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与管理概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锅炉运行管理”。
锅炉运行与管理摘要
1、司炉操作人员的职责:(1)热爱本职工作。
(2)认真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单位制订的锅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4)努力学习锅炉安全知识和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应知会知的基本内容。
(5)锅炉在运行中如发生事故,首先应保持镇定,以熟练的技术,果断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认真地做好交接班的各项工作和运行记录。(7)搞好文明生产。
2、烘炉的目的需要烘炉除去水分。
3、烘炉的方法与要求
(1)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将木柴集中在炉排中间,采用小火烘烤。保持炉膛负压在0.5~1毫米水柱之间,炉水温度70-80°C。
(2)链条炉排锅炉烘炉时,应将燃料分布均匀,在烘炉过程中,要定期转动炉排和除渣机,以防烧坏炉排和卡塞除渣机。
(3)烘炉过程中,要经常监视炉膛烟气出口烟温,其温升应符合下列要求:砖砌轻型炉墙,第一天升温不宜超过80°C,以后每天温升不宜超过25°C,后期烟温不应高于160°C。如炉墙特别潮湿,最好让其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后,再行烘炉。确因生产急需,要求锅炉尽快投运,这时,要适当减慢升温速度。
(4)烘炉时间一般轻型炉墙为3-7天。
4、烘炉的合格标准:烘炉时,炉墙、炉拱不应出现裂缝和变形,两侧墙耐火砖与隔热层接合处温度达到100°C,并继续维持48小时。
5、煮炉的目的防止蒸汽品质恶化,以及避免受热面因结有很厚的水垢而影响传热烧坏。
6、煮炉常用药剂有氢氧化钠(NaOH)、磷酸三钠(Na3PO4·12H2O)。煮炉时,先将上述药剂进行溶解,加入锅炉内。溶解氢氧化钠用冷水,溶解磷酸三钠用40-50℃热水,加药的药量比例是每立方水加氢氧化钠3.5公斤,磷酸三钠3.5公斤。
7、煮炉的方法:将两种药剂溶解后,要从安全阀口加进去,从其它加会造成流动不畅,造成不均匀。
加热升温应缓慢,这样可防止受压部件产生温差应力。当放空阀(防腐阀)或安全阀冒出蒸汽时,这时即可开始升压。
煮炉时间一般需要2-3天,第一天升压到锅炉设计压力的15%,保持8小时,然后将炉膛密闭过夜。第二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30%,保压8小时。第三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50%,再保压8小时后将炉膛密闭。到后10个小时,将压力升到9公斤,然后进行排污。
8、排污方法:炉体煮炉结束后,需进行排污,做法是在保持压力的状态下,每两个小时排污一次,每次排污量8%。,每次排出量必须重新加注新水,到第十次时可低压(3-4公斤)排清,在排污时每次要从不同的出孔口排出污水。
9、洗炉:排污结束后,要进行洗炉,一般情况下洗炉要用水清洗二到三次,直到药的浓度降到符合要求,及炉内壁污物排除干净为止。
10、锅炉经过半年使用或停炉再启用,需用上法重新煮炉。
11、养炉:锅炉如果因故停炉,必须对锅炉进行养护。方法①湿养:即将原炉水排清后,注入软水至满,平时还要经常检查,加入软水防止露干。但必须要求锅炉房温度在3℃以上,防止结冰损坏锅炉。②气养:即排干水后,充入氮气(1公斤压力)进行保养,平时要检查,漏气必须补充。③干养:排清炉水后,用温度40-50℃烘2小时,到炉内干燥,放入氢氧化钙(必须用盘装)吸湿。
12、点火前的检查:
(1)外部检查。
(2)全附件。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水位报警器和超温报警器、给水自动调节器等。
(3)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送风和排烟系统、热工和电器仪表等,并对回转部件进行试运转。
(4)汽水系统管道,阀门应处的位置。
13、锅炉上水时,速度要缓慢,水温不宜过高,冬季水温在50°C以下。若水温过高,会使受热面膨胀不均匀而产生热应力。在上水的同时,应检查锅炉的入孔盖、手孔盖或法兰接合面及排污阀等,当发现有泄漏时,应拧紧螺丝。
当锅炉水位上升至水位表的最低安全水位线时,应停止上水,试开排污阀放水,检查是否堵塞。有省煤器的锅炉,省煤器必须灌满水。当停止上水和排污后,锅炉水位应保持不变。如水位逐渐降低,应找出泄漏原因,设法消除。
锅炉首次(冷炉)上水的水位不应超过正常水位线。锅炉点火后,炉水受热膨胀,水位上升,甚至超过最高安全水位线。
14、点火
点火前,应先开引风机,后开鼓风机,或者仅开引风机通风,一般不小于5分钟,以排除炉膛和烟道内残存的可燃气体。
点火时,用木柴和其它易燃物引火。严禁用挥发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爆物引火。当炉水温度达到60°C时,开始投入新煤,扩大燃烧面积。
升火速度不能太急促,以免因突然的热膨胀,损坏锅炉部件和炉墙。升火时间一般为1-2小时。升火时应在下锅筒适当放水,并相应补充给水。
升火后,必须密切注意锅炉水位。当炉水受热膨胀,水位表中水位逐渐增高时,应适当放水。
15、升压
升压的具体做法如下:
(1)当汽压升到0.05-0.1MPa时,汽包内的空气已排尽,此时应关闭放空阀,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骤冲洗水位表。
(2)当汽压上升到0.1-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防止污垢堵塞。
(3)当汽压上升到接近0.29MPa时,高压锅炉升至0.49MPa时,应稳定一段时间,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
(4)当汽压上升到0.2-0.39MPa时,试用给水设备和排污装置。
(5)当汽包压力升高到工作压力的50%以上时,应对锅炉机组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发现故障,应予消除,待一切正常后。
(6)当汽压升到接近并炉压力之前,应再次冲洗水位表,并校对二次水位计所显示的水位是否准确。
(7)检修过的安全阀,在并炉之前应进行校验。
16、暖管
暖管的操作程序是:
(1)开启管道上的疏水阀,排除全部凝结水,直至正式供汽时再关闭。(2)缓慢开启主汽阀上的旁通阀半圈,待管道充分预热后再全开。(3)送汽前,必须做到先疏水后送汽。
(4)各主汽阀缓慢开启至全开后,应回转半圈,防止汽阀因受热膨胀后卡住。
17、锅炉正常运行时,随时调节水位、汽压、汽温、炉膛负压,以及进行除灰和排污。
控制蒸汽压力的意义:
①汽压降低,会减少蒸汽做功的本领。
②汽压过高,机械应力过大,将会危及承压设备和蒸汽管道的安全。影响汽压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锅炉的外部因素;二是锅炉的内部因素。外扰:
外扰主要是指外界负荷的正常增减及事故情况下的大幅度减负荷。内扰:
内扰主要是指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动(如燃烧不稳定,或燃烧失常),煤质的变化,送入炉膛的煤粉量,风煤配合不当。
怎样判断内扰和外扰
①在汽压降低的同时,蒸汽流量增加了,说明外界要求蒸汽增加;在汽压升高的同时,蒸汽流量减少,就说明外界要求蒸汽流量减少。
②在汽压降低的同时,蒸汽流量也减少,说明燃料燃烧供热量偏少;在汽压升高的同时,蒸汽流量也增加,说明燃料燃烧量偏多。
18、汽压的控制和调节
控制汽压稳定于规定范围,实际上就是力图保持锅炉蒸发量和用汽设备之间的平衡。汽压的控制和调节是以改变锅炉蒸发量作为基本的调节手段,只有当锅炉蒸发量已超出允许值或有其它情况时,才用增、减用汽设备负荷的方法来调节。
锅炉蒸发量的大小决定于送入炉内燃料量的多少和燃烧情况的好坏。当锅蒸汽压降低而需要增加蒸发量时,应加强燃烧,即增加燃料量,同时增加送风量;反之,则减少燃料量,减少送风量。
19、汽温的控制和调节
控制气温的意义:过热蒸汽温度过高,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超温甚至会使管子过热而爆破。过热器温度过低,将会降低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对于中压锅炉,当负荷增加而使汽压降低0.1MPa时,气温约降2-4°C。20、汽包水位的控制和调节
(1)保持汽包水位的意义
锅炉水位的变化会使汽压、汽温产生波动,甚至发生满水或缺水事故。锅炉在运行中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地给水,一次少量给水。
锅炉运行中,汽包水位过高、过低,将给锅炉和用汽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汽包水位过高,汽空间就缩小,会引起蒸汽中的水分增加,使蒸汽品质恶化。汽包严重满水时,会造成蒸汽大量带水,引起蒸汽管道和汽轮机产生严重的水冲击,甚至损坏汽轮机叶片。
汽包水位过低,将可能引起水循环破坏,使水冷壁管超温过热;严重缺水时,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设备损坏事故。
如果给水中断而继续运行,则在10-30秒钟内,汽包水位计的水位就会消失,或者降到危险的水位。即使给水量与蒸发量不相适应,也会在几分钟内发生锅炉缺水或满水事故。
一般汽包正常水位在汽包中心线之下100-200毫米,其正常波动范围为±50毫米。(2)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锅炉负荷 ②燃烧工况 ③给水压力
(3)汽包水位的监视和调节
运行中对水位的监视,原则上以一次水位计为准。一次水位计应有良好的照明,水位 应清晰可见。水位计工作正常时应有轻微的波动。发现水位呆滞不动或模糊不清,则可能是水位计的汽侧或水侧连通管发生堵塞。
21、炉膛负压的调节
锅炉均采用既有送风机又有引风机的平衡通风方式,使炉膛烟气压力(又称炉膛风压)恰好稍低于外面大气压。
锅炉正常运行时,一般应维持1-2毫米水柱的炉膛负压。炉内压力变正时,火焰及飞灰向炉外喷出,不仅恶化工作条件,还可能损坏设备或烧伤人员。运行中,炉膛负压太大也不好,负压过大,会吸入过多的冷空气,降低炉膛温度,增加热损失。
风量适当时,火焰呈麦黄色(亮黄色),不透明,烟气呈灰白色。风量过大时,火焰炽白色刺眼,烟气呈白色。风量过小时,火焰呈暗红色(猪肝色),烟气呈淡黑色。
22、正常燃烧指标
炉内正常燃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维持较高的炉膛温度。表面温度以1100-1300°C为宜,火焰颜色为麦黄色,不透明。②保持适量的二氧化碳(CO2)的含量。过剩空气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当过剩空气量减少时,二氧化碳含量相应增加。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机械炉为12%左右。
③保持适量的过剩空气系数。机械炉为1.2-1.4.④降低灰渣可燃物。机械炉应在10%以下。⑤降低锅炉排烟温度。
⑥提高锅炉热效率。蒸发量大于和等于4吨/时的锅炉应在60%以上。
23、排污
(1)排污的目地主要有:①降低炉水含盐量。
②定期排污积聚在锅筒、集箱底部的泥渣、污垢,保持受热面水侧的清洁。
③当锅炉水位过高时,通过排污能迅速降低水位。(2)定期排污操作方法:先开快开阀,再稍开启慢开阀。
(3)排污注意事项:①排污前要将锅炉水位调至高于正常水位线。排污时要严密监视锅炉,防止因排污造成锅炉缺水。
②排污时,要尽量做到“勤排、少排、均匀排”的原则,每班至少排污
③排污要选择在锅炉压火后,或者负荷低时进行。
④排污应短促间断进行,即每次排污时速开速关。
(4)表面排污
表面排污又称连续排污。
24、锅炉负荷的变动
(1)对锅炉效率的影响。锅炉的经济负荷通常为额定负荷的70-80%(或再高些)。
(2)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3)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
25、链条炉的运行
(1)燃料燃烧的基本过程:分段送风;加大二次风。
(2)点火前的检查:炉排片应完整无损,前后轴承活动部分的润滑和冷却情况是否良好。
(3)点火:将弧形闸门全开。在炉排前部1米左右铺上20-30毫米厚的煤层;在煤层上铺
木柴和油质的废棉纱等引火物。
点燃引火物,缓慢转动炉排,待火焰离开煤闸门约1-1.5米后停止炉排。
(4)链条炉在运行中的调节。
①煤层厚度:链条炉燃烧层厚度一般在100-160毫米左右。对
于粘结性强的煤,煤层厚度可调至60-120毫米;非粘结性的煤,其厚度可调至80-140
煤层厚度相当,且燃烧正常,新煤离开煤闸板后100-150毫米就应开始燃烧,在距挡渣
板(俗称老鹰铁)前300-400毫米处燃尽。
②炉排速度。速度的可调范围一般在2-25米/时。
③对风压和风量的调节。
26、燃料性质对链条炉运行的影响。
①燃料应进行筛选。
②燃料的粘结性要适当。
③煤中含的水分要合适。煤中的水分一般为8-10%。
27、正常停炉的操作
①逐渐降低负荷。
②在完全停炉之前,水位应保持稍高于正常水位线。
③加快炉排速度,把煤迅速转出去。
④继续转动炉排。
⑤停炉后缓慢冷却锅炉,经4-6小时后,逐渐开启烟道挡板通风。
⑥停炉8-10小时后,可进行放水和进水。
⑦停炉18-24小时后,当炉水温度低于70°C时,方可将炉水全部放出。
⑧锅炉停炉后,应在蒸汽、给水、排污等管路中装置隔板。
⑨对于燃油和燃气的锅炉,停炉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炉温的急剧降低。
28、紧急停炉的操作
①停止给煤,停止送风。
②打开各风室小风门,关闭引风机,使锅炉自然通风。
③继续转动炉排,直至炉排冷却为止。
④关闭锅炉主蒸汽阀,将锅炉与蒸汽母管隔绝。
⑤锅炉因严重缺水而紧急停炉时,严禁向锅炉进水。
⑥不是因严重缺水而紧急停炉的,仍可向锅炉内上水。
⑦锅炉因满水而紧急停炉时,应立即停止给水。
29、锅炉事故的产生原因
①设计制造方面。结果不合理,材质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不够,以及其它由于设计制造不良造成的事故。
②运行管理方面。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设备失修,超过检验周期,没有进行定期
检验;操作人员不懂技术;无水质处理设施,或水质处理不好,其它由于运行管理不
善造成的事故。
③安全附件不全不灵。
④安装、改造、检修质量不好,以及其它方面引起的事故。
30、锅炉爆炸的原因:①超压
②过热
③腐蚀
④爆纹和起槽
⑤“先天性”缺陷
31、锅炉的水位事故
水位事故是锅炉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易造成锅炉重大事故之一。如果处理不当
容易造成炉管膨包、破裂,用汽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甚至招致锅炉爆炸和人身伤亡。
缺水分为轻微缺水和严重缺水两种。
满水分轻微满水和严重满水两种。
炉水含盐量达到或超过临界含盐量,锅筒内蒸汽和炉水共同升腾,产生一层泡沫,汽水
分界面模糊不清,使蒸汽大量带水,或水位急剧波动,很难监视水位,这种现象,称为汽水
共腾。
(1)锅炉水位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①水位表(计)不准确。
②自动给水控制或调整机构失灵。
③给水压力突然变化。给水压力波动过大,将使给水自动调节器工作失调。
④受热面汽水管道损坏。受热面汽水管道损坏,将消耗大量蒸汽和水,如果损坏严重,水位将难以保持,应立即停炉,以免造成更大的事故。
⑤排污不当或排污阀泄漏。
⑥负荷突然变化。当外界负荷突然增加时,将会引起锅炉汽压骤然下降,汽包的水位
也会因之瞬间升高(虚假水位)。
⑦锅炉升压并汽。在锅炉升压过程中,炉水逐渐受热蒸发膨胀,汽包水位升高。
⑧炉水含盐量过大,会发生汽水共腾。
⑨司炉操作人员过失,将缺水判为满水,进而放水,会造成严重缺水。
32、锅炉爆管事故
锅炉爆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水质不符合标准。
(2)水循环不良。
(3)管壁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
(4)锅炉在运行中,长时间被飞灰磨损减薄。
(5)吹灰不当。
(6)质量不合格。
(7)有的由于运行管理不善,锅炉曾出现过缺水干烧,管壁过热,强度降低。
(8)给水温度低。给水导管位置不合适时,给水不能与炉水充分混合。
(9)升火、停炉工作不符合要求。
(10)运行中负荷变化过大。
(11)运行调整不当。
(12)管外磨损。
(13)管内腐蚀、结垢和积盐。
(14)制造、安装、检修质量不好或材质不符合要求,也是导致受热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
因。
(15)其它。液态排渣炉的水冷壁管外的高温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因
为炉底析铁温度很高。
33、锅炉燃烧事故
炉膛灭火、打炮是由于炉膛灭火后,没有立即切断向炉膛供给的燃料而引起的煤粉爆炸
现象。
烟道再燃烧是由于烟道内沉积大量的可燃物质(煤粉或油垢),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复
燃现象。
(1)锅炉燃烧事故的原因及预防:①燃料质量低劣
②炉膛低温
③燃烧调整不当
④燃烧设备损坏
⑤煤粉磨制或燃油处理不合格
⑥机械设备故障
⑦锅炉启停频繁
(2)燃烧事故的现象:①炉膛灭火
②烟道再燃烧
34、锅筒内水击事故
锅筒内发生水击事故的原因:
①给水管道的止回阀不严或者锅筒内水位低于给水分配管,使炉水或蒸汽倒流入给水分
管与给水管道内。
②给水分配管的法兰有大的泄漏。
③下锅筒内的蒸汽加热管连接法兰松动。
35、司炉操作人员在锅炉安全方面应履行的职责
①严格执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②对锅炉运行操作规程,不仅要逐条弄懂,而且能运用自如。
③上班时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不做与操作无关的事。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④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但对有碍锅炉安全运行的指挥,可拒绝执行,并向锅炉安全监察
机关反映情况。
⑤填写运行日志要严肃认真,字迹要端正,记录要真实。
⑥下班前抽15-20分钟搞好锅炉房、设备的清洁卫生,认真搞好文明生产,严格做到墙地 “六面光”,设备见本色,“六不漏”(不漏气、不漏水、不漏油、不漏风、不漏灰、不漏
煤)。
⑦节约燃料,爱护设备,以主人翁姿态管好锅炉房。
⑧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技术。
锅炉房运行承包合同甲方(委 托 方): 乙方(受委托方):为加强甲方委托供热供汽设备管理,保障供热供汽设施的安全、正常、高效使用,根据相关供热供汽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经双方协商,达......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总结怎么......
锅炉运行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制度值班人员必须贯彻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此,对运行的各种操作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得有丝毫的差错。为确保安全发电......
锅炉运行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制度值班人员必须贯彻生产“安全第一”的方针,为此,对运行的各种操作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得有丝毫的差错为确保安全供热,从事运行的人员必须做到:1......
锅炉运行岗位职责一、班长的岗位职责: ①班组长行政上受作业区的领导,生产上服从作业区和调度的领导。②班长是本班的第一安全责任者,应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