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2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使用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2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4、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耕种D、铁犁牛耕
25、“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带来的影响有
①使得无数小农破产②是导致古代农民暴动的主要原因
③导致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④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7、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其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8、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反映了造成我国古代农夫面临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B、赋税沉重C、农业技术落后D、徭役繁重
29、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作《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 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反映了
A.徭役征调频繁B.赋税沉重C.土地兼并严重D.田地荒芜
30、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 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 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种特征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1、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 此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一段引文“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王家木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包子、刘家香铺、曹婆婆肉饼、田老
六绿茶„„,店铺与住户混杂。”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北宋东京城的辉煌》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之后》D.《长安城的落日》
32、如右图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 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
33、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34、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几件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处于
3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以下错误的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40、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第Ⅱ卷(情景探究题,共40分)
舞蹈纹彩陶盆定窑白瓷孩儿枕福寿双全粉彩花瓶青花瓷瓶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35、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 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6、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C. ②④D.③④
37、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 明江水寒。”反映了古代商人
A.商业萧条的状况B.追逐利润往来奔波的状况 C.民间贸易繁荣的景象D.生离死别的凄惨生活
38、唐代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的瓷器是 A.黑陶B.唐三彩C.白瓷D.青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其中第41题11分、第42题13分、第43题16分,共计40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上指定位置)
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 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 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画传》 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四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 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1分)“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什么性质的革命?(2分)它们各自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1分)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 不同?(1分)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
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第三条:考虑到由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 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 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给予援助。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 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 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 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 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冷战”和它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成为国际 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家认为,在这样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 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家关系的惟一基础。
-----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 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 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 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1)材料一中“自由制度”指什么?(1分)该组织的性质是什么?(1分)假设“武装攻击”来自 何方?(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原因和影响。(2分)
(3)材料四中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及发起人有哪些?(2分)奉行的政策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 特点是什么?(1分)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1分)
(5)你是否赞同材料五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1分)为什么?(1分)
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耕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 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 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向往和迷惑,已历经了几个世纪,相传200年前,欧洲有个地位显赫的 贵族,因酷爱中国陶瓷,不惜重金派遣专人来华订制。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的地位,他严格地按照贵族 等级的标准预先绘制了成套的图案,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依照他的图案进行烧制。那时的航运并不发达,历经几个月的海上漂泊,专员们抵达中国,不料身上携带的制瓷图案也被海水浸湿,周围渗出一圈淡 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接到图案后,由于无法核实水痕是否出于作者的本意,只好忠实原作,把水痕也 当作图案的组成部分烧制在瓷器上。瓷器运回瑞典后,贵族起初很不高兴,但是,在认真拿成品跟原 稿进行核对后,他不得不震惊于中国工匠高超的技艺。——《剑桥中国史》
材料五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
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徽商网•徽商历史》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耕作方式盛行于何时?(1分)图二的耕作工具出现于何时?(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形式?(1分)这种经济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 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形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制瓷业具有怎样的世界地位?(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2分)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2分)
历史部分(100分)一、细心选(40分)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3“......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初一历史月考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七年级历史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题号12xxx13答案题号14xxx......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2011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1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