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A.蔡伦B.扁鹊C.炎帝D.祖冲之
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
3.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
4.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B、郦道元C、王羲之D、贾思勰
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2070年C、公元前1600年D、公元1600年
10、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6、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7、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19、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0、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21.列举题(10分)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22.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否则画上“×”(共10分)(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城,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23.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9分共31分)
1、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2、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时间。(9分)
(2)简单写出三国鼎立中你最感兴趣的2个故事。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7分)(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不写曹操,因为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24、问答题(9分)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4分)
2、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5分)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
①埃及②波斯③巴比伦④印度⑤罗马⑥中国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⑤2.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来自:()A.古埃及B.古罗马C.古巴比伦D.古希腊 3.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4.佛教的发源地在:()
A、古代中国B 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巴比伦
5、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A、以海洋为中心B、在大河流域C、远离海洋D、以城市为中心 6.下列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B、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C、奴隶也享有民主D、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7.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罗马D.古代希腊
8.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你知道这个国家是()
A.斯巴达B.古埃及C.雅典D.古印度
9.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10.《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11.下列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航程,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D.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1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A.文艺复兴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D.交通事业的发展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可以①乘火车出门旅游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使用电灯照明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马丁•路德•金在著名的《I have a Dream》的演中说“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象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克林顿
16.王老师从网上搜集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等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日本明治维新
17、某人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出钱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俄国1861年改革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洋务运动
18.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
20.下列哪场革命或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21、“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只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欧洲范围的革命”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C、工业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22.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尔B.圣马丁C.伊达尔哥D.苏克雷
23.“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出自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A.爱迪生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24、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慕尼黑会议D.萨拉热窝事件
25.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 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 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4分,29题1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回答:
①材料一的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次工业革命的冲击?(2分)
②材料二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2分)?能否举出与之同时期的另一项重大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2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2分)?这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2分)?它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2分)? 27.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一处死查理一世图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1.图一和图二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哪次革命中?(2分)这两次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2.从两幅图中被处死人的身份可以判断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如何?(2分)结果有什么不同?(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材料四: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战役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文献的内容?(6分)
(2)材料一中的文献发表于哪一年?(2分)此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2分)(3)在材料四中,拿破仑所说的“一样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在内容上的相同点。(2分)
2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 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
材料二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三 : 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件。(2分)(4)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两例说明。(4分))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左宗棠 D.邓世昌
2.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 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设立A.台湾B.青海省C.甘肃省D.新疆省
4.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末代皇帝》D.《甲午风云》
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6.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宣布
A.设立京师大学堂B.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几个阶段C.废止科举考试D.创办商务印书馆
8.“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0年
9.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丢掉幻想后的爱国者发动了
A. 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运动C.新文化运动D. 洋务运动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显示中华民国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D.对别人更加尊重
11.某年北京的街道上,一群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标语,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游行、集会。这是下列哪一事件中的场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12.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何年何月在何地召开的A.1919年5月北京B.1921年7月 上海
C.1935年1月遵义D.1945年4月延安
13.“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14.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红军过草地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应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6.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的司令官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恒纪念,载入史册。此人应是
A.朱德B.彭德怀C.蒋介石D.李宗仁
17.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著名歌曲是
A.《义勇军进行曲》B.《黄河大合唱》 C.《大刀进行曲》D.《愚公移山》
18.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武汉、南京)插了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次战役是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A.井冈山B.南昌C.上海D.武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从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起,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和主要危害。(8分)
(2)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请说出这两个条约从中国割占领土的范围。(2分)
(3)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马关条约》中最新的一条规定是什么?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析,在侵略程度上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4分)
(4)从明朝迁都北京以来,一直居住在东交民巷的朱进的曾祖父一家,在1902年不得不将家搬了出来,为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9分)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6分)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分)
23.根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那两项重大活动?(4分)
(2)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此后两党的关系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公元2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伸出右手,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近出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3)60年前两党领导人的握手是在什么时间、地点?那次握手取得了什么成果?此后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5分)
(4)面对今天的台海形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期末复习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1.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
(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家史与国史”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一起来参与。(共20分)1.历史老师说:“我祖父出生于1915年,祖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诞生的,父亲出生那天正值日本宣布无条......
正余初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A.元谋......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上)一、单选(20小题共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A、埃及 B......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精选10篇)由网友“卡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1: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讷河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