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推荐)_儿童美术理念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11: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儿童美术理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以为摆脱了不幸的骄傲时代,„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在拙劣的天平上,艺术的精神毫无分量,从而消失在该世纪嘈杂的市场中。”①席勒对18世纪德国的这段描述好像是当今中国文化的生态写照。

我们急于逃离困境,却陷入更加深沉的不幸——中华民族充满个性的本土文化正在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流失,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在国家、政府和每个人身上。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灵魂。民族的灭绝首先是她的文化灭绝。于是,人们在急呼拯救,从灰烬中抢出支离的碎片。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还是民间艺术抢救工程,归根到底是对中国文化民族性的生死捍卫。

文化民族性——民族的基本特质和标识,它在成就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相异性的同时,还传达着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格与气质,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作为人类文化成就中一个真实的精神承载,民族性可以与现代性、国际性共生,却始终对抗同化。

对民族性的关注,实际是对艺术同一性而不是单一性的深度认识。“艺术从初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有民族,无论他们在何地,都有一个永恒的寻求意义的需要——衔接时间和空间;体验和事件;身体和精神;理智和情感,人们创造艺术将它们联在一起,表达除此而外无法表达的东西。”②艺术的基本统一性不能与单一性混淆起来,艺术也最深刻地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显示“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张力和摩擦、对立和冲突。他们趋向不同的方向,遵循不同的原则。”③这种多样性和相异性并不意味着不一致或不和谐。

近代的政治变迁和过激运动对中国文化民族性的致命打击,导致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质疑、淡忘、民族心理的自卑自残甚至民族精神的失落。经济浪潮和外来及流行文化的倾泻更加速了中国文化植根的土壤流失,使多民族、多样性文化生态区域不断减少,文化的内核在不断遭遇剥离,到了只剩下方块文字的最后屏障时,未来中国文化被连根拔起就不是危言,何谈先进与否?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所以从经济上升到文化,就在于文化制胜带来民族荣耀和能够战胜一切的威力。

但是,文化无法通过物理惯性而保持其现有状态,“它常遭受物质与精神的变化和衰微,即使它的实体存在延续,也处在丧失意义的不断威胁中”④。在全球化背景和西方社会国家文化的战略攻势中,中国文化民族性的生态困境以及消解危机无疑显露在包括美术在内的各种艺术表述方式中,特别是民间美术,甚至儿童美术和教育。美术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民族性的保持既然关系中国文化的生存,也必然关联到未来的中国美术及其制造者还能否持有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并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必不可少的影响,如同中国绘画所曾经达到过的境界。

传承——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血脉相传,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患,是我们在自省后文化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必然体现,是我们对艺术本体及其赖以滋养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关注,也是对本土文化所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的深刻关怀。

传承不是单纯的复制和对传统文化临摹者的培养,而是符合文化创新本质的不断更新和重建——通过全新的理智综合和复杂的重构活动使中国文化及艺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同时还不丧失产生与推动它的原动力——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对文化物化成果的保护固然可以通过博物馆文本记录、民间美术图式的原生形态挽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拯救,传承则是最为根本的方式,或者说传承本身就是拯救。同时,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与传承者的关系能够更清晰地告诉我们:儿童是文化传承的关键。

从童年起,文化与人共生、根深蒂固。仿佛土壤、气候对于植物,儿童所身处环境中的一切,如建筑、音乐、礼仪、审美取向、生活方式等等都作为文化要素在时刻地影响着他们并形成观念、态度与意识,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成为难以忘怀的童年经验。性格与本体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将文化和基因溶于生命的过程。

如果传承从童年开始,在儿童阶段就使未来的公民开始认知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不仅顺应儿童身心的自然塑造,具有早期优势,更符合进步社会的教育观念:社会越发达,就越强调文化民族性的保持。日本西欧等国极其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教育,来培养民族情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继承者。

但是,文化土壤的变异和民族文化艺术在教育中的长期短缺,已导致中国文化的生命内涵在年青一代的认知中悄悄地蒸发与淡化,作为传承者的人在儿童时期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形式感到的是严重的生疏和隔膜,取而代之的则是孩子审美趣味甚至食品口味的西化。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具有种族的生理特征、习惯性情、而不具备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的基因气质,加上当前成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对少儿教育的负面影响,都对传承造成了极为严峻的现实困难。

尽管如此,先行者对传承之路的探索并未因此停止,反而加快了脚步,特别是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对此做出更为有效的实验。

儿童美术是童年经验的自由表达、儿童天性与文化环境互动的必然产物,完全植根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美术纯朴率真的自然状态为前提,从儿童美术和教育为切入点来进行关于文化民族性传承的实验性探索有可能成为美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持续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以何韵兰女士为代表的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认识到儿童美术及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素质提升中的重大作用和对此可进行开拓的巨大潜能。提出倡议,并争取到深圳南山教育局的协办,由国家教育部艺教委和美协艺委会共同策划主办具有深刻文化关怀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其重要任务就是发现、鼓励、推广与此相关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探索。

2002年六月,《中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在汕头开幕,以此为“工程”的序幕。此展览采用传递方式在全国各地巡展至今,完全依靠各个地区的文化自主性,如同一条中国文化生命的清流,在两年的时间穿越了十多个省市直至基层,受到广泛欢迎。当浸润着中国文化民族气韵的水墨精神渗透到所有参与其中的孩子和成人心中时,也将中国文化拉近了国人的视线与心灵,这种自然的传承形式具有水的穿透力和墨的浓度。

面对中国发达城市的儿童包括部分教育者在内的盲目崇洋心理,他们还组织“中国少儿美术国际巡展暨少儿美术教育考察”活动在德国进行了首次尝试。在展出原创儿童美术作品的同时采用中国水墨画材料作为中外师生交流作画的工具,当中国师生看到德国教育者和孩子对水墨的热烈赞叹和由衷惊羡时,那种使他们难以忘怀的民族自豪感将成为一生的记忆,并产生重新认知自己文化的强烈愿望,这些感言是出自参加活动的小孩,“我只知道毕加索,没想到德国朋友那么喜欢水墨,我却不知道中国水墨画的大师是谁,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我要学”。“德国的房子很旧,很节约,很美,每个房子都有自己的画,我回去要让妈妈挂自己的画,水墨画。我们家的房子原来是学他们的,都是亮的大理石,不美。”我们惊异孩子的感悟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儿童美术及教育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所能具备的独特力量。

同时,考虑到中国民间文化传承所需的特定环境,在一批优秀教师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支持了以湖南湘西为代表的相关教学探索,争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于2003年正式启动名为“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项目,总课题研究设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子课题延伸至西藏、江西九江、陕西安康、浙江无锡等地。

它凝聚着各方有识之士和职能机构对此项事业的关注与付诸的实践,重点在传承而不仅是保护,在儿童不是老艺人,在教育认知而不是技巧训练。该课题将人文情怀、文化生态、民间艺术和儿童美术的自然状态完善地结合,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积极推动美术教育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平衡发展。

“蒲公英行动”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把优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及教育融为一体,大胆探索出一种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育中可行的、可持续推广的民间美术的教育和传承模式。

民间艺术是中**体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原发性和广泛性,在中国古老的农耕大地上流传下来,成为与农村典型生活形态溶为一体的映射民族本源传统精神的活态文化。在剪纸、皮影、泥塑、建筑等众多形式中的图案、文饰、花样都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审美形态,浓缩了历史的记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情感,与中国人的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自然并自由地言说中国文化神奇灵动的本性和生命力。

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民族性最为传统与纯粹的载体,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这个符号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中国大众的生活和艺术有了深度的认识。但是,中国乡村城镇化发展使得原本民间艺术的自然生态和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破坏,注重记忆、口传心授的绵延方式使许多民间艺术图式都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即使其中属于美术的物质性表述还依然,但属于文化的那部分已缺少原始生态的味道和生命力。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沿岸,中国民间美术都同样处在近乎灭绝的危险境地。

湘西民间艺术并无例外,它属于三苗部落文化、楚巫文化和中原文化互相溶合的多元文化,也是支撑人们精神和灵魂的文化,其中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是锉花、刺绣、印染、木雕、编织和民居建筑,都极大地保留了人类童年的艺术特性。其中混沌的思维模式、大量原生态的文化象征,架构天地时空与神灵的古老艺术形式,蕴藏人类早期文化生命意识和象征的符号以及物我合一的稚拙表现手法、隐喻象征的语言叙事模式、求生存求吉祥的人生观、求全求美的审美观和浪漫主义的时空观等都与儿童美术在构型、思维方式和率真自然的表达上有许多的共同,使两者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民间艺术中类似游戏的本能文化表现与生命个体童年的艺术——儿童美术的自然状态有惊人相似。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土壤在很大的程度上培植了儿童美术的纯朴与率真。在农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更能适合本地区儿童美术的自然状态。如,土家族苗族有语言无文字,靠祭祖娱神、口头传说、建筑、服饰、山歌等形式来进行的文化沿袭浓缩了先辈们对生存的理解,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象征;苗族女红文化要求妇女在六七岁开始学习锉花、刺绣,到出嫁前完成一件色彩斑斓的花衣,锉花是绣花的“粉本”,纹样则沿用祖传花样。类似的习俗延续和在生活中的频繁出现潜意识地影响湘西孩子们的认知和思维,在无形中为山区的孩子构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未受侵扰的原初心态和童年经验,为该地区民间艺术从儿童期开始的本土传承形成相对良好的生态基础。

虽然没有现成教育文本和固定民间美术教材,但在谢丽芳、刘宇欣等老师多年倾情投入的精神感召下,美术教师们走入民间,考察湘西民间美术资源,收集甄选整理恰当的民间美术素材、使之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对象,也使教师们首先体察认知了民间美术的风貌现状。吉大师院附小重点开展的民间锉花创作和儿童撕纸锉花、泸溪白沙小学的陶艺制作、永顺民族实验小学的芭茅杆编制,注重从儿童与民间美术传承的双重角度,设计出符合儿童与文化传承本质的“生成性课程”。在课程中,学生根据对苗族锉花技法的生活化感悟,凭借经验,采用苗家自产的草纸,运用拉、扯、撕、剪、挖、刻等方法,大胆表现创作个性。孩子们以丰富的心智、想象和象征思维,随意运用各种造型构图方法,创造出意念中的艺术形象和构图,貌似不伦不类,却是对本土文化的重要感受与理解,以及观念情感的形成过程。在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传承中,定式思维的冲破和儿童本性的复归,更有益于造就孩子大开大合民族气质。

他们充分尊重不同文化中智力表现的多样性、不同社会环境中儿童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在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让所有的儿童都具有能表现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认同的智力。

“蒲公英行动”以民间美术为载体的初步实验成果于2003年11月初在中华世纪坛“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大型综合展示活动中展出,各实验学校学生的美术创作,以定位的民族性、儿童性和材质的民间性倍受关注。2004年7月1日开始,“蒲公英行动”还将在湘西凤凰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和观摩、展示和研究,届时,专家学者、教师儿童将共同参与探讨,在那里,我们能更加真切看到一个对城市与乡村都具有崭新价值的示范: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已不仅是民间艺人及教师传授知识与技法,而是将民间美术作为认识客体,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文化建构活动。再进一步,如果民族民间美术以更大的比例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堂,融进我们的儿童美术和教育,通过儿童已有的经验,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可以通过对儿童的影响传达至家庭与社会,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注入巨大的希望与力量,甚至拯救民族文化基因濒临消失的命运。

它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区域范围内关于儿童与中国民间美术传承的有效模式和评价方式,或丰富了以中国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儿童美术及教育形式,最为根本的是,此项实验探索验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儿童美术和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它在保护中国文化民族性中的力量和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所可能做出的贡献。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中,保持中国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取决于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承者将它代代相传的能力。儿童美术和教育是在人之初的血脉深处注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使可贵的传统在生命本体上得到内在的延续,根深才能蒂固。

家风文化与传承

家风文化与传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

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

文化传承

记忆的延续当我们站在壮伟的布达拉宫,或是广阔的高原,歌声娓娓飘来,伴着韵律,仿佛来到了美丽天堂,神圣又淳朴。这是民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历史,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我......

文化传承

传承与发展---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辩证关系经盛国际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裁叶生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咨询过程中,许多企业家都问......

传承文化

传承文化,塑造你我传承,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永恒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经久不衰的精髓;不变的,是那份道德与文化的真谛。青,出于蓝而青子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人类前进的脚步离不......

下载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