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印度经济崛起的因素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印度的国内经济分析”。
制约印度经济崛起的因素分析
[摘 要]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崛起势头强劲,但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可忽视。文从印度的自身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其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简要说明这些制约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印度;经济崛起;制约因素
1.印度经济概述
印度与巴西、中国、俄罗斯一起被列世界新兴大市场经济群体之一。根据戈德曼.萨克斯的预测,到 2032 年印度的 GDP 将会超过日本,2050 年将达 27.8 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 GDP 的 4.2 倍。印度政府的计划委员会于 2002 年公布的《印度:2020 年的前景展望报告书》中提出,2002-2020 年期间印度经济将会取得 8.5-9%的平均增长率,人均收入将提高三倍(2001 年印度的人均入为 460 美元)。2004 年 5 月上台执政的曼莫汉·辛格现政府所公布的《国家最低共同纲领》提出,印度经济今后保持 7.8%的经济增长速度。[1]
印度自 1991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发展,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其崛起势头强劲。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印度经济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系。若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GDP计算(2007年估计为1.09万亿美元),印度是世界第12大经济体。因此,有专家预计, 到2050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正在崛起, 印度巨人” 等字眼常常出现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
但是,印度经济的发展前景真的是如此乐观吗? 同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样, 印度经济的崛起同样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2]2.印度经济崛起的制约因素
印度同中国一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印度随处可见的贫民窟、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印度的崛起总让人觉得不够真切。难怪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社会学教授迪潘克尔·古普塔直言,印度的现实状况与“超人梦”相距尚远,除非这个国家突破发展瓶颈。[3] 2.1人口负担沉重 印度人口数量庞大,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总人口约11.66亿(2009年),仅次于中国。众多的人口虽然为印度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但人口总量大,而人口增长率又高,在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反而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印度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经济增长的成果,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人口数量相比, 人口素质则更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印度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据 2001年人口普查结果, 男性与女性的识字率分别为 75.85 %和 54.16 %,总识字率为 65.38%, 有近四成人口是文盲, 适龄人口进入高校的比例为10 %。这些低文化、低级技能的劳动力不但不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 而且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崛起的关键因素。2.2失业与贫困
根据印度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ion of India)的一项研究统计,截至2005财政年度,印度失业人口达到3600万人,失业率高达9.1%,而仅仅五年之前,即2000年财政年度的失业人口不过是2700万,失业率为7.3%。[6] 印度失业的严重不仅反映在当前失业队伍的庞大规模,而且还在于问题的不断恶化。印度人口基数大, 目前人口增长率在1.7%左右, 每年新增人口1700 多万,新增劳动力(按1.8%估算)在700 万上下。印度不仅要为业已存在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还要应对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事实上, 印度所实行的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且, 印度现代制造企业由于技术创新,雇用人员正在减少。其结果是,有组织部门的就业人数从90 年代初到目前已从2800 万减少到2700 万,其中2000 万还是政府和公营部门的就业人员。因此, 劳动力的大多数只好在工资十分低的非组织部门和农村寻求活路。这就是印度贫困问题的根源。
印度总理辛格在 60周年独立日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说: “尽管我们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但贫困和失业并没有消除。印度的真正独立在于消除目前的贫困。”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不仅削弱了印度的社会凝聚力, 而且成为社会*的主要根源, 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印度计委专家小组为农村贫困人口设定的贫困线为每天摄取2400 大卡热量。尼赫鲁大学乌莎·帕特奈克据此估计, 截止2005年,农村人口约有75%处于贫困线以下,而在1973-1974 年度这个比例为
[4]56.1%。[7] 与此同时,印度的贫富差距悬殊。印度外交部的官员说, 全国大概有6 至7亿是穷人, 其与此同时,印度的贫富差距悬殊。中有2.5亿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 每天卡路里的摄入量未达到联合国颁布的极度贫困标准;中产阶级约有2 至3亿人, 而富人约有 500 万, 最有钱的则要数印度维普罗尔软件公司的老板, 去年个人财富居世界第三位。[8] 2.3 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
2010年5月,从26日晚开始,位于印度西海岸的经济中心孟买市再一次笼罩在巨大的恐怖阴影之中。位于孟买市中心的火车站、酒店、电影院和政府机构等近10个场所同时遭到武装分子的恐怖袭击,截止28日早晨,已造成12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此前,印度首都新德里等地接连发生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特别是9月13日发生的连续爆炸事件竟发生在新德里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区。随后的10月30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最大城市高哈蒂再次发生连环爆炸事件。这几次爆炸都造成了数十人丧生,多人受伤。据统计,自年初至今,印度已发生近800起恐怖事件,超过前3年发生恐怖事件数的总和。[9]而令全世界都印象深刻的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主角贾马尔·马里克的母亲在一次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宗教冲突中被残忍地夺去生命。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的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80%以上的居民为印度教徒,但全世界所有的主要宗教几乎都在印度,特别是占人口12%左右的穆斯林教徒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在印度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宗教教徒间的流血冲突始终伴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过程。[10]英国曾经一度统治整个南亚次大陆,当年的英属印度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英国殖民者一手策划的印、巴分治以及后来的三次印-巴战争,加剧了印度教和穆斯林教这两大宗教之间的冲突。因此,宗教矛盾始终是印度国内局势动荡不宁的主要因素。同时,要求独立、分离的势力也是印度国内暴力冲突产生的根源之一。2.4种姓制度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同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马克思早在 100年前就指出:“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种姓制度对印度经济增长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第一, 它会削弱人们开展经济活动的动力。因为在种姓制度下, 当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没有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对财富的占有, 那么就会失去工作动力而走向宿命论;第二, 它会削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基于同样的原因, 那些在种姓制度中处在底层的阶级、特别是那些无法进入种姓系列的贱民阶级, 就根本不会有动力对自己和家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因为在阶层划分呈现刚性, 职业完全是自然继承的制度下, 人们投资于教育的结果并不能产生任何收益, 所以任何具有经济理性的下层居民都不会对没有任何收获的教育进行投资。种姓制度既会导致普通劳动者缺乏财富创造的动力, 又会使得大部分底层劳动者缺乏财富创造的能力。
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的延续, 使社会分割成一个个互相排斥、彼此对立的社会集团, 印度社会从根基处即处于分裂状态, 这不仅造成社会凝聚力的严重缺失, 而且使政府的政策在决策时首鼠两端, 如走钢丝, 在执行时阻力重重, 不易贯彻。种姓制度不但过去是, 而且现在也是印度实现经济崛起的基本障碍。[5]
2.5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批评家们指出,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拥有11亿人口的国家,目前的进展远远不够。在几乎每个前线阵地———港口、电力、公路、机场以及孟买等中心城市的市区交通,基础设施都已接近崩溃边缘。出口商们平均要花超过15天时间将他们的货物清关,而这个时间消耗是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的两倍。[11]
(1)电力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的电力需求不断扩大,电力短缺问题日益表面化,停电、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经常发生,许多工厂和事务所都不得不自己配置发电设施,甚至有些家庭也自己设置发电设备。
(2)铁路。印度的铁路运输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在运输能力和运输安全性方面都存在有许多问题,印度的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追加建设宽轨铁路网 5000 公里。而印度国营铁路公司在运费标准和其他经营领域方面都要经受强大的政治压力难以确定经营的自主权。
(3)公路。公路已取代铁路成为印度运输的主力,占货物运输的 70%和旅客运输的85%。总体上看,印度的公路运输状况的极其恶劣,城市的交通堵塞已达到极限。由于缺乏全天候的公路,雨季期间发生物流不畅的地区不在少数,根据印度社会基础设施委员会公布的推测数字,在 2012 年以前,光高速公路建设就得耗费 17200 亿卢比(1 卢比约等于 2.5 日元)的投资。
(4)港湾。印度的港湾网是由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 12 个大型港湾和归邦政府管辖的 185 个小型港湾组成。前者在货物运输量中占 90%;平均船滞期为 3.5 天(2003/04 年的数字),和新加坡的 6-8 小时比有很大的差距。2.6商用能源短缺
商用能源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印度国内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 所探明的储量只有 6.65 亿吨, 只占全球石油储量的 0.5%。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印度的石油生产仅能满足其经济增长需要的 30%, 而且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石油产量, 不到 25年印度的石油资源就将被开采枯竭殆尽。在2010年3月结束的上一个财政年度内,印度平均每天进口320万桶石油来满足本国369万桶/日的石油精炼能力。
能源的稀缺和不稳定已给印度经济的崛起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而且印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全方位的能源外交也引起了美国等国的不满。[12] 2.7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重要条件, 印度周边地区的不稳定性因素是其经济崛起的一大障碍。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抗和冲突是事关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
印巴两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矛盾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克什米尔问题、恒河河水问题和东巴(今孟加拉国)问题。特别是克什米尔争端, 可以说是印巴两国的死结。自分治以来, 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 于 1965 年和1971 年打了两场全面战争。1999 年5 月下旬,两国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卡吉尔地区爆发了自1971 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武装冲突, 被称为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的最严重危机!进入2000 年以来, 两国间的争吵开始升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两国甚至公开讨论第四次印巴战争的可能性。
两国为取得军事优势, 展开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98 年 5 月以来, 双方多次进行核试验, 均宣布要实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并且, 印巴因克什米尔之间的领土之争, 沉重的军费开支和至今已爆发的多次战争给印巴两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严重阻碍两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不解决, 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3]
3.对中国的启示
(1)对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减少失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中大国过早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利于吸纳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不利于动员全社
[14]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不利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发展中大国的必经之路,而印度大量的贫困人口和城市贫民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这是印度发展模式的反面启示。
(2)中国应致力于解决国内的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印度经济增长是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为代价的, 相当多的人非但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反而成为GDP 增长的受害者。[15]印度二元经济矛盾更加突出, 社会问题日趋严重, 要求社会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中国应以此为鉴,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中国同印度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解决好民族问题。2009年新疆的民族冲突,与2008年3月的西藏暴力事件都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应采取相关措施,增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避免民族冲突,促进56个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4)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应致力于保证本国能源安全,开源节流,开发多种新型能源,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在进口石油时,要保证油源和油路的安全,同时要降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避免经济被少数发达国家操控。
(5)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复杂,应处理好国际关系,为国内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朝鲜半岛局势一触即发,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领土争端层出不穷,中日关系恶化,这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应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领土政策来扮演好一个大国的角色,维护国内的经济发展成果。
4.结语
综上所述, 印度的经济已经起飞并进入到黄金发展时期, 但其经济的崛起
[16]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从印度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 其经济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印度要想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崛起, 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发展经济, 同时也必须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稳定国内局势、解决国内各种矛盾与冲突。总之, 印度经济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同时,中国应吸取印度的教训,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岛真, 杨维中.印度的经济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经济资料译丛, 2006,(02)
[2]百度百科.印度经济[N/OL].http://baike.baidu.com/view/3320969.[3] 尚鸣.印度“经济超人梦”醒[J].观察与思考, 2007,(08)[4]于志达.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刘林鹏,侯建森,黄鹭闽.印度经济崛起制约因素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4).[6] 新华网.亚洲之虎中印挑战:中国压力在农村印度头痛失业 [N/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5/30/content_4621780.htm.[7] 孙培钧,华碧云.印度当前经济形势与面临的问题[J].南亚研究, 2005,(01).[8]何向芹.在印度, 贫富之悬殊, 对比之强烈, 世界罕见[N].广州日报.[9] 凤凰网.印度缘何频发恐怖袭击,民族宗教矛盾冲突加剧[N/OL].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yindutieluzaoxi/content-3/detail_2010_05/28/1563494_0.shtml [10]孙培钧, 华碧云.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11]重庆日报.基础设施落后,印度发展的最大障碍[N/OL].http://sdxbepaper.cqnews.net/sdxb/html/2008-07/14/content_207560.htm [12]马健美.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8).[13] 唐鹏琪.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 2003,(04).[14] 刘东虎.印度经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5] 杨文武.试析印度经济增长[J].南亚研究季刊, 2005,(03).[16]时宏远.印度腾飞的几大制约因素[J].世界博览 ,2004,(07).
浅析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制约因素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身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人身保险以它特有的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及给付功能,越来越......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摘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创新。新......
制约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摘要:电子商务自99年底开始,IT业陷入了相对趋缓的发展阶段,许多的网站及经营公司纷纷出现困境,......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专 业 名 称行政管理学准 考 证 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10月26 日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摘要 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算起,村民自治已经在中国农村推行了二十七年。二十七年的广泛实践,使得村民自治制度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