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_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08: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3分*25=75分)

l、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在于(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D)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3、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B)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D)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族权力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唐朝两税法和明朝一条鞭法的相似之处是(C)

A、以人丁为主收税B、分夏秋两季收税

C、按田亩多少收税D、折合成银两收税

6、下列关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有(B)

①“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②长安的繁荣代表了古代商业经济最高水平

③频繁的外贸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④“坊”和“市”的划分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A)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C.建都较少,地位重要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

8.欧洲的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了400年,时间应是(C)

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

9.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A)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吉林省

1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主张

(C)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11、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以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D)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意义在于(B)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决心

C.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武装侵略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13、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D)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B)

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15.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16.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C)

A.建立民主共和国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武装推翻清政府D.修改不平等条约

17、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A)

A、社会性质所决定B、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老路D、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青年学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和最活跃的爱国先锋。据此回答14—16题。18.19世纪60、7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务派培养的留学生、进修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当时,他们的积极贡献在于(B)

A.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B.引进西方科技

C.兴办民族产业D.分化地主阶级

19.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学生在这次运动中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C)

A.发挥了主力军作用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联合斗争

C.形成了全国性的爱国活动D.帝国主义勾结军阀镇压的重要对象

20.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生运动又出现高峰。这一时期运动的突出特点是(C)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由民族危机引发

C、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D.采取请愿与暴力斗争相结合的方式21、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D)

A、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B、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大力支持

C、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斗争目标22、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C)

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本后方兵力D、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积累

2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经历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D)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府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其中不包括(D)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B.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C、用和平方法解放西藏D、在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25、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C、美国战后对苏联的争霸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中国推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3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关于北宋向辽输出岁币一事,有人评论说:“盖祖宗时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

——摘自《三朝北盟会编》

材料二欧阳修任河北都转运使时(1044—1045),曾在上宰相书中说,河北的官吏和军队“岁支钱粮帛二千四百四十五万(缗),而非常之用不与焉。”

——摘自庄绰《鸡肋编》

材料三澶渊之盟订立不久,太子太师吕蒙正说:“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

——摘自《宋史》

回答:结合材料说明澶渊之盟在宋辽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第一,“弭兵省财”。澶渊之盟订立后,战事平息,使北宋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第二,澶渊之盟规定,在宋辽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北宋政府每年向辽统治者赠送的大量岁币,均来自于榷场的税收。

第三,澶渊之盟订立后,蕃汉之间战事平息,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第四,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政府每年必须向辽统治者赠送的大量岁币也大大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并转嫁于农民,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1787年英王任命马戛尔尼率团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驻华,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

材料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荚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

材料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后三中全会

材料四: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为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的15年漫漫征程划

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材料五: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一、三,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与新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有何相似处?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②比较材料二、三,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③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对我国的地区性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今天的对外开放了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局面,对我国以后的发展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④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对于对外开放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

①闭关自守。马戛尔尼使华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而今天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都是世界科技出现重大发展的时候。闭关锁国在当时有保卫国家主权和抵制外来侵略的意义,但从长远来看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被动挨打局面;对外开放则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性质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是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手段打开的,是被消极地卷入世界市场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影响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便利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而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新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不仅充分发挥了沿海沿江的地区优势,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通过外联内引,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新局面: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对外开放,获取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④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闭关自守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善于利用世界区域经济优势,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材料二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

回答:

(1)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一发表的背景与材料二有何不同?

(3)材料三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有何意义?

答案:

(1)三则材料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材料一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材料二的背景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材料三把艰苦奋斗当作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三、问答题(38分)

29、简述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主要成就。(12分)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2)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3)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秦汉时期

(1)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朝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制作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3、隋唐时期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宋元时期

(1)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农事安排。

(2)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0、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答案:

(1)主要原因:

“睁看眼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外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

“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

(2)实践及结果:

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清政府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这对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培养近代的科技人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维新派大力宣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终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1、建国以来,中共制订过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请回答:(14分)

①这三次基本路线指的是哪三次?

②三次基本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实施情况如何?

③从中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①三条基本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订该路线。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此形势,中共于1958年制订该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需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基本路线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

③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歌曲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 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

历史考试模拟试卷.

2018年中考模拟试题8.1997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西藏和平解放B.经济特区创建 C.九二共识达成 D.香港回归9.右图是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因......

九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 号…考… ………线……………… 名…姓… ………………封……………… 级…班… ………………密…………………校…学……………… …九年级中考模拟......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2012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8.右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是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

《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尽量不要外传)一.辨析题:1. 品德既有德性价值又有功利价值2.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阅读以下案例,请根据问题作......

下载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