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中 仲维景
【内容摘要】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背景意义 理论依据 实施策略
一、农村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仍存在。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搞“精英”教育,大大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 1 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潜力倾向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麦克里兰德和阿特金森在《成就动机》一书中指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了成就动机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有着不可忽视重要作用。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适当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只要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学情,划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成绩、行为、家庭情况等。要了解这些是要花大量时间的,可以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进行个别 2 访谈、重点家访以及向班主任和原来的任教老师了解情况等。然后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即成绩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学习小组。之后便是各小组各显神通,选组长,起组名,确定学习目标、口号。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都制定赶超的小组,每个人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一学期目标和赶超的对象。这样既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竞争、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也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互助。经过分层教学的试验,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激发了学困生赶超的决心,他们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2、吃透教材,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学生分层和分组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写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优秀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中等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学困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即可。如“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层次目标】
优秀生: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判别式和二次项系数的题目;
中等生: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学困生: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向全体,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弹性最大、最难掌控的部分,也是最考验老师创造性的部分。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学困生的环节,分击层次目标。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 3 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为了鼓励学困生也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同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从简单的提问入手,给学困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比较难的问题让优秀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都允许同一组的同学帮忙。如果这一组都回答不出来,我会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组的同学抢答。这样操作后,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优秀生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讲 “函数”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叫函数?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然后让学困生回答①题,中等生回答②题,优秀生回答③④题。通过提问分析,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4、因人而异,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作业的层次安排得越恰当,越能真实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巩固、提高越有利。因此,教师对作业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难易度与数量方面要有所区别。体现基本要求的题目,全体学生人人都必须做。随后,再补置适量的提高题,作为好学生、中等学生的必做题,也可作为学困生的选做题。根据作业的错误情况,教师再决定全班订正或分组订正,调节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种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乐意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基本上杜绝了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抄袭现象。
5、内外兼顾,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延伸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很低的。不少学生 4 根本没有预习课本及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习惯,这就导致他们在数学问题的表述上不确切、不简练,理解上不全面、不透彻。因此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地说,学困生在课外除了完成布置的作业之外,还需要做好课本的预复习工作;课后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在形式上可以自学或可以在优秀学生或教师辅助下自学。这样的预复习活动中既有独立思考、自我评价与检查,又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为学困生的查缺补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优秀学生要求他们做好课后的复习、整理工作,尤其是阶段的归纳整理工作。另外,我们鼓励优秀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的资料,参加一些竞赛的辅导,使他们的数学潜能得到挖掘,数学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6、及时反馈,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具体做法是:采用个体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个体的评价是:对学困生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中等生的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经常性的鼓励加“警告”。而对优秀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分层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孔庆邮 《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 [3]高小兵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 教育理论与实践
[4]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初中数学课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佳方式.笔者认为,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其元认知水平、能力形成等方......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首车职中 李冬艳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
第1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