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指导纲要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德育规程》,特制定以下纲要。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与原则
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基础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懂文明,讲礼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心理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树立公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为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必须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成长的规律,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生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目标准,内容实、措施细、效果佳,讲求严谨、及时、适时、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义。
2.养成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生成的过程,即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使学生在长期的引导、强化、矫正中形成外在行为。
3.主体性原则。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感受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效果,体验到矫正不良习惯的益处,从而使良好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展。
4.持久性原则。行为习惯不可能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要通过反复的训练,至习而惯之,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长期,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
5.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学生之间基础条件、个性特征、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共性要求和训练的同时,突出个性教育,使不同特征的学生均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行为习惯包括文明习惯、学习习惯、交友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处事习惯。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标准:
1.文明习惯标准:举止大方,语言文明,尊老爱幼,扶弱助残,待人热情,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文明上网。
2、学习习惯标准:一心向学,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发问,课前预习,及时复习,善于练习,讲究学习卫生。
3.交友习惯标准:慎重交友、团结合作,善待朋友,互相谦让,注重沟通,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宽厚待人。
4.劳动习惯标准:热爱劳动,掌握技能,关心集体,照顾长辈,生活自理,服务他人,承担家务,服务社区。
5.处事习惯标准:珍惜时间,讲求效率,诚实守信,遵守法纪,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心理健康,精神振作。
6.生活习惯标准:按时作息,锻炼身体,仪表端庄,衣着整洁,讲究卫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勤俭节约,禁烟禁酒,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按照不同学段确定教育重点,小学低年级以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为重点;小学中高年级以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为重点。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循“明理、导行、训练、生成”的基本思路,通过以下方法实施教育。
1.榜样示范法: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提示学生的行为习惯。
2.行为训练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强化行为习惯的生成。
3.习惯矫正法:对不良习惯及时给予提示并给予纠正。
4.自我约束法:运用相关规定,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与能力。
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与评价
一要健全组织体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班主任负责全面实施,社区、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要完善制度体系。把开展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定成规
范。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规校纪,如《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细则》、《学生一日常规量化评估方案》、《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家庭行为规范》等等。使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保证学生科学系统地接受养成教育。
三要重视学习培训,以活动促发展。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强化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
四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要通过树立一至几个个班,一个班推出几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明星,充分发挥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
五是要加强检查督办,以评价促养成。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定期检查,适时评比,是解决懈怠或流于形式的重要措施。要加大检查督办力度,采取提前不打招呼的突袭式检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常态化。学校要建立督查机制,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学校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班务日志、行政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督查,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评价依据《中小学德育规程》,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报告册》,按照相关要求,分解责任目标,注重养成过程,从学生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面表现,由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定期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填写《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报告册》,及时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时矫正不良习惯,通过多种方法强化行为,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郑路镇张庙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2013年11月4日上午,我校召开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会,大会上学校主任赵立胜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教育:1.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习惯是个体素质内化积累水平的重要指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
篇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话稿 达县石桥镇列宁街小学“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讲话稿 同学们:大家好!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
德育经验交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旭光小学王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应时代发展和是否具备人才前提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